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西南联大逻辑通识课
作者:金岳霖 殷海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ISBN:9787201198002
本书由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殷海光(殷福生)读高中时翻译的《逻辑基本》,初版于1937年,此为1948年正中书局版
少年殷海光爱与人辩论,逻辑可让他辩赢,他便喜欢上逻辑。1936年,16岁的殷海光读过金岳霖所著清华大学逻辑学教材后,产生了和这位教授“讨论”一番的想法,毫不犹豫地给金教授写了一封信。时已名满天下的金教授对这位莽撞、好斗的中学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欣赏不已并立刻回了信。信中,金岳霖告诉他,有哪些书,可以寄来借给他读。金岳霖的做法,对少年殷海光的激励作用非常大,在这之后不久,不到17岁的高中生殷海光便以一己之力翻译了查普曼(Chapman)、亨利(Henle)合著的厚达四百多页的《逻辑基本》。
青年金岳霖
高中结束,殷海光想进京求学,但家境困难无法承担。他又一次致信金岳霖,直接请求帮助。他不合世俗的天真直率,幸而遇到金岳霖的善意回应。金岳霖让他来清华大学读书,并负责他的生活费用。殷海光与金岳霖性情大为不同:金岳霖性情温和敦厚,而殷海光却是盛气凌人,说话喜欢用“我认为一定如何”之类的语气,然而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师生情谊,在宽容如海的哲学大师金岳霖点拨下,殷海光的才华被迅速激发,茁壮成长,最终成为那个时代又一位现象级的大师。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紧急疏散,金岳霖拿出50元作为殷海光回家的路费。一年后,金岳霖和殷海光重聚在西南联大。在一个静寂的黄昏,师徒二人一起散步,“那时种种宣传正闹得响”。殷海光问老师:“究竟哪一派才是真理?”金岳霖答:“凡属所谓‘时代精神’,掀起一个时代的人的兴奋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能持久。”殷海光又问:“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金岳霖又说:“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德、罗素等人的思想。”
1966年,殷海光生前最后一次对青年演讲——人生之意义
金岳霖的话对殷海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之后的生涯里,殷海光“一直以做这一类型(休谟、康德、罗素)的思想工作者自勉”。在说到金岳霖对自己的影响时,殷海光说:“我突然碰到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昆明七年的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吸,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
(由于年代久远,后三张原图均为模糊黑白照,彩色复原效果经由AI技术处理。)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为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辗转南迁,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极度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办学。近九年的弦歌不辍中,西南联大以文化抗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竖起了一座高等教育史的丰碑,为国家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的同时,亦为现代的中国在对话世界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赢得世界的认可。
历史虽然过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联大以其坚守、奋发、卓越,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强的道路上的决心。西南联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学、科研、育人、生活、服务社会等多维的方面,既为我们记录了他们对古老中国深沉的爱,也以时间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中始终坚定胜利和孜孜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并且拼命追赶着世界的步伐。为此,我始终对西南联大抱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这套书的出版,既是为历史保存,也是为时代讲述。从书中我们可以从细微处感知那一代人他们是那么深沉地爱着她的国家,爱着她的人民。我们会发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从历史走来,回归到了百年的民族梦想和现代化的道路中来审视她的价值。我想,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历史从未走远。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做引: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期待读者在选读中,我们一起可以慢慢从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的一个个侧面品味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便是我读这套书的感受。是为序。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
李红英
于西南联大旧址
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