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作生活习惯(丛书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价值追求,不断升华思想境界

人的自然生命总是有限的,作为自然的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再对我们耳提面命,但是,他们的灵魂不朽,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他们可以穿越时空对我们谆谆教诲。我们和伟人对话的方式,就是阅读他们撰写的经典,去感悟经典中所承载的不朽灵魂和伟大人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是不朽的,通过他们所创造的事业而生生不息,通过他们的经典著作而天长地久。正如《道德经》所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们通过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经典著作,和他们心灵共鸣、灵魂共振,接受马克思主义智慧和道义的滋养,不断升华思想境界,走向崇高,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人类解放的“盗火者”,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历尽千辛万苦,仍然不屈不挠,奋斗不息,成就了伟大的人生。马克思在参加中学毕业考试的时候写下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从马克思的这篇作文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能够明白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升华精神境界。马克思的生命实践充分彰显了伟人的灵魂和精神价值,也成就了马克思光辉的人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和尊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二、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严谨的论证逻辑,掌握科学思想方法

一个理论如果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要么是停留于空洞无物的无病呻吟,要么是停留于盲目自大的独断空论,这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够让人真服真信的。我们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可以得出这样的深切感受:他们不是高高在上向人们颁布真理,而是通过铁的逻辑一步步严谨论证,最终的结论是自然而然在字里行间得出并呈现给读者,从而能够说服人、打动人、鼓舞人,让人们真懂、真信、真用,这是逻辑的力量!

我们阅读《共产党宣言》就能够强烈感受到这种逻辑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立场,对资本主义及其繁荣的景象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合理性进行了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却得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里所运用的逻辑就是辩证法。根据辩证法的逻辑,“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资本主义造就了如此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也恰恰是资本主义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内在原因。因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只是历史的合理性,也就是说,这只是有一定的前提和界限的合理性,只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一阶段具有合理性,超过了这个阶段必然丧失合理性。为此,《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因此,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应该灭亡了,也必然会灭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自动灭亡,“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手段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价值追求,这一科学结论不正是在辩证法严密逻辑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而得出来的吗?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就要学习这样的科学思想方法,在理论宣传和群众工作中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以理服人,才能够让人们真信、真服,从而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价值说服人、凝聚人。

三、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体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的强烈问题意识,善于聆听时代声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撰写著作,并不是为了学术上的建树和理论上的兴趣,而是为了人类解放这一根本价值主题,针对时代问题而撰写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必须深入到这些著作撰写时的历史语境中,用强烈的问题意识把握这些经典著作所针对的时代问题,否则就容易陷入教条主义,至多成为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理论家”。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问题,牢牢抓住这个时代问题,用强烈的问题意识准确地把握时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价值选择和理性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进行经典创作时的出发点。我们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时候,应当通过回到当时的时代语境,进行视界融合,体悟当时人类现实生活的生存境遇、价值诉求等层面凸显出来的矛盾与问题,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时代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审视与批判所运用的逻辑和方法,映照当今的时代问题,从而得到启发和方向。

各级领导干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在思想与时代问题的互动对话中完成,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强化问题意识,正确审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但是,它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必须由我们自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

毋庸置疑,广大党员干部对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重要性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繁杂繁重的日常工作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党员干部如何才能亲近经典、深入经典、融入经典呢?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丛书第一辑我们选定了10本经典著作,由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顾保国主编,组织国内著名高校的权威专家进行精心解读,出版之后社会反响强烈,不断收到读者反馈,要求我们继续编撰出版相关著作;丛书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更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第一辑的基础上,秉持同样的理念又选定了10本经典著作,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解读,并由红旗出版社编辑出版“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第二辑,希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伟大的时代。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而我们对其的学习和领悟只能是冰山一角、高山仰止。鉴于我们的学术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肯定存在解读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董振华
2021年10月 BpxXZ3fAFoLNSu1Ur4AWStQW72xuyuBjBETb7NrOqCfo1e0cavB+GrTug29FmO8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