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后,邮电部和电子部合并为信息产业部,同时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也由信息产业部承担。其职能是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筹规划国家通信主干网,合理配置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特别是在深化邮电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原邮电内部审计能否适应这一变革,并在变革中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加强,是我们每一名邮电内部审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试图从信息技术发展、会计制度改革和审计自身的演变等方面来阐述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和如何加强与改进我们的内审工作。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已被公认为是主导当代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得到持续不断地增长,就必须要依赖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经济增长。对于通信企业来讲更是这样,一种新产品,一种新工艺,不仅可以使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相反地也可以使一家处于巅峰状态的企业一夜间跌至谷底。通信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与通信的结合,使通信方式和通信手段进入了一个大跨越、大换代的时期。目前,通信更是朝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大步迈进。通信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给通信业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效益,当GSM还没有达到完全覆盖的情况下,CDMA已经接踵而来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使得企业的风险(无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为提升,资产的盈利和财务状况更难捉摸。信息技术的创新使传统会计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再真实与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即使是保持着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注册会计师也不能确保其所鉴定的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经营的风险与审计过失风险越来越难以区分。究其根本原因是审计所依据的传统会计制度对信息技术创新的不适应。建立在借贷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企业有形资产流动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可谓是淋漓尽致,但对于因信息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的企业专利权、专营权、版权、技术秘方、商标权、品牌权、商誉、计算机软件、广告与促销、市场开发与职工培训等无形资产的揭示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致使传统会计下的财务信息逐渐失去其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失去了其与投资者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模式的诞生,同时也呼唤着全新观念的审计具体准则的诞生。
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使我们在与国际接轨方面迈进了一大步。1994年,我国在财政、税收、外汇、金融等领域又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95年我国的改革重点放在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十五大以后要求建立能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基层单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以上这些措施和呼声,对会计提出了许多新的需要解决的课题,比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会计、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等,这就要求财政部加紧制定具体准则,规范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会计业务。财政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总体目标,即从1993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以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为内容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尽量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准备制定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出台以后,与1993年会计改革相比较,在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比如:对存货的计量,现行制度规定只能采用成本法,而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后,则可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于收入的确定,现行制度规定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确定,实施具体会计准则以后,二者统一合并为“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对于损益表来说。现行制度是按照多步骤进行排列的,其格式基本上是改革前的“销售”账户模式,与国际惯例不相一致,因为销售费用是单独在“毛利”中扣除,实施具体准则后,损益表按照“营业收入”、“可供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等项目顺序排列,把销售费用放在“营业利润”中扣除;对于会计报表来说,现行制度规定采用“财务状况变动表”,而实施准则后则采用“现金流量表”;等等。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我们企业内审人员跟上形势,转变观念,进一步钻研业务,适应时代要求。
1、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企业高层决策服务。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审计部门的意见是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内部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上。凡是有关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和事项,内部审计都可以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素质,更新知识,有广博的管理知识,深入掌握企业情况,并能进行高层次的理性思维。具体地说,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国家人事部举行的审计师资格考试,还要通过财政部举行的会计师资格考试,甚至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以紧跟会计改革的发展;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些管理人才,如工商管理硕士(MBA)。正如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主席安东尼。里德利所说:“内部审计职业是一流头脑的职业”。
2、培养审计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利用现代科技为企业服务。电子计算机技术向现代会计领域的广泛渗透,使现代审计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对于这种环境,审计人员不仅要适应,还要开发出符合现代审计要求的计算机审计软件。这样的软件应当由审计人员开发,退一步讲也应由审计人员主持开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审计人员使用软件时的各种要求。传统审计最为重视会计系统提供的审计线索,而目前国内几大财务软件并不具备这种功能,原审计署驻邮电部审计局主持开发的邮电财务审计软件也只是具备了初步的思路。财务审计软件应具备这样的功能:(1)双向性,即根据原始凭证查明细账、总账、报表,反之亦然;(2)二维性,在进行第一条的同时,在查询账簿时可查找某一账户对应的某笔交易额;(3)确定性,如对应收账款审计,软件可随时调出订单、发货单、发票、销售明细账总账、应收账款明细和总账、现金和银行账,当然这一条依赖于企业MIS的发展。
今后,互联网和内部网将从根本上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数据的安全性将成为单位面临的最大风险。每一位内部审计师均应成为懂得数据的产生、处理及其安全的专家,单位不可能将保证数据安全性的这一重任托付给他人。
3、审计范围的拓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营管理方式和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领域必须扩大。审计的监督与控制应视为一种管理活动,因而要从单纯的会计资料的审计,扩大到对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经营管理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内部审计要参与企业风险的评价与分析,要对各种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事中和事后的效益评价,使投资和经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