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首次尝试建立区域性党组织以来,北仑区在工业园区中持续探索符合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区域化党建之路。如今,在工业社区全面覆盖的组织系统,突破了单位党建模式的条框制约,更好地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组织领导职能;克服了非公党建对企业主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体现了“集约利用、共建共抓”的理念,有利于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从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发展而来的北仑区,从建设之初就行驶在高速路的快车道上,北仑区创造性开启的区域化党建探索,填补了非公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空白点”,采取“1+N”等模式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点、线、面的全方位布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与工业园区社会的契合程度,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基层的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15个工业社区共建成社区党委(党总支)15个、企业党组织418家,拥有党员11092名。
工业社区的党建工作,没有“就党建抓党建”,而是积极统筹协调区域内资源,搭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平台和抓手,持续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上的核心能力。15个工业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建共建、党建联席会、联合党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党员为骨干,和驻地单位、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医院、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利益共同体,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为切入点和发力点,以增强党组织在区域内的渗透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核心目标,营造助力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等,从而全面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将组织力高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比如,北仑区银地党建共同体成立后,北仑区农商银行向北仑区压铸模具行业协会整体授信20亿元,助力该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党建共同体助力下,15个工业社区内的工业企业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余亿元。
北仑区是宁波市首个流动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县区,北仑区15个工业社区经济组织多样,流动党员和“口袋党员”数量多、情况多变。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业社区进一步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使每一位党员无论在单位、企业、社区都能融入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通过“车轮上的党支部”“车间党课”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灵活开展党员学习,有效实现党员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各个工业社区发动优秀党员主导“红匠CEO”“创意工夫”等项目,充分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专业带头作用,组织“红管家”志愿队、“红蚂蚁”志愿队等志愿团队,展现党员群体先锋模范、积极向上的形象。近年来,工业社区区域性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的功能显著,据统计,2020年15个工业社区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达到681名,是2019年同期的2.6倍。
外资企业是北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社区依托区域化党建,从流动党员发展、零散党员孵化,到中小微支部培育,再到支部联盟发展壮大,已经摸索出成熟的外企党建工作方法,并形成品牌效应。“发展一个,带出一群”,已经成为北仑区外企党建现象。数据显示,北仑区2020年工业社区外资企业有党员758名,已单建外企党组织37家,行业联建外企支部1家,综合支部15家,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党员的感召力对企业主也产生了影响,德资企业怡人工艺品(宁波)有限公司创始人彼得·汉斯丹在得知企业内党员全是公司骨干时,提出了入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