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后,史学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无惊讶地发现,有关这名女子的历史资料,除了她的年龄没有错之外,其他的资料都靠不住。
松陵女子潘小璜闯入人们的记忆中那一年,她确实只有十七岁。
只不过,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个男人,并非女性。这个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十六岁那一年,柳慰高因为读法国大思想家卢梭的书读得如醉如痴,从此崇尚人权,干脆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
次年,柳人权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弃疾。从此柳弃疾、陈去病二人驰名文坛,知之者众。
此后柳弃疾专心写作,以期唤醒民众,遂每次署名为亚卢。但因为这个卢的繁体字“卢”笔画太多,写起来太耽误时间,于是他就干脆署名为“亚子”。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柳亚子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曾与柳亚子和过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于是柳亚子的大名,终于让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却没有人想到,这位诗人少年时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书都接近千封。
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亚子在1904年时使用过的一个笔名。
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笔名,是因为年轻貌美的少女远比任何一个大思想家更有号召力……总之,当时中国的男人睡得比较死,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的枪炮声都吵不动他们,只能换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来试一试。
说到唤醒民众,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周豫才。他在中国于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毅然决然地奔赴日本留学,师承于藤野先生,当时俄国人出动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声称,要在中国的东北建立“黄俄罗斯帝国”,并进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领土要求。此事发生之后,在日本的留学生于东京召开了全体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军,许多留学生纷纷签名,加入拒俄义勇军,要奔赴前线与俄国人殊死一战。
周豫才的好友许寿裳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军,曾被编入乙区二分队,于是周豫才慷慨赠诗,为朋友壮行,诗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了进一步鼓舞中国的青年学子们“掷笔而起”,周豫才拿起笔来,意译并改写了一部《斯巴达之魂》,文中说: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泽耳士大举侵略希腊。斯巴达王黎河尼佗将市民三百,同盟军数千,扼温泉门(德尔摩比勒)。敌由间道至,斯巴达将士殊死战,全军歼焉。兵气森森,鬼雄昼啸,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复,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总之,周豫才的目的,与松棱女子柳亚子是相同的,都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
意译并创改这部《斯巴达之魂》的时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大气,遂改名为树人,此年周树人刚刚二十一岁,到了他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的时候,他已然成为一代宗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