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把率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开启执政生涯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常保“赶考”心态是长期执政的永恒课题。“赶考”是与时俱进的概念。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艰苦奋斗能使人励精图治,造就出事业的强者。人的理想追求能在艰苦奋斗中升腾,人的智慧和情感能在艰苦奋斗中萌发。只有经历艰苦奋斗,人的杂念和私心才能得到净化。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内涵很深刻,彰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告诫全党,我们党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仍在前进的路上,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拼搏,一刻也不要松懈。
我们不能因为历史条件变了,物质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作过时的东西加以抛弃。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下,艰苦奋斗更多的含义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涵盖了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勤俭节约、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情操。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
。
艰苦奋斗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艰苦是一种困难的条件、恶劣的环境和无情的挑战,奋斗则是一种不怕牺牲的拼搏和敢为人先的超越。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应有之义。
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正在向着梦想一步步靠近。我国的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前进的道路绝不是一马平川,我们还会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的担子很重,所面临的诱惑、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永葆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姿态不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