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

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形象也大有差异,或是严肃稳重,或是活泼友善,或是靠谱,或是不靠谱。

四、八年级学生崇拜榜样调查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但多数孩子把父母当作自己的依靠和最崇拜的榜样。《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的一组数据,则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形象充任这个家庭遮风挡雨的大树,在孩子眼中,都应该是最可靠的。孩子尚未成年时,父母理所应当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面临困难时首先愿意求助和信赖的人。

在许多年幼的孩子心里,世上最无所不能的人就是父母,哪怕天塌了,都有爸爸妈妈撑着。只有这样,我们陪伴孩子时才能看到他示弱的一面,及时帮助他。

◎ “可靠派父母”的特性:多做少说

在人际交往的话术中,不是话越多越合适。

半懂不懂最好少说,无用的话最好不说。有些人惜字如金,说出的话反而更令人重视。这就像一杯咖啡,话多的人冲淡了自己的味道,话少的人验证了浓缩就是精华。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交际情商分给家人一半,基本上就是合格的家长了。在家庭中,我们往往淡化话术的重要性。实际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也是交往——多做事,少讲无谓的话,在孩子眼中看起来会更可靠。

“你看看人家菲菲,再看看你,考成什么样子了?”爸爸拿着一张试卷,象征性地抽了鹏鹏脑袋一下,“天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考成这样,我的脸都丢尽了。”

鹏鹏倔强地站在原地,很不服气,根本不接受爸爸的批评。

“你还瞪我?小小年纪还有脾气了?”

鹏鹏一把夺回试卷,大喊:“人家菲菲的爸爸天天回家陪菲菲写作业,还一起出去玩儿,你天天下班打麻将,有什么理由要我跟菲菲考得一样?”说完,他哭着跑了。

妈妈回来后,生气地指责爸爸:“你知道什么?鹏鹏这次考得是不好,但比之前进步多了。你知道他花了多少精力,什么都不清楚,有什么资格训斥孩子?”

爸爸有麻将瘾,吃完饭就溜去茶馆和老朋友打麻将,都是妈妈教导孩子写作业。他平时根本不知道鹏鹏的学习情况,不知道鹏鹏这次进步有多大,只看到了结果。

“唉,我就说了几句话,你们的脾气怎么都这么大?”爸爸这会儿还没明白情况。

为什么说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呢?因为有了高效、到位的陪伴,父母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战友”,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如果距离孩子很远,站在家长的制高点上评论孩子的是非,会让他觉得难以信服。

当你不那么了解孩子,又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不要急着高谈阔论,先了解再发言,多陪伴少评价,能大大提升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可靠性和好感。

◎ 父母的话术:多说“咱们”,少说“你”

高情商父母懂得用“咱们”一词来巩固和孩子的关系,增强陪伴的效果。

有些父母和孩子吵架时,常常口不择言,把自己和孩子划归“敌我双方”。

“我不是说过好几遍了吗?不要穿着刚买的新衣服跟同学去打球。”林妈妈叉着腰大声嚷嚷,“你看看,衣服撕了个大口子,不是你的钱就不心疼,是吧?”

儿子有点儿心虚,但更多的是被激起的逆反和不满:“人家爸妈就不会因这点儿小事骂人,你们怎么这么不可理喻?”

“你还有理了!”林妈妈十分愤怒,“那你去找别人当妈!”

儿子关上门不理会。不过,下次再发生这种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别人求助,而不是跟父母坦承。

林妈妈运用了太多的“我”和“你”,明显把自己和孩子划归到对立的阵营,说出的话很伤人,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与自己是对立的,父母并非自己背后可靠的支持力量。

所以,讲话的出发点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沟通效率。如果林妈妈这样说:“妈妈不是不让你和朋友玩儿,不过咱家的条件你也知道,下次记得穿着旧衣服跟同学出去打球,坏了咱们也不心疼,对吧?”

将家庭作为一个阵营,以这个为出发点劝诫,多用“咱们”而不是“你”“我”,不仅能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效果,也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同阵营”,让孩子和父母更加“同心”,它也是让孩子觉得父母更加可靠的表现。 h3W+cXK+9pmFG6wtgHPDYGBkbBObcqCECPdIsmdSHB2M0FGvEejvmyJkSZErBs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