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什么样的社会或人类?

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看到的社会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而且也把立脚点自觉地定位为“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恩格斯将其表述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我们碰到的理解难题恰恰就是,这里的“人类社会”是指什么社会?这里的“社会的人类”或“社会化的人类”又是什么样的人类?

作为与“市民社会”对应的“人类社会”,肯定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类社会”,而是特指。有观点把市民社会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而把人类社会直接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把社会(化)的人类直接看成是无产阶级。这种直接等同的定位,放弃了对“人类社会”的具体内涵的挖掘,也偏离了《提纲》以不同世界观看世界、看人、看社会的主线索。把握这两个相对应的词汇,实际上应该坚持的线索是:市民社会是市民构成的社会,人类社会是由超越了市民的人、不再作为市民而存在的人构成的社会。替代市民的“人”应该是什么呢?如果市民是只看自己利益的私人,并因此受困于人与人关系的利己存在物,那么这个人类社会中的人则应该就是“公人”或“公民”,即具有公共利益意识、热心于公共事务的社会存在物,因而是在联合体或共同体中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再来看马克思“社会的人类”(die gesellschaftliche Men⁃schheit)与恩格斯修改过的“社会化的人类”(die Vergesellschaftete Menschheit)。“社会的”与“社会化的”有何差别?从中文中,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两者的区别,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社会(中)的人但不一定是已经被社会化的人。社会化的人指接受了社会的规范规则、自觉按社会风序良俗要求自己的人,未社会化的人一般是指那些特立独行、不受社会规则束缚的人。人在社会中,是人的客观状况,是不是社会化,则有主体性的选择。“社会的”偏向于客观的实际存在状态,“社会化的”则夹杂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是应该按照马克思“社会的”来对这一条进行理解,不仅因为人类社会与社会的人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是对应的,还因为“社会的人类”实际上是可以包含“社会化的人类”的意思。

这里的“社会的”至少有三方面的意蕴。一是与“自然的”相对应,强调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新唯物主义不是从生物属性的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二是与“个人的”相对应,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不是孤立的、单个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各种关系、各种联系中的人,它强调的不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个体构成的社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关系构成的社会。新唯物主义看到的是社会的本质(关系中的人构成社会),不是社会的表象(独立的个人构成的社会)。三是与“对立的”相对应,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不是所有人与所有人为敌的关系,而是指与对立的、对抗的相对应的,强调的是合作的、联合的状态。这里的“社会的”或“社会化的”带有一定的理想意蕴,已经摆脱了对立甚至剥削、压迫的关系,已经成为充满团结合作的、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讲是人与人之间互爱的社会。这层意思与“社会化的人类”相通。

在这里可以重申,当马克思从现实性上讲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时候,这里的社会关系既可以理解为不含任何具体内容的各种关系或联系,也可以理解为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甚至应然性的包含着联合、合作的关系或联系。所以马克思所讲的“社会的人类”,就是不能从自然属性来理解的,而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联合起来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既有对社会本质的揭示,又有对未来理想社会及社会之人的期盼。

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为什么使用了“人类社会”,又要使用“社会的人类”呢?从字面上看,“人类社会”的中心词是“社会”,“社会的人类”的中心词是“人类”,那么这里作为“立脚点”的究竟是“人类”还是“社会”?

联系上下文,这一条不再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而是对“社会”的探讨,与市民社会相对应,此处的立脚点显然是“社会”而不是“人类”。补充“社会的人类”是为了突出强调说明一下“人类社会”,即它是由社会的而不是自然的、孤立的、对立的人构成的社会。这样,就为人类社会这一看似抽象的词汇赋予了具体内容,实现了其与市民社会的明确区分。如果只强调“社会”,那么也无法保证能走出“市民社会”(实际上这是一个所有人以所有人为敌的“非人类”社会,还是处于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迷雾。“人类”与“社会”因此可以理解为是具有双向规定性的。用“人类”规定社会,说明这里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不是市民的社会。用“社会的”或“社会化的”规定人类,说明这里的人不是自然物种的人类,而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上的人类。 4c8yi3NkcoOPOGGFQVX+XN+RxF+JEMZ9ggfNSWG2L2Jlm2Bg3+t0aSbCqH8Jxg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