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这一精辟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归根到底”价值。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逻辑前提和理论根源。
早在中学时代,17岁的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远大志向。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如是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金子永远都会发光,真理始终让人信仰。马克思一生不断学习,勤奋钻研,著书立说,以洞若观火的锐利眼光和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吹响了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号角。《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新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了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最精炼、最精彩的说明,被称为“壮丽的日出”。自从中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为之一新。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未来前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闪亮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以改造世界为目的,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展现出蓬勃生机,是因为它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好”的“基因”而赢得人民拥护;正是由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正确导航,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依然“行”,在于其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地与时代同步伐、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永葆美妙之青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