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别再“祝”我永远十八岁

有人问马云,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回到18岁。马云答,所有财富。因为18岁时拥有充沛的勇气、梦想和无限可能。

如果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并且暗示女性应该更愿意付出代价以恢复青春,我会反问:“为什么要回到18岁?”

18岁的滋味我已经经历过了呀,再过一遍不见得更新鲜。如果可以改变什么,可能是想拥有一场青春期的恋情吧,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恋”。其实早恋并不早,十六七岁的女孩,放在古代可以结婚了,怎么算早呢?倒是在我的中学时代,校规里防早恋如防洪水猛兽,甚至上升到道德层面,才是不那么自然的。以至于我对男生的一点暗恋,连表白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排山倒海的习题、模拟考埋葬了。记得有一次那个男生上课时塞给我一张折叠的小纸条,让我小鹿乱撞,心脏几乎跳出来。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第五题,选A还是选B?”

即使18岁的青春留下了这么一点遗憾,我也不打算哭天喊地地回去。青春的残酷在于即使没有那么多束缚,你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迷茫、困惑,莫名其妙的感伤和愤怒,被荷尔蒙搞得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怨天尤人。那时的我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会爱上什么人,又将如何度过余生。马克·吐温说得好:“如果我们能在80岁出生,然后慢慢走向18岁,生活将幸福无比。”他指的,就是80岁的智慧,18岁的身体吧。不过有部电影叫《本杰明·巴顿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讲的就是一个男子逆生长的故事。时光倒流产生了许多奇遇,但终究是以另一种形式的残酷与至爱失之交臂。它想告诉我们的是,时间无论朝哪个方向流淌,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

2020年9月4日,我应邀主持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之夜。这档30+岁姐姐们的女团真人秀成为这一年最火爆的节目,成团之夜的收视率超过了足球世界杯决赛,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亿!

2020年有太多大事发生,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美关系每况愈下,超过70年前经济衰退的大萧条……相比之下,30名年龄30+的女艺人参与一个唱跳组合的选秀,有那么重要吗?我想这个节目的走红,带动了一些社会话题的讨论:女性的价值由谁来定义?年龄是女人的禁忌和魔咒吗?你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活出自己,又情愿为此付出多少努力?每个姐姐在练功房、在舞台上走出舒适圈、突破自己、创造可能的努力,的确非常励志,不过让我最动容的,是她们面对亿万人,坦然地说出自己的年龄,突破焦虑和禁忌。正如李宇春创作的主题歌《无价之姐》中唱到的:“单身、年龄、哪个罩,每一种审视都像刽子手手里的刀。一个女性成长要历经多少风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不知多久了,年龄依然是女人的禁忌,人们在社交中不贸然询问女人的年龄,而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恭维就是:“您看着比实际年纪年轻多了!”逆龄、冻龄、少女感几乎成为一种执念。以至于好些姐妹打了过多的玻尿酸、水光针的脸,虽然皮肤光滑紧致,却因为被剥夺了生动的表情而有一种塑料感,让人瞅着挺不好意思的。岁月为什么那么可怕?为什么男人长了皱纹被认为是成熟的标志,而女人似乎是货架上的什么物件,一旦长了皱纹就可以直接减价甩卖了?可定价的人又是谁呢?

有年龄危机感的可不只是中年女性,30岁的女性就已经有了。甚至我看到一段网络上的对话,两个女生因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针锋相对,争执不下。最后了结唇枪舌剑的,是其中一个女生对另一个说:“别啰唆了!你这个老女人!”那个“老女人”只有26岁!她居然因此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有一次去看二人转,台上的男演员用水果比喻女性,说20岁的女人像水蜜桃,30岁的女人像苹果,40岁的女人像西红柿。另一个演员纠正说:“西红柿是蔬菜啊。”“都40了,你还以为自己能算水果啊?!”台下一片哄笑。

年龄的羞辱往往与结婚生子的期待有关。“你都30了,还没嫁人?”“你都35了,还没有孩子?”女人“应该”完成这些人生大事的时间窗口实在太短了,好像需要奔跑着从门缝中侧身闪过。绝对高难度!问题是,这些事不是女人仅凭自己意愿就能完成的。结婚总得有心仪的对象吧?生子总要先找一个合适的“爸爸”吧?与之相比,男人做这两件事的时间窗口就要宽阔得多,从20岁到70岁,社会都能接纳。而他们几乎都选择更年轻的女性。

原来,女人的年龄与婚姻“市场”里的定价有关,与对男性的吸引力有关。可是,年龄不是应该首先跟我们自己的人生有关吗?

有人评论《乘风破浪的姐姐》时说,即使是一个标榜打破年龄标签的节目,人们投票的对象,还是以“看上去”更年轻的女演员为主,“白幼瘦”,依然是一条隐形的标杆,把那些已经开始发胖的,腿不够长的,肤色不够白的选手淘汰掉。有关年龄的禁忌,实在只是针对女性的各种禁忌中的一个而已。“我的脸上有没有痘痘,我的体重是多少,我的腰是不是太粗了”,外在的标准依然是评判女性价值的尺度,影响着女性的自我判断和信心。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想法不能被社会接受时,真实的自我就会被压抑,并释放一个戴着面具的“我”。当处于优势地位的群体歧视另外一个群体时,后者也会带着同样的偏见,去歧视自己,并迫切希望改变自己。那些“比A4纸瘦的腰”“比巴掌小的脸”“比C罩杯大的胸”,让女性对比自己的身材、样貌,产生无意识中的“身体羞辱”。它就像一把利剑,刺伤我们的自尊。所以,才有节目嘉宾自然地对李斯丹妮说:你的腿那么粗,怎么能跳舞?!即使女神级的人物巩俐,也免不了遭受主流审美那套标准的苛责,被认为身材发胖而受到恶意嘲笑。而如果是男艺人,观众往往觉得“有实力就好”。

所以,《乘风破浪的姐姐》还可以再向前一步。我想起电影《完美音调》( Pitch Perfect )。这部已经拍了两部续集的电影,虽然有些鸡汤剧情,但阿卡贝拉合唱团的成员们还是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叛逆的Beca、胖胖的Amy、韩裔Lily、非裔主唱Cynthia……高矮胖瘦,不同肤色,不但没有影响整个组合的和谐感,甚至成就了她们丰富生动的“团魂”。“乘风破浪的姐姐”团也可以更多元一些吧。

回到年龄的话题吧。2018年我50岁生日的时候,写了首打油诗送给自己。“生命是份礼物,应该好好庆祝,年年都有惊喜,好坏都要接住……荣辱成败,如镜花水月,谁能看得清楚?才情风骨,如高山流水,外表往往朴素。辛苦,是潜伏的祝福;占有,何尝不是美丽的债务?结果怎能衡量一切?迈出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所谓天命,就是顺其自然,遵循内心的尺度。时光易逝,唯真我本色如故;青春易老,唯真情不可辜负。善是善的奖赏,爱是爱的守护。生命是份礼物,年年好好庆祝。”那年18岁的女儿悄悄对我说:“妈妈,我很羡慕你,你有那么多经历,有那么多朋友,还有那么多热情。”我搂着她的肩膀说:“等你到了我的年龄,就会明白,只要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不会辜负你的。”

2020年8月我与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Maye Musk)在一个云上论坛相遇。她70多岁了,当别人问她是否害怕年老时,她哈哈大笑说:“不害怕,因为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去害怕。”她在《人生由我》( A Woman Makes A Plan )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直到30多岁的时候,她才鼓起勇气,带上三个孩子离开了家暴的丈夫,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和孩子,还进修学习成为营养师和咨询师,在60岁时成为超模,以银发形象独步江湖。她说自己20多岁的时候不够勇敢,总以为忍气吞声可以息事宁人,甚至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让丈夫如此对待自己。是时间给了她勇气,给了她智慧,让她终于能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活出自己的人生。“谁知道我会在头发变白的时候走红呢?但你永远可以找到一个前行的方法。领悟到这些道理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浪费时间为年龄担忧。”她的“酷”,也影响了三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职业与人生道路。人生由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与年龄无关。一旦你拥有它,哪个年龄都可以是最好的。

正如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的咏梅,曾经对一位摄影师说:“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NQFCc/mFQ6p0IvQWySPsgQHOuCfznTpZnU6cD40yxHWZEYw4Vqe88jEMlIj/W4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