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0-04-23 18:40 来自华为手机

论货币的本质是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

什么是货币?按照现行教科书的定义,货币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然是货币。这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货币的一般表象或现象,但它根本没有揭示货币的本质,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本质。

可以设想,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国家诞生,除了金银,国家通过权力铸造和发行的货币,如铜币、铁币等,一开始就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意义。而人们拿这些失去等价物意义的货币去市场上去买东西,商品交换的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长此以往商品交换也就很难进行下去。那么千百年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商品交换一直在依然进行着?这中间的奥妙又是什么?国家权力使然也。因为,国家通过权力铸造和发行货币,然后又通过权力用税赋收回来,如此周转和循环。同时人们拿自己生产的商品去卖获得货币,又拿货币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样是周转和循环。其中货币并没有损失什么,货币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在商品交换中,使得商品交换依然能够正常进行。不正常的是,人们往往看到是货币的周转和循环,而没有看到实际上的国家权力的周转和循环,即国家法权的实现。

讲到权力,国家权力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在中国封建社会,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中政治权力对货币的影响最大,一个国家(或朝代)灭亡了,那么它铸造和发行的货币还能存在吗?也灭亡了(除了金银),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朝代更换莫不如此。如果说政治权力决定的是货币的“质”,那么经济权力决定的就是货币的“量”。因为即使国家权力最大,也不能滥铸和滥发货币,铸发货币还得考虑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权力则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强制人们使用货币形成的习惯和对货币的信心上。当然,国家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国家的所有权力都不能当饭吃,这时统治阶级的刚性需求,如吃、穿、住等成为了国家权力要完成的第一项任务,于是税赋产生了。国家(或朝廷)通过权力向它的臣民直接征收粮食、布匹和强制劳役等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但直接征收征用既麻烦,又带有些许“抢掠”的色彩,统治阶级一想倒不如通过权力铸造和发行货币向臣民购买粮食和布匹,或用工付工钱,再通过税赋将货币收回,这岂不是一件更加体面和巧妙的事情?中国明朝的张居正正是用“一条鞭”法把向老百姓收缴的所有粮食、布匹和徭役等都折成银两,统一向朝廷缴纳来做这件事情的。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把货币的本质定义为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并还可以从马克思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把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定义为资产阶级法权的论述,以及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夺取法兰西银行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同时,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事例可以继续证明货币的本质是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1840 年鸦片战争前,清王朝自认为是万物俱备的天朝之国而长期实行海禁。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愚蠢的清政府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拮据,另一方面是根本不知道设立海关收税,是一个叫赫德的英国人告诉清政府设立海关,一年就给清政府带来了二百多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这叫做有了法权不会使。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政府继续聘任其负责海关工作,此人一共在中国工作了五十年。1946 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到 1948 年在人民解放军进攻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其法权遭到全面破坏的情况下滥发金圆卷,引起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极度困难,进一步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垮台,这叫做有了法权乱使。国际上,美国政府曾经在 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定美元“金本位”制,即实行美元与黄金盎司挂钩,但后来的美国政府为了争夺国际霸权而脱离这个规定,大量印刷美元,造成现在世界上美元充斥,靠的就是美国的政治、军事甚至文化势力。欧盟多个国家由一个共同体发行统一货币欧元,但统一货币不统一国家,每个国家的法权之间总有差异,而国家的法权差异与欧盟的货币统一必然产生矛盾,因而导致部分国家产生经济困难,个别的甚至不能保证政府开门运行,一些国家产生了脱欧倾向,英国脱欧已成事实。

从货币的本质是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出发,我们研究货币或者货币政策,千万不能单纯就货币或货币政策来研究,而必须研究一个国家的法权,特别是经济法权。我们知道国家法权属于上层建筑,是由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过去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简单而导致国家法权,特别是经济法权也相对简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直至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大发展,国家的法权特别是经济法权复杂得多。作为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货币不再像原来那样只管发行和回收,同时需要通过多种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运行,货币形式(含电子货币)也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并开始衍生出多种货币关系,主要有:

一是国家信用关系,法律的稳定和政策可持续是国家信用的核心。国家要在经济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使老百姓充分信任政府,并对政府发行的货币产生良好的预期与预判,以规划好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是财政收支关系,过去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税收,现在要通过深化改革,如通过国有资产拍卖,国有股减持以及通过法规确定相当一部分自然资源为国有,然后实行法人和自然人的有偿使用(含拍卖),而增加财政收入。

三是货币储藏关系。把货币作为一种财富参与国民储备,不断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居民个人储蓄和企、事业单位的备用金等,这样就有可能将国民储备变成投资,以减少银行贷款,降低产品成本,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我们一方面在强调货币是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的同时,另一方面还是不能否定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除了特殊原因,国家法权特别是货币政策要千方百计保证和维持好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的主导思想,如果把货币是国家法权的实现形式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那么至少有如下好处:

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货币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可以使货币拥有者找到一种享受国家权利的感觉,实现国家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使货币未拥有者对未来拥有货币充满信心和预期,并更加发奋地工作和劳动。

2.有利于突破传统货币理论的藩篱。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政策。人民币主要是充当劳动券的作用,所以国家往往强调必须有几份货物才能发放一份人民币以防止通货膨胀。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币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券的货币理论,来制定我们新的货币政策。

3.有利于做大国家财政的盘子。通过国家经济法权的调整,把传统财政的以收定支改成以支定收,即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不只是放在税收上,而是增加考虑如何放在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通过货币不断地向民间释放上。

4.有利于改善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大于社会消费,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完全有理由通过国家经济法权调整来大大地改善民生,特别是加大对民生的货币供应,同时通过加大生产资料进入货币市场而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

5.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体现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团结拼搏、不断进取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是世界先进科技和文化进入中国的结果,中国是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的货币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已经为世界瞩目,并赢得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点赞与支持。努力办好自己的事,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受美国及西方烦躁之音的影响,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N4S43saw743C7WiNHwrhdAWpZDUY22duAlvm/+DzUG5LchLEgYNoxFG5zxmXuWw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