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一、心理学的学院派与江湖派

在心理咨询行业,按照从业人员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学院派与江湖派。

1.学院派

这些人是心理学的科班生,他们经过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学习,接受过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在心理学的某个方向上有深入的见解。他们一般是高校的教授。

学院派也有不足。由于对某些心理理论和学派相当执着,对其他的流派和方法非常排斥,有点学术之争的意味。大部分学院派的咨询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市场营销观念比较欠缺。另外,学院派的有些咨询师在咨询中容易遇到职业瓶颈,从而迷失方向。有时也会在咨询中不知所措,特别是固守某派理论无法产生效果时,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职业危机感。

2.江湖派

他们没有太多的医学和心理学基础,半路出家,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感兴趣,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或者参加过一些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同时想通过心理咨询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心理学工作者。他们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困惑。

江湖派的缺点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他们对于正规的心理学学习有相当的难度,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实用和有效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比如流行的家庭系统排列、催眠、意象对话、音乐治疗、内观疗法、绘画治疗、舞蹈治疗等技术,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短期内有成效,有些学习得不够深入,就直接上手,在咨询中进行运用。在江湖派中还有一部分人是以开公司和整合资源为主的,本身不从事心理咨询,但是利用学院派的名人做文章,开展培训业务。

二、学院派与江湖派的互动模式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著名的心理学老师钟年老师说过:“心理学的研究分理论与应用两大类,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应用心理学发展在前,理论心理学发展在后。”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从事基础研究的学院派与应用研究的江湖派之间互有微词。

学院派认为江湖派研究不是真正的学术,江湖派认为学院派书呆子气。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基础与应用,在这两方面的心理学的力量应该如何分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勒温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特别关注农业工人和产业工人的劳动效率”。在社会应用方面,他做了很多实践。同时,他也被称作理论家。他对科学、哲学非常有兴趣,喜欢研究数学。对勒温来说,将实践和理论对立起来毫无意义。勒温将自己的工作称为“行动研究”,来表明自己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治学态度。中国的主流心理学还是较多关注统计、SCI等,较少关注心理学的社会性与应用性。

学院派认为江湖派不踏实,喜欢追名逐利,江湖派觉得学院派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活动。这就是学院派与江湖派的矛盾。做心理学研究,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拉车是本分,看路也是必不可少的。学院派与应用派多交流沟通,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做出研究,结果为人们所用。

与江湖派相比,学院里面的教授,所处的考评体系不同,价值体系不同,工作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在心理学的后方进行研究,这就导致他们更关心研究理论成果,而不是关注具体咨询的个案。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当代背景下,需要有一大批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敢于拼到一线去,他们既要勇敢,又要有智谋。

三、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是指从理论到实践,“自下而上”是指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我们知道,江湖派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学院派更加关注理论探索。心理学要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江湖派就必须“自下而上”,学院派也需“自上而下”,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使学院派的理论更落地,使江湖派的技术更科学。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注重理论研究者往往讲究创新与想象力,他们在弥补一些研究领域的空白,加强体系建设。注重实践者讲究实用性,在遇见问题时会寻找更实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解决。科学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可以反复验证,可以进行实证。实践者的东西属于经验,可以推广,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能很快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实践者和科学心理学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想出一个心理学的辅导方案,在这个社区有用处,但是可能在另外一个社区就用不了。或者在教别人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别人是学不来的,这就不具有推广性。比如有人说韦老师的课题很厉害,他做心理学做得很好,我跟他学习。但学习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学不到的,比如讲课的眼神,我的一些个人特质。

那么自下而上的好处在哪呢?它能形成人的一些风格与经验,而且能解决人们的一些当下的问题,但是它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那么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两个难。一个是从上往下比较难,这叫下不来;另一个是由下往上比较难,这叫上不去。

中国心理学会的某位前任理事长在一次心理学会议上提到,心理学要上得去也要下得来,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学术高度,要有科学高度,立地就是要接地气,要能直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四、智库的不均衡发展

在国家、社会与科学体系中,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要在智库上的三位一体。这是指我们要有政府与官方的智库,还要有高校的智库和民间智库。比如我们政府主导下的科研院所,像社科院、心理研究所都是属于政府主导的。各个学校的心理研究中心、研究所是属于学院的。社会上做实践的、经营的人员成立的研究所是属于民间的。

社会的实践者往往是在机构的,他们是机构的经营者。机构的生存比较困难,很少有人愿意为行业做贡献。大家想,机构的人往往是自己去发展,是以自己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去养活自己。如果要这类机构承担行业的责任,花大量的时间去申请一个课题,并且去做数据调查,可能还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得花钱甚至赔钱,那样就很难。所以民间的研究机构上不去,也是这个原因。

那么只做工作不做研究,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实践派的人转圈圈。因为模式不能升级,没有研究就没有升级,所以没有办法上去,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就只能转圈圈,正如小毛驴拉磨一圈又一圈。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民间的心理学机构的实际情况。

心理学的机构以营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也没有国家的各项研究基金,各方面的支持也比较少。心理机构的负责人由于原来的背景,在研究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自身的能力不够,也是上不去的原因。

心理学和其他领域相比,社会上民间的科研机构是非常落后的,所以心理学的第三方面基本上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各种心理学的学术会议上,国内的心理研究所、心理研究院等会派专家学者去做学术报告,展示科研成果,甚至获得科技奖等。但是我们很少看到社会上民间的这些学术机构的人员去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会议。所以大家看到的目前心理学的三位一体,有些方面的力量比较强,有些方面力量是比较弱的,三者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参加学术会议,试图在学术会议上分享自己做实践的研究成果。2007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参加第八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研讨会,我就做了个学术报告,名字叫《本土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绘画艺术治疗》,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在心理学会议上做的第一个学术报告,开启了我自己走向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这个变化背后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民间机构的心理科学工作者,你有没有这个意识?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愿不愿去交流?很多人不愿去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研究是因为什么呢?比如有的咨询师会认为跑到参加会议的地方去,去的两三天自己就把心理咨询给耽搁了。他会选择在家里做咨询,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情况:“韦老师,这一次我就不去了,因为我明天有个案。”可以理解,因为有个案就有收入。可是社会上的咨询师认识不到,参加学术会议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交流,如果说学术交流使他的思想境界提高了,他下次也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成果,他在专业上的能力就可以发展起来。

这些年,每一次的会议,我都希望能交一些专业的学术论文,能够去参加这个心理学的会议。后来在杨鑫辉教授的帮助下,我加入了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做理事。这样就在心理技术方面补上了一个缺口,因为这个人群里全都是高校的教授,没有在社会上做咨询的,我就是一个社会代表。

在心理学的智库研究发展上,民间智库的力量比较薄弱。在发展道路上,民间智库的发展缺少一定的资金支持。民间社会的研究有它自身的发展局限。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有限,资金补给不足。社会实践人员在这方面动力不足,很多社会实践人员在研究方面就会放弃。民间智库的科研就会“拖后腿”。高校、科研院所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对于心理学智库的不均衡发展,不同方面都需要贡献力量。比如说我们可以同步成立一个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研究所、研究中心或者是研究小组,请一批学者教授来担任研究中心、智库的专家。专家还不能只找高校的,应该有70%要来自做具体工作的一线。既能够做工作,又有研究能力,这样这个地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就更加科学。

五、消除“下不来,上不去”

心理学在发展中出现了“下不来,上不去”的现象,在这种矛盾下,我们要如何应对心理学的发展。在发展中,不同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呢?

“下不来,上不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院派的研究高大上,但常常下不来,难以落到实处。社会实践派的研究虽然接地气,但由于研究机构的人员较少,科研水平有限,难以推广普及,这样研究高度就上不去。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如何消除“上不去,下不来”的这种现象呢?

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每一个做社会心理服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应该有这种精神。什么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从实际出发,从现实考虑,解放思想,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你需要真正地问问自己,你现在做的研究是不是真的在为人民服务,还是只为拿奖金评职称?

我记得之前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在会议上说,之前对社会上做心理咨询的人不了解,以为他们做得不怎么样。但是真的了解之后,却发现真有人干得不错,真有人干出了了不起的工作,他们是兢兢业业在一线服务。也就是说学院派对江湖派有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是不了解江湖派的实际情况,没有实事求是造成的。

二是心理学者需要真诚的态度与责任心。我们要清晰地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真诚就是对自己负责。真诚最能打动人,也最能让别人真实地认识你。不管是学院里面的研究人员还是社会上的实践人员都需要真诚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对心理学发展的看法,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要多去分享交流,这样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心理学者对社会要有一份责任之心,多关注社会问题。学院研究者的研究要深入,不能让研究束之高阁,要与人们关心的问题、面临的问题相联系,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社会上的实践者不仅仅要学技术,也要多参加学术会议,提高科研能力,为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这都需要他们拥有社会责任心,站在社会角度,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

在发展心理学的过程中,不同学派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学院派与江湖派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江湖派要想得到主流心理学的认可就要在科研上下功夫。武汉大学的钟年老师就曾说其实没有什么学院派和江湖派,如果真的要分的话那就是科学派。江湖派在社会上进行研究,学院派在学院进行教学与研究,都是为了这个学科的发展,为了服务更多的人。我们都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在学院派与江湖派之间有一条河,那么怎么在这条河上修一座桥让学院派与江湖派连接呢?学院派与江湖派的侧重点不一样,没有必要谁瞧不起谁。江湖派要主动向学院派靠拢,就要在科研上下功夫。不管是学院派还是江湖派都是为了心理学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应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学院派与江湖派就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以前在江湖派与学院派之间这条河上是没有桥的,也就是有一道绳索,有些人想攀过去。我一开始就是攀过去的,跑到河对岸,然后我就和这些学院派的人交流沟通,向他们学习,加入他们,做他们的客座教授与研究员。和其他的心理咨询师不一样的是我是主动走到河对岸的。过这条河的时候也是冒着枪林弹雨,河对岸的人不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防御。比如我被一些高校、心理学单位聘请为研究员与客座教授的时候,有一些同行就认为我没有资格去。当时这种声音还是比较多的。

就我自身而言,我就是主动地与学院派交流学习。我比较早就去加入那些高校,做他们的心理研究员以及客座教授。我主动地去进行科学研究,发表论文,撰写书籍。我也在积极地参加心理学的会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触学院派的心理学工作者。

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将桥两边的人连接起来。桥的这一边是所谓的学院派,另一边是所谓的江湖派;桥的这一边是心理学的理论,另一边是心理学的社会需要。我们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放在社会需要中呢?心理学理论本身就是因为社会需要才产生的。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与学术背景,但我一直在社会上做心理学技术实践与研究,因此我希望有高校的学术背景来支撑,我希望自己更多地往研究方面、学术方面、学者方面发展。当时武汉大学有一个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他们以研究中心的名义聘请我做特约研究员。这样我就跟武汉大学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机制。不管是学院派还是江湖派,是什么阵地,我们都是为了心理学这个行业在努力。

学院派与江湖派都是心理学的一分子,当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一直在为了修桥努力着,大量的心理咨询师需要走这种互相学习的路线,自信、自尊、理性、平和与积极心态的路线,一起为心理学而努力。

心理学的发展既要高大上,也要务实地解决问题,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在发展心理学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发展高大上的基础研究,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上应用研究的发展。理论研究不能只在自己圈子里面玩,应用研究不能只看到自己。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人要多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SNpG1N5gF7ltO3KdsmypzZSaKz+oLHnGoIikjc/ochEDxF/xjpWy7G6xtyTvx0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