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依附理论:回应关键的 7 次求助

高效陪伴的第一步,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

许多家长认为,中国式家庭对孩子天然拥有足够的关注度,绝不会出现忽视孩子成长的情况,自然懂得孩子的需求。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出现那么多与孩子产生代沟、无法沟通的问题呢?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畸形”。

在对 3 ~ 6 岁城市孩子的调查中,超过 1000 个儿童的样本显示,28%的孩子不同程度遭到家庭的忽视,最明显的是孩子的心理、情感不被关注。

大多数家长更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医疗、身体健康,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与心理。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即教育就是让孩子成才。

部分城市3~6岁城区儿童忽视率

因此,在成才的道路上,孩子的情感需求很难得到充分的满足。然而,孩子对情感的渴求与物质需求一样强烈,绝对不能忽视。不懂孩子在想什么,我们只能与他们渐行渐远。

◎ 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

妈妈非常关心茵宝的成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她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成长规划,事无巨细。

别的小朋友喝可乐、吃肯德基的时候,妈妈禁止茵宝吃这些非营养食品,每天给她熬营养汤,规定她必须每天喝;

别的小朋友在学校疯跑、放学回家看动画片时,妈妈给茵宝制订了翔实的课外班计划,把她的每小时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别的小朋友还没有梦想和目标时,妈妈就已经为茵宝设计好了未来要走的路,她只须按部就班地前行就好了……

就这样,茵宝果然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可是她的情绪常常低落消沉,见到妈妈板着脸就感到恐惧。

“我不喜欢喝这个汤,不想每个小时都那么紧张,也不想成为设计师或者金融专家……”难过的时候,茵宝哭着说。

妈妈什么都懂,唯独不明白她孩子想要什么。

为什么茵宝妈妈做了这么多,也算是用科学、高效的方式在陪伴孩子,可以说是把自己跟孩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刀刃上,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

因为孩子不是工具,不是我们觉得顺手就可以把孩子安排成自己设想的一种模样。就像《小欢喜》中的乔英子,难道妈妈不爱孩子吗?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吗?不懂教育吗?虽然她了解孩子的成绩、未来、成长,但她忽视了孩子身为独立的“人”的想法和需求,不懂得孩子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高效陪伴,首先要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这是走入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 依附理论:回应关键的 7 次求助

儿童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不仅在出生后眷恋母亲的保护,就是在长大后,也依然有着浓厚的恋母情结,在生理、心理上都需要成年人的陪伴。

仔细想想,你近距离地观察过一个幼儿吗?

朋友的孩子出生了,我去探望。小宝宝被裹在柔软的包被里,一双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也许是陌生的脸孔令他感到恐慌,孩子的眼睛开始寻找一个身影。我很快意识到,他在找妈妈。只是朋友当时正好站在宝宝看不到的角落,他的小脑瓜转来转去,当反应过来视野里没有妈妈的身影时,他流露出恐慌、焦躁的情绪,皱起眉嗷嗷大哭起来。

整个过程不超过 10 秒。

这是一次来自幼儿的求助信号。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当他感到有危险时,会下意识地用求抱抱或者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逐渐长大,这种依赖会转化为更内敛的方式存在。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通过调查得出依附理论,即当孩子向长辈发出信号、表达自己的爱或求助时,如果多达 7 次都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孩子就会封闭内心。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住孩子珍贵的心理依赖和信任,在他发出至关重要的情感交流信号时给予正面回应,孩子自然会向父母敞开内心。

◎ 正念训练:感受和表述你的心情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心理状态会越来越复杂。但从整体上讲,常见的心理状态还是具有典型性的,如依赖、自私、自卑、骄傲、逆反、冲动……

这些典型的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家长要准确掌握,这样才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直抓重点进行心理疏导,高效处理孩子面临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正念减压训练效果较为显著。当孩子的情感有较为剧烈的波动时,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家长都要鼓励他写下来或说出来。

还可以引导孩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形容自己的感受;回忆具体的心理过程;体会身体因某种情绪产生的反应;说出情绪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通过连续性的思考和感受,可以帮助孩子体会并掌控情绪,确切了解孩子在特定情绪下的反应。同时,这种关注应该是适度的。伴随孩子的年龄变化,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反应程度,不要因过度关注而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性格发展。

若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对他的了解就会更多一些。 2F6UmDoqMgD2rYntxjMCtoO6gbpQIFdt8Fz9cWrBz5mtD5b4ADrMlOMO4xEIpt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