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直观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面对外在于我们的对象,我们会把它们看作客体,把自己看作主体,并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得对其的理解。这种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是因为它承认人们所面对对象的客观性、独立性、第一性,强调对象先于思维、意识、精神而存在,反对思维在先、逻辑在先、理念在先,甚至以思维、意识、精神等来替代对象。正如费尔巴哈所强调的:“我并不是由思想产生出对象,正相反,是由对象产生出思想;只是,这里的对象,专指在人脑以外存在着的东西。” “这种哲学,是从思想之对立物,即从物质、实质、感觉中产生出思想,并且,在通过思维过程来规定对象以前,先就与对象发生感性的,也即受动的、领受的关系。”

这一世界观可以说强调的是“眼见为实”,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它要求人们避免看物、看人、看事情受既有观念、主观感受、思维逻辑的影响,防止未见其人其物就先定其性,防止没有接触就提前得出结论、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这一点马克思当然不会反对,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的这个方面。

问题在于,费尔巴哈设想了完全客观化的、与我们无关的客体对象。把对象看成客体是没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他“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似乎存在着与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思想之对立物”,实际上,只要对象成为人的对象,进入到人的视野、人的思维、人的活动之中,就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就一定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如果把外在于我们的对象当成与人无关的纯粹的客体,人的思想、观念就完全取决于客观的事物,“从对象(思想之对立物)产生出思想”的“感性的直观”逻辑,实际上就是放弃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其实都没有否定直观的价值,都看到了要把握对象,必然要与对象发生感性的、直观的关系。在康德看来,人的思维、知性离不开感性,必须借助于感性与知性的结合来获得知识。“我们的本性导致了,直观永远只能是感性的,也就是只包含我们为对象所刺激的那种方式。相反,对感性直观对象进行思维的能力就是知性。” 感性的直观只是代表了人们对对象刺激的被动反映,而知性则代表了对感性直观对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无感性则不会有对象给予我们,无知性则没有对象被思维,只有从它们的互相结合中才能产生出知识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从“感性确定性”开始,他认为,在这种感性确定性中,对象作为直接的存在着的东西,自我本身要依靠对象而存在,人的知识要通过对象才能获得。“在感性确定性中所设定的一方是简单的、直接的存在着的东西或本质,即对象。而所设定的另一方便是那非自在存在,而要通过一个他物才得存在的那种非本质的、间接的东西,即自我,自我是一种认识作用,它之所以知道对象,只是因为对象存在,而这能认识的自我则是可以存在也可不存在的。” 只是,黑格尔并不满意这种“对象的先天存在论或决定论”,不满意对象被先天地认为存在着,而自我、人的知识依赖对象才存在。

费尔巴哈也看到了这种感性的直观必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他也并不只是强调直观而看不到思维的作用,“哲学的工具和器官就是思维和直观,因为思维是头脑所需要的,直观感觉是心情所需要的。思维是学派和体系的原则,直观是生活的原则” 。言外之意,在学派和体系中更加强调思维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直观的作用。思维和直观是可以互相支撑的,只有为思维所规定的直观才是真正的直观,也只有为直观所扩大所启发的思维,才是真实的思维。只是,与康德、黑格尔不同,在他看来,比起思维,直观更重要、更根本,离开直观,思维就不是真实的思维、现实的思维。思维本身要通过直观得以确证,人不仅必须通过感性才有可能把握事物,通过思维获得的认识本身是否存在真理性也要通过感性作为标准,事物本身的意义的存在也要通过感性来确认。

费尔巴哈显然过度拔高了直观的作用,并将感性直观同知性、理性混同起来,“感觉的对象不只是外在的事物,而且有内在的事物,不只是肉体,而且还有精神,不只是事物,而且还有‘自我’——因此一切对象都可以通过感觉而认识,即使不能直接认识,也能间接认识” 。这种对感性直观的强调,让他的理论难免陷入矛盾和冲突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更为清晰地指出,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费尔巴哈的矛盾正在于,他一方面把直观等同于或描述为人的感觉,以强调直观相对于理性、思维、精神面对对象时的直接性、现实性,另一方面他必然会使得他的感觉直观的东西和他的思维意识的东西产生矛盾,会发现他的感觉不借助于思维、意识无法根本把握对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费尔巴哈不断地补充完善直观的形式、扩充直观的内涵,不得不求助于某种二重性的直观,将直观区分为看到“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他还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讲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甚至他还借助于“最高的直观”。

费尔巴哈的直观实际上已经不再是感性的直观了,已经包含了理性的思维。尽管还是突出直观的作用,但实际上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理解的直观了,或者说已经是一个容纳了理性和感性的直观了。归根结底,依靠直观本身是难以理解事物本身的,理解客观世界,只依靠直观是不够的。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完全对立起来,将其与人的活动、社会关系抽离出来,把客观世界完全理解为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客体,不可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正理解。 E3fzf6ayXi1PnKyKQzXnKbxO4Wr6WGJk6Po6JERonYtJuPYNdASjOa/zi4kVcE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