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封信

郁斯贝克致米尔札。

亲爱的米尔札,你看到了,穴居人如何因良心太坏而自取灭亡,成了他们自己违背天良的牺牲品,整个民族只有两家幸免一死。那里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人,心地善良,深明大义,崇尚美德,本身的正直和他人的堕落使他们两人成为挚友,面对着无处不在的苦难,他们的心中只有怜悯,两人的关系因而更加紧密。他们为共同利益辛勤劳作,彼此没有争执,只有为对方着想而产生的分歧。他们偏居穷乡僻壤,远离不配与他们共处的同胞,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这两位有德之人耕种的土地,仿佛不必费力就能丰收。

他们挚爱妻子,也被妻子挚爱。他们的全部精力用于教育子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经常给孩子们讲那些同胞的不幸,让他们时时记住这个令人痛心的先例。他们还要子女们懂得,个体利益永远存在于共同利益之中,脱离群体就是自取灭亡;养成美德并不需要多高的代价,千万不要把养成美德视为畏途,为他人行义也就是为自己积德。

两位父亲的美德不久就开花结果,子女们一个个像父亲一样品德高尚。在父辈关注下成长起来的后辈们互结姻缘,人丁日益兴旺。两家的关系始终亲密,美德不仅没有因人丁兴旺而削弱,反而因楷模众多而发扬光大。

谁有本事把穴居人的幸福一一加以描述?一个如此仁义的民族配得上神祇垂爱。他们甫一认识神祇,就学会了敬畏神祇,宗教敦化了民风中与生俱来的那些粗陋的习俗。

他们确定了一些敬神的节日,插满鲜花的姑娘们和小伙子,在田园音乐伴奏下载歌载舞。接下来的聚餐虽然只是家常便饭,气氛却异常热烈。少男少女们在这种场合展现纯真,彼此敞开心扉,姑娘们羞答答地红着脸吐露心曲,却偏偏让人听到,不过,很快就获得双方家长的首肯,双方的母亲想到未来这桩甜蜜可靠的婚事,不由得喜上眉梢。

大家到神庙去祈神;他们有求于神祇的,并非家财万贯、锦衣玉食,这种与穴居人格格不入的愿望与幸福,只能是为他们的同胞祈求的。他们来到祭坛脚下,只是为了祈求父母健康,兄弟和睦,妻子贤惠,子女孝顺听话。少女们来到神庙,献上她们温柔的心,但愿神祇让她们把幸福带给一个穴居人男子汉,这就是她们唯一的祈求。

到了夜晚,畜群离开草场,疲惫不堪的耕牛驮着犁杖回到村子里,他们聚集在一起,一边吃着青菜淡饭,一边唱歌,回顾穴居人当年的不义和不幸,赞扬美德随着新民而复兴,歌唱新民的美好生活。他们颂扬神祇的伟大和赏罚分明,凡是敬奉神祇的人,都能获得神祇的恩惠,凡是不敬畏神祇的人,定会激怒神祇。接着,他们讲述田园生活的乐趣,身处无邪之中的幸福。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沉沉入睡,绝不会有操心和烦恼的事来打扰他们的梦乡。

大自然既满足他们的心愿,也提供他们日常所需。在这个幸福之乡,人们不知贪婪为何物,他们互相赠送礼物,但送的人总觉得占了便宜。穴居人彼此视为一家人,各家的牲畜都混在一起放牧,这就免去了多余之举,用不着把各家的牲畜分开。

1711年主马达·阿色尼月6日
于埃尔祖鲁姆 h+OyIko27Y39Fo6lK2wOfkrogF9mwsGD0CU0t7wFCnEqwzKGi4vix2bAeVGksAD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