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干打垒

两根木杆平行摆放,间距六十或八十厘米,用麻绳连接上,湿土填进两根木杆中间的槽里,踩踏实成,抡起榔头左一下右一下地凿,再一层一层填土一榔头一榔头地凿,土墙逐步增高,东、西、北三面成堵墙,南面留下门窗口,架上柱脚,支起房梁和檩木椽子,再铺上草帘或苇箔,房子就成了,这种房子我们两辽地区(东、西辽河流域)称干打垒。还有一种房子,一半黄草一半稀泥,黄草和稀泥箍成草泥把子,一层一层摞起墙壁,再架上柱脚房梁,在两辽中、下游一带,这种房子称草泥窑。干打垒的前世是地窨子,类似延安窑洞。草泥窑是干打垒的加强版,属于两辽地区第三代建筑。据说,闹胡子时期,干打垒容易被胡子掏洞入室,大户人家就研究出了这种草泥窑,锹挖镐刨都无济于事,这有点像太极的以柔克刚。大凡靠挖洞入室抢劫的都是小土匪,也称地崩子,类似还没进梁山入伙的鼓上蚤,遇上草泥窑得不了手,又不敢比明目张胆打劫,只能认栽。干打垒和草泥窑,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北方两辽地区农村的普遍建筑。

那么,干打垒和草泥窑的新版又是什么呢?我敢肯定,大多数人会说是砖瓦房。

守着长发村那条主路的路边,十几棵高大的树木簇拥一团,仅从树木的颜色上分辨,你根本无法辨别出树种,无论是杨树还是柳树,在冬季里都和榆树同一颜色——黢黑。黢黑的树干间,高大的树冠下,耸着两簇柴火垛。有烟雾在树冠里弥散,或者说是树冠笼了烟雾,如果不是味道焦煳,兴许会让人想到那烟是杜牧笔下“笼寒水”的“烟”,那雾是李清照笔下“愁永昼”的“雾”。焦煳的烟雾味道,一下会把人拽进柴门风雪,烟火人间。果然,两簇柴火垛的缝隙间,黢黑高大的树冠下,还隐藏着一个小建筑。平顶,矮脊,灰瓦房盖,砖面墙体,房檐的椽子头残留着二十世纪的蓝漆,锄头或扁担吊在房檐下。到了跟前又发现,椽子头的蓝漆下,还挂着一串一串的冰溜子,像是倒挂的水晶锥体。不知道是木质房门走型,还是木质门框走型,连接房门和门框的折叶处,明晃晃拇指粗的缝隙,那些不是“笼寒水”而是笼着黢黑树冠的烟雾,就是从这道门缝挤出来的。

这户人家姓王,户主叫王杰,两口人,都已经八十岁,王杰的老伴脑主干出血,拉医院时根本就没指望能抢救过来,大概是阳寿未到,在阎王爷那儿打个照面,被撵了回来。老头岁数大,有点劳动能力,也仅仅是屋内屋外灶台火炕,园子都侍候不了。这些都是在进王杰家之前村书记的介绍。村书记姓霍,中等个头,不急不火,大概是这么多贫困户压在肩膀上的原因吧,他有些无精打采,说起王杰老伴到阎王爷那报到,口气就像是去阎王爷那随礼。那不呆亦呆的眼神,给人一种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的老气。

进了屋里,我才看清王杰家的房子,表里不一。从外面看是砖瓦结构,墙体是红砖,房顶起了矮脊,铺了一层瓦。可到了内里,却看不见一块砖头一个瓦片。内里的墙体是什么?干打垒。这种建筑也有个名字——砖迎面。就是在干打垒或者草泥窑墙体的外面,砌一层红砖,用砖的面孔迎接外来的目光。这种砖迎面,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有了点剩余但不足以改建全砖全瓦,所以,它是干打垒和草泥窑向砖瓦房过渡的那款房屋。

这样的房子,为什么不申请危房改造?我问。老人的表情有些错愕。危房?房子没一道裂痕,怎么是危房?你们出去数数,还有多少家砖迎面。要是信我的话,有指标就先可着那些岁数小的改造,改造好也能多住几年。我俩这个样子还能活几天?我俩一死,改造完的房子也没人住,那不是白瞎钱了?现在这样正好,人一走,干打垒推倒,也没多大糟践,还腾出块空地,够左邻右舍种大葱了。老人干燥的脸,像是岁月的榔头锤瘪了的干打垒,无一丝多余的肉,似在告诉人们,活着像干打垒一样简单干净,死后也不占阳世寸土寸草。 nreMC165sYIwfv0aR9wLRplGlGSumuQs9oSpgj760DMkJSuU1W9lGVLc0uF/1M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