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不同性别的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

前不久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一个男人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生了争执,女朋友说道:“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不爱我了。”男人反驳道:“我怎么就不爱你了?你从哪看出来的?”女朋友愤怒地指着男人说:“我明天不吃饭了,去把你的上司打一顿!”男人一头雾水地说:“这跟我的上司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打我的上司?”女朋友气哼哼地说:“你果然是不爱我了,你都不问问我为什么不吃饭!”

虽然是个博君一乐的段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关注点等多方面的差异。人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两性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的思维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男性和女性在面对相同的情境时,情绪是不是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呢?答案是肯定的。

举例来说,很多男生喜欢玩游戏,当他们看到某个游戏官方推出了新款游戏皮肤和装备时,会激动得恨不得下楼跑上几十圈,然后疯狂地充钱购买新装备,沉浸在获得新装备的喜悦中久久不能自拔。女性对此则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在大多数女性看来,那不就是个装备吗?标上“史诗级”难道就真的绝无仅有了?又不能吃、不能穿的,还不如买衣服来得实在。对男生来说,他们同样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衣橱里明明已经有一大堆衣服了,女生却依然愁眉苦脸地嚷嚷着没有衣服可穿;在逛商场时看到各大店铺上新款,她们就满心都是期待和“买买买”的狂热购物欲。等买到喜欢的新衣服之后,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开心得简直要飞起来。

男性和女性喜欢的事物不同,面对事物的态度自然就有所不同,但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两性内心的感情似乎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情绪发泄有着双重标准呢?男性和女性在情绪的表达上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情景回放】

晓晓是个爱哭的女孩子,平时只要她有一丁点儿的不如意,就一定会放声大哭,把所有人惊动。晓晓的妈妈觉得晓晓被家里人宠坏了,一遇到事情就哭,这样不太好。晓晓的爷爷却不以为然,女孩子嘛,总是多愁善感的,爱撒娇,需要家人的关心,很正常。女孩就是应该娇养啊,全家多宠着她点儿才对,就算爱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不能让她长成一个假小子吧。但是对晓晓的哥哥阳阳来说,阳阳的爷爷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拿出了双重标准,要求阳阳做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要总是哭哭啼啼的。阳阳的性格有些内向,比较依赖妈妈,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也会哭鼻子,但是每次他哭的时候阳阳的爷爷和爸爸就会严厉地批评他。阳阳觉得很委屈,只敢躲到妈妈的怀里偷偷哭,这时候妈妈就会温柔地安慰他,并询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再想办法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情绪表现形成了较为刻板的印象,认为女性就是比较情绪化的,容易情绪失控,需要别人哄着陪着,更有人认为哭是女孩子的特权;而男性就应该坚强点,有泪不轻弹,大部分男性也都很少将自己的情绪摆在脸上,或者轻易表达出来。那么,这是不是表明男性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呢?实则不然。没有表现出来,并不代表没有,事实上,男性比女性对情绪的体验强度还要大一点。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男性和女性在情绪方面的性别差异,做过一个实验:心理学家选出了79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男性也有女性。在参加实验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为志愿者们发放并佩戴记录心率的手环,并分别播放了展现八种不同类型情绪的视频,这八种情绪视频分别是愉悦、搞笑、惊奇、悲伤、恐惧、愤怒、厌恶和中性的。心理学家在每播放完一段视频时,都会询问志愿者们的观看感受,以便作为情绪表达的根据,同时记录下他们的心率,作为情绪体验的标准。心理学家也注意观察了这些观看者的愉悦程度、唤醒度、趋近和回避动机强度等,作为指标。

等实验的结果出来之后,心理学家感受到了冲击和讶异,因为他们发现,女性的情绪表达程度与心率变化指数并不相称——当观看愉悦、搞笑和愤怒类型的视频时,很多女性志愿者都清晰、激烈地诉说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如开心、捧腹大笑、怒火中烧等,但实际上她们的心率波动并不是很大;而当男性志愿者平静地诉说自己观看此类视频的情绪感受时,他们的心率起伏却非常大。当观看恐惧和厌恶类型的视频时,更多女性志愿者诉说了自己的极度惊恐和对视频的深恶痛绝,且有着回避的心理,但她们的心率波动却不是很明显;男性志愿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心率却有着明显的起伏变化。

实验结果证明,某种程度上,男性的情绪体验强度更大,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尽管他们内心已经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似乎仍然是不动声色;女性则不同,尽管女性的内心波动不大,但她们却可能会在无意之间夸大自己的情绪体验。 fUNATAm5n1c1RAdk/VsbpTYIH+satN87FzLvlSilmzp873TPKAiavN2EGh0FpK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