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搞定溺爱孩子的老人,可以这样做

我父亲对我非常严厉,在我小时候甚至经常打我。哪怕我成绩不错,他也很难给我一个笑脸。但是很奇怪,他从来没有骂过我的女儿,更别说打了,甚至对孙女们言听计从。我想了很久,隔代教育之所以会出现偏差,老人之所以容易对孩子的言行放任纵容,那是因为祖辈对孙辈没有责任。

我对我父亲说:“爸,我很感谢你这么爱我的女儿,但是,该教育的时候还是得教育。我小时候,你经常打我,因为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的成绩,我是你的结果,我是你的勋章,所以你时刻不忘教育我的责任。而对我的女儿,你什么都顺着她们,看起来给了她们爱,其实你没有负责,是在害她们。当然,现在不提倡打孩子,但教育的责任,我得负起来,有的地方还需要你的配合。”

我父亲笑了,他知道我讲的是对的。

其实祖辈最大的问题,就是忘却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味地呵护孩子,最终发展成溺爱。孩子成绩不好,不关他们的事;孩子违反校规被记过,也不用他们负责。父母管一管孩子,他们甚至还会阻止:“不要打。”“别骂,别骂了,这不就是几块钱吗?”“这不就是一件衣服吗?”他们都没想到孩子就这样被宠坏了。

那么,如何破解呢?

1.和老人好好沟通

遇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不同做法,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讨论一下哪里错了、哪里做得对、哪里不应该这样、哪里可以那样。把你的道理摆出来,没什么不好意思讲、不敢讲的。你要知道,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小孩在十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把他教好,后面想扭转就很难了。

我认识一个孩子,奶奶溺爱他,总爱给他糖吃,孩子的父母想着老人这也是疼爱孩子,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过老人几次。后来,孩子得了很严重的龋齿。如果父母早一点和老人好好沟通,说清楚孩子吃太多糖的危害,或许孩子就不会受罪了。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不要忘记了。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六个人,处理的方式可能有六种,会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这时,六个大人商量好,尽量做到不管孩子在自己家,在姥姥姥爷家,还是在爷爷奶奶家,家长都是一个管教原则、一样的对待方式,这样对孩子比较好。

2.不要愚孝

我非常反对愚孝,愚蠢地孝顺。比如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奶奶护短,这时候爸爸不但不协调,反而指责妈妈:“哎呀,我妈年龄大了,你跟她计较什么。”“我妈是长辈,你跟她有什么好说的?”这就是愚孝。

婆婆和媳妇之间有辈分差别,但并不表示没有是非,可以不讲道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为出发点。所以爸爸在这个时候不要和稀泥,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妈妈,而应该搞清楚谁的做法对孩子有利,然后站在谁的一方,尽量说服另一方。同理,妈妈在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也要这么做。

要记住,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要为了所谓的孝敬长辈,最终害了孩子。

3.不能随意妥协

这里的妥协,有两个方面。

一是老人向孩子妥协。比如爸爸管教孩子,爷爷会说:“你骂我好了。”像这种情况,就是老人用自己要挟我们,对孩子的不当言行做出了妥协。再比如,妈妈把糖果盒收起来,姥姥再拿其他零食给孩子;妈妈不给零用钱,奶奶私下塞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都是妥协。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放大矛盾,而且孩子们都非常聪明,他们会利用这种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我在机场,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和一个老人,妈妈推着行李车,让孩子自己走,但孩子想让人抱,一看妈妈不答应,就小声哭了起来。走在后面的老人跟上来,一看孩子眼圈都红了,就问:“这又是怎么啦?”孩子立马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知道,老人心疼自己,自己哭得越伤心,越容易达到目的。果然,老人弄清楚了原因,和孩子的妈妈说:“我来推车好了,你抱抱他。”

二是孩子的父母向老人妥协。

有一次,我大女儿在我父母家调皮捣蛋,被我看见了,我对她说:“你不可以这样子。”她不听。当着我父母的面,我也不好当场板起面孔,就说:“我们回去算,我不会忘记这件事情的。你这么调皮,爷爷奶奶不管,等我回去管。”我父亲在一旁说:“哎呀,都是小事。”我说:“不,爸,你别把这个孩子宠坏了。如果你和妈袒护她,那么就会加重我对她的处罚。”我父亲非常了解我的个性,当即就不说什么了。我女儿一看这状况,也立刻规规矩矩起来。她知道,爸爸和爷爷奶奶之间是没有嫌隙可以让她利用的。

如果我父亲一说我,我立马妥协,我女儿就明白了,下次我管教她的时候,她可以找爷爷帮忙,那么以后我就没办法管教她了。

4.尽量不在老人面前体罚孩子

父母处罚孩子,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进行。因为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看到孩子受罚,总是会很难受,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制止。

其实我的两个女儿都被我打过,都是在我们家打的。我在我父母、岳父岳母面前,从来没有打过她们,连骂她们都很少。因为我不想让老人难过。虽然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有些错误,父母一定要下狠心,让孩子知道永远不能有第二次。我小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偷偷拿家里的钱,我发现后在家里狠狠打了她,她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再没做过。

总而言之,我们要很好地教育孩子,不仅需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要学会如何与老人沟通。要以“对孩子有利”为出发点,防止老人溺爱孩子。 GPvCsiYeeE2NyrMz3ktDyyCdt8LE1QmmH7pQnypYF3APoHKcebtiBiCeF+6AFh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