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情绪?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情绪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连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连接。简而言之,情绪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喜、怒、忧、思、悲、恐、惊皆是人类的情绪。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情绪是人们在生理反应基础上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时,他们有可能事先思考过这种行为能否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他们预想的结果变成了现实,那么无论结果好坏,他们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更不会从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但如果现实和预想的结果截然相反,那么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就会让他们产生异样的情绪,因为结果偏离了他们的预期。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努力了整整一年,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考出了一个好成绩,那么他的内心必然生出满足和骄傲的情绪;但如果考试的结果并没有他预期的那么好,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因为没有看到之前的付出所带来的回报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难以接受,陷入悲伤、失望的负面情绪中。因此,目的达到与否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无论主观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人们都会因此而产生情绪。
那么,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情绪的呢?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婴儿时期。风靡全球的美国喜剧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已经把“什么是情绪”“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演绎得非常到位了。在电影中,女婴莱利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欢乐、忧伤、害怕、厌恶、愤怒五种情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以拟人的方式将这五种情绪变成五个情绪小人——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五个小人彼此和谐相处,莱利的情绪就很正常。在莱利的童年时期,一直是由代表欢乐的乐乐来掌握莱利的大脑的,莱利也因此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小女孩,整天无忧无虑,在童年时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但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莱利一家搬到了旧金山,在新环境中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乐乐越来越难以控制莱利的大脑。由于一次失误,乐乐和代表忧伤的忧忧离开了大脑主控室,迷失在莱利的脑中世界里,控制莱利大脑的只剩下分别代表害怕、厌恶、愤怒的怕怕、厌厌和怒怒,莱利也从最初的快乐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叛逆乖张的孩子。最后乐乐和忧忧穿越重重阻碍,重回大脑总部,才让莱利找回了以往的快乐。
动画固然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却道出了情绪之间的关系,也从侧面点出了人类情绪产生的时间。最新研究证明: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能力也在飞速发展,并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如大哭、微笑等。婴儿在听到亲人的声音和感受到抚摸的时候会觉得安全和舒适,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
人们在产生情绪的同时,身体动作上也会有相应的反应,不同的情绪导致人们出现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出门看到经常见面的邻居,我们会礼貌地报以微笑;见到阔别多年的挚友,我们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就远远不是一个社交性质的微笑能够表达出来的,我们可能会兴奋得热泪盈眶,扑上去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就是不同情绪导致身体出现的不同反应。情绪越强烈,就越能够让我们的行为举止染上鲜明的感情色彩。
至于情绪的类型和强弱程度,则要根据当时的情境来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名篇《范进中举》,写到范进寒窗苦读多年,连考二十多次都没有考中,受尽了众人的冷嘲热讽,后来好不容易借了盘缠参加考试,本来以为自己依旧会名落孙山,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真让他考上了举人。本来这是一件大喜事,但他骤然听闻自己考中的消息,竟然激动得难以自控,高兴得昏了过去,再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疯了,只会在嘴里念叨着“中了”“中了”两个字。直到众人找来范进一直以来都畏惧的胡屠夫,胡屠夫狠狠地给了他两记耳光,他才从疯疯癫癫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由此可见,人们的情绪波动都会在语言和身体的动作上展现出来。
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明显,就说明人们的情绪越强烈。比如,喜的外部表现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这些都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映。
情绪是人们维持生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情绪,我们的生理机能才会被充分调动,我们的心理活动才得以进行。情绪也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各种情绪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展现自我。快乐让我们能够以热情的态度向他人展现善意,结交新的朋友;同情心和同理心让我们懂得维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明显的喜恶让我们和三观相同的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与和谐,也让个人与集体之间有了连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