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名言“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并深刻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
,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身之主宰便是心”。寸心虽小,却是每个人自身行为的总司令、总指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心的驱使调度,为善或作恶,建设或破坏,助人或害人,进步或倒退,都出于心之一思一念。要做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首先就要战胜自己。所谓“胜寸心”,就是要战胜自己内心的弱点和缺陷,抑制那些不健康的、过分的欲望,自律自强,自警自省;反之,如果控制不住寸心,又怎么能够取胜于博大宏伟的客观世界呢?
“胜寸心”首先要勤于自省。先贤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国法,不断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醒自己从哪里出发,目标定在何处;告诫自己要循规蹈矩,光明磊落;鞭策自己坚定信仰,恪守宗旨。自省,也是在养心,就是涵养心性,强健心智,净化心灵,端正心术,保持精神健康。养心,就要通过坚持不断的自省,养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养高风亮节的洁净心,养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养谨言慎行的敬畏心,以做到是非明于心智,言行皆有遵循。
“胜寸心”要严于自律。自律是中国人传统的“修齐治平”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修身齐家就是“胜寸心”;治国平天下就是“胜苍穹”。严于自律,包括自律其身,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律其行是指不做出格越轨之事,一举一动经得起检验;自律其权是指用权有度,用权有方;自律其位是指不越位、不缺位,在其位善谋其政;自律其言是指不虚诳、不妄语,说话要过脑子。
“胜寸心”要贵于自重。自重者,人恒重之,天亦助之;自轻者,人皆轻之,天亦损之。自重,即心有底线,行有禁忌,视名节如生命,重操守如泰山,堂堂正正,俯仰无愧于天地。自重者,不食嗟来之食,以免受制于人;不贪意外之财,决不授人以柄。自重者,地位未必显赫,但人格节操高贵;身价、财富未必出众,但家国情怀高格;学识技能未必过人,但道德高尚。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心中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才能立足大千世界,纵横灿烂星空。
“胜寸心”要善于自省。领导同事平时会互相提醒监督,拉拉袖子,但自省更重要、更可靠,也更长效。善于自省,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把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及时警告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做欲望的奴隶;主动约束自己,不涉龌龊之地,不受无功之禄,不贪不义之财。志得意满时,要提醒自己“满招损,谦受益”;遇到诱惑时,要提醒自己“拒腐蚀,永不沾”;独处时,要提醒自己学会慎独,“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身居要职,要提醒自己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凡此种种,既是在警醒自己,也是在爱护自己。
《名贤集》有言:“寸心不昧,万法皆明。”只要我们坚持自律自重,自警自省,做到良知不失,心有定力,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思路清晰,行有遵循,就会像王阳明那样“此心光明”,像屈突通那样“方寸不乱”,像黄庭坚那样“胸有丘壑”,而后才谈得上造福桑梓,勒石燕然,建功立业,制胜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