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窑洞对”的两个答案

1945年7月1日,抗战胜利在即,著名民主人士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6人飞抵延安,同中国共产党商谈两党团结、共建国内和平问题。黄炎培在延安看得很仔细,很认真,也很有心得。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住的窑洞里做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这次谈话促使黄炎培从延安回来撰写一本书,叫《延安归来》。在书中黄炎培回忆了他和毛泽东的这段谈话,就是关于“国家兴衰周期率”的内容。毛泽东问黄炎培参观延安后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他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又称“延安对”,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探讨政权建设如何长盛不衰的经典之谈。

2021年11月初,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了“窑洞对”,并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回答这一历史之问的两个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一个问题,两个答案。一是他律,即民主监督。这需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从谏如流,集思广益;需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把自己摆在被监督的位置上,在监督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存在,从而使各级政府官员不敢松懈,党员干部人人尽责,保证我们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避免人亡政息的悲剧发生。

二是自律,即自我革命。包括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这需要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绝精神,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立党为公、不谋私利的高度觉悟,要悉心培养一大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干部。这样一内一外两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得益彰,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圈子,永葆青春,永具活力。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窑洞对”提出的周期率问题,具有强烈的历史警醒意义,发人深省,无法回避;两个答案的精彩回复,则是我们党自信自强自尊自重的优异表现,表明党虽诞生百年,起起落落,却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党团结带领我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不忘“窑洞对”,牢记两个答案,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NiqdnCuWF61vz/0F0vVVda8RAguDH/bvFfuOGKUn9GXdb5fNZg5P+AAS/6YlX5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