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任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

信任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职场中,一个能够获得别人信任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可靠的。这是潜在能力的体现,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回报。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够获得孩子的信赖,我们与孩子的相处会变得更加融洽,更容易走进他的内心,提高陪伴的效率。

如果能够获得孩子的信任,你会发现,他会变得更加“乖巧”。

◎ 信任感体现在哪里

“妈妈,我想要这辆车。”在商店里,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指着货架上的塑料吊车玩具说道。

妈妈摸了摸他的头:“回去我在网上给你买,网上会便宜一些,好不好?”

小男孩乖巧地点了点头,拉着妈妈的手补充一句:“你一定要记得啊!”

货架的另一边,另一个小朋友正拽着妈妈的手号哭不止。明明家长也许诺回家在网上给他买,孩子却丝毫不同意,甚至喊道:“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性格不同吗?后面这位家长的行为,真的没有在亲子沟通上产生问题吗?

表面上的不乖和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孩子对父母缺乏信任的表现。

孩子哭闹不止,正是因为不相信父母的话,所以他们才会选择用这种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父母允诺过且能说到做到,孩子的信任感就会增强,往往更愿意听父母的建议,交流起来也像前面那对母子一样容易许多。

信任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对父母有信任感的孩子,沟通起来格外容易,这也是很多家长眼中的孩子乖巧、懂事的潜在表现。

◎ 通过亲子日程建立信任感

亲子关系中的信任感,与社会关系中的信赖感形成相差无几。想让孩子在陪伴中逐渐感受到父母的可靠,愿意信赖父母,就需要进行前期投入。

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如果你许下诺言就一定要遵守,这是真诚最基本的要求。这种允诺的过程,可以通过给孩子和自己做亲子日程计划来强化,因为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本身,就是在一次次实现自己的诺言,建立与孩子的深度信任。

陈先生跟妻子的工作都比较忙,不能在孩子的教育中花费很多时间,有时甚至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需要长辈代劳。这是陈先生夫妻感到最愧疚的地方。

孩子的暑假到了,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陈先生灵机一动,把规划工作日程的方法也用在自己和孩子的假期生活中。他把自己的工作日程表分享给儿子麦子,然后手把手地为麦子做了一个简单的时间规划。

“周一早上,你要去上游泳课,对吧?好,那你把上课时间画出来,在这里写上‘游泳课’。”陈先生对麦子说,“周二晚上,我们去吃你想了很久的儿童套餐,爸爸妈妈下班之后就来接你,把这个时间也标注上。”

麦子兴高采烈地标注着自己的日程,还主动说:“爸爸,你也把这些事情标在你的日程表上,别光顾着工作把我的事情忘了。”

“好,爸爸肯定记得!”陈先生摸着儿子的小脑瓜,“你看,我们都做好了计划,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就很清楚了吧?爸爸肯定不会忘的。”

周二晚上,陈先生一家人根据计划,一起吃了孩子最喜欢的儿童套餐。其实,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家庭活动,但写在日程规划上,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父母许诺实现的过程。

写下来的日程,不仅增强了家长许诺的可信性,也是对家长的监督,不要忘记答应孩子的事情。为什么许多家长能记住工作,却忘记了陪伴孩子?因为我们将工作排在陪伴孩子之上,如果二者平等,践行答应孩子的诺言并不难。

这也能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自律意识,让孩子懂得自我约束。

◎ 信任感来自家庭的合作共赢

没错,家庭的合作共赢,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建”。团建,是一种强调集体感的活动,能让彼此建立信任感和凝聚力。学生时代的军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基于对某一目标拥有共同的认识,会让彼此从陌生逐渐熟悉起来。

其实,家庭也需要这样的团建。长期且稳定的家庭活动,能够拉近成员间的关系,加强沟通,不仅让父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从另一视角观察孩子,还能让孩子更加信任父母,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李莹是一位非常重视与孩子构建合作共赢关系的母亲。她很少专门抽时间围着孩子转,而是寻找与孩子的共同喜好,以家庭而非孩子为中心组织家庭活动。

李莹喜欢打羽毛球。在孩子小的时候,她经常带他去球馆,手把手教他打球:“看好了,圆头朝下丢起来,小臂发力,这样打……”

孩子稍大一点儿,他会经常缠着妈妈:“妈妈,周末我想去打羽毛球,上次输给张叔叔,咱们这次赢回来!”

这种竞技类的合作,很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与之类似的活动,还有其他如烘焙、插花、组装模型、绘画、音乐……陪伴孩子,不只是父母单方面地付出时间,还可以寻找和孩子共同的兴趣,深度参与,彼此信赖。 kNGx+WaRyx0w9K5TcHxq8Bbg7lW55UUsyRtHUv9bpSnfp1IS8G+d6T00K5oX19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