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四月十六日下午,贝尔纳·里厄大夫走出诊所,楼梯平台中间绊着一只死老鼠,他当即一脚踢开,也并没在意就下楼去了。可是到了街上,他忽然想到那只死老鼠不该死在那地方,于是返回,要告知门房。面对米歇尔老先生的反应,里厄大夫就更加明确地感到他的发现异乎寻常。乍一碰到这只死鼠,他只觉得有些蹊跷,而门房却把这视为一种诬蔑。门房绝不容忍,断言这楼里绝没有老鼠。里厄大夫则向他保证说,二楼的楼道上就有一只,大概死了,可是白费唇舌,米歇尔先生还是坚信不疑这楼里没有老鼠,而这只老鼠一定是有人从外面带进来的。总之,米歇尔先生认为这是一场恶作剧。

当天晚上,贝尔纳·里厄站在楼道里,要摸出钥匙来,才好上楼回家。他忽然发现一只大老鼠从楼道的幽暗深处溜出来,身子摇摇晃晃,皮毛全湿了。老鼠停下来,似乎要保持平衡,随即跑向大夫,又停下来,原地打了个转儿,轻轻叫了一声,最终倒地,从半张的嘴里咯出血来。大夫瞧了它半晌,上楼回家了。

他想的不是那只老鼠,而是念念不忘咯出的血。他妻子病了有一年了,准备次日动身去一家山区疗养院。他见妻子按照他的嘱托,躺在他们的卧室里。旅途劳顿,她要养足精神。她笑脸相迎,说道:“我感觉很好。”

大夫端详着在床头灯下转向他的脸庞。妻子三十岁了,尽管一副病容,可是在里厄看来,这张脸始终保持着青春,也许是这嫣然一笑驱走了其余的一切。

“能睡就多睡会儿,”里厄说道,“护士明天十一点来,我送你去车站,赶十二点的火车。”

他亲了亲妻子微微潮湿的额头。妻子微笑着目送他走了出去。

第二天,即四月十七日,早上八点钟大夫出门,被门房拦住了。门房指责有人搞恶作剧,又把三只死鼠撂在楼道中间。老鼠浑身是血,是用大号老鼠夹子捕杀的。门房拎着死鼠的爪子,在门口守了好一会儿,想用冷嘲热讽来激那些坏蛋现出原形。然而一无所获。

“哼!那些家伙,”米歇尔先生说道,“早晚会让我给逮住。”

里厄大为不解,决定去城边街区巡诊,那里住着他的最穷困的患者。这些街区清理垃圾要晚得多,他的汽车在飞扬的尘土中驶过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车身几乎擦着撂在人行道边上的垃圾箱。大夫数了一下自己驶过的一条街上,共有十二只老鼠,扔在烂菜叶和肮脏的破布片中间。

大夫巡视的第一个患者正躺在床上,他的房屋临街,既是卧室又当餐厅。患者是个西班牙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两个盛满鹰嘴豆的小锅。大夫进来时,这位老哮喘病患者正半坐在床上,他见大夫进来,身子便往后一仰,想调一调高低不平的急促喘息。他的妻子拿来一个小盆。

“嗨!大夫,”患者在打针时说道,“它们跑出来了,您看到了吧?”

“是啊,”他妻子也说道,“邻居捡到三只。”

老人搓着手。

“它们跑出来了,所有垃圾箱里都看得见,是饿的!”

随后,里厄无须费力就观察到,全街区的邻居都在议论老鼠。他诊断完便回家了。

“有您一封电报,送楼上了。”米歇尔先生说道。

大夫问他是否又见到了老鼠。

“哎!没有,”门房回答道,“要知道,我的眼睛盯着呢。那些蠢猪没那个胆子了。”

电报告知里厄,他母亲于次日早上到达。在儿媳去疗养期间,老太太来料理儿子的家务。大夫走进家门,见女看护已经到了,又见妻子穿好了套裙,略施了脂粉,正站在那里。里厄冲她笑了笑。

“好哇,”他说道,“很好。”

过了片刻,到了火车站,里厄把妻子安排在卧铺车厢里。他妻子瞧着车厢:“这对咱们来说太贵了,是吧?”

“有这个必要。”里厄回答。

“听说闹老鼠,是怎么回事儿?”

“我也不知道,怪得很,不过事情总会过去的。”

接着,他说得很快,请求妻子原谅,他本该好好照顾她,可是对她太粗心了。他妻子连连摇头,似乎向他表示快别说了。他还是补充了一句:“等你回来,一切都会好的。咱们从头再来。”

“对,”妻子两眼放光附和道,“咱们从头再来。”

过了一会儿,妻子转过身去,背朝他张望窗外。月台上,人们都匆匆忙忙,不顾避让而相撞。火车头蒸汽的嘘嘘声一直传到他们的耳畔。他呼唤妻子的名字,等她转过身来,便看见她泪流满面。

“别这样啊。”里厄轻声劝道。

妻子眼泪汪汪,重又浮现笑容,只是还有点僵硬。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你走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里厄紧紧拥抱妻子,继而回到站台,隔着车窗的玻璃,现在只能看见妻子的笑容了。

“千万照顾好自己啊。”里厄说道。

可是,妻子听不见他说话了。

在站台的出口处附近,里厄遇见了奥通先生——手拉着小儿子的预审法官。大夫问他是否要动身去旅行。奥通先生身材瘦长,穿一套礼服,五分像从前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五分像殡仪馆的人。他声调亲热,回答简短:“我来接奥通太太,她去看望我的家人回来了。”

火车汽笛长鸣。

“老鼠……”法官说道。

里厄朝火车启动的方向望了一眼,随即又转向出站口,他应了一句:“是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时的情况他记得最清楚的,也只是一名列车员经过,腋下夹着一箱死鼠。

当天下午,开始门诊时,里厄接待了一个年轻人,据说是记者,上午就来过诊所。年轻人名叫雷蒙·朗贝尔,矮个头儿,肩膀宽阔,一副果敢的神情,明亮的眼睛透着聪明。他穿一身运动装,看样子生活挺富裕。他开门见山,表明他为巴黎一家大报馆调查阿拉伯人的生活状况,想了解他们的卫生情况。里厄告诉他,他们的卫生状况不佳,但是深入谈之前,他想了解记者是否能如实报道。

“那当然了。”记者答道。

“我是想说,你能百分之百进行谴责吗?”

“百分之百?不行,这得实话实说。不过,照我的估计,这样的谴责也不会有什么根据。”

里厄心平气和,说这样的谴责确实没什么根据,而他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想知道朗贝尔的见证文章能否做到毫无保留。

“我是只接受毫无保留的见证的。因此,我也不会用我的资料支持您的见证。”

“这是圣茹斯特 的语言。”记者微笑道。

里厄也不提高嗓门儿,说他对此一无所知,但是认为这是一个厌世的人所用的语言,不过,这个人与其同胞也有同好,自身也决意拒绝不公正和退让。朗贝尔耸了耸肩膀,注视着大夫。

“我觉得理解了您的意思。”他站起身最后说道。

大夫送他到门口:“我感谢您能这样对待事物。”

朗贝尔有点不耐烦的样子。

“好吧,”他说道,“我理解。请原谅,打扰您了。”

大夫同他握手,并且对他说,现在城里发现大批死老鼠,以此为题写一篇报道,也许会相当吸引人。

“哦!”朗贝尔欢叫了一声,“这事儿我有兴趣。”

十七点钟,大夫又出诊了,在楼梯上同一个男人打了个照面。此人比较年轻,侧影显得笨重,大脸膛,眼窝深陷,两道浓眉。里厄遇见过他几次,那是在这栋楼的顶层西班牙舞蹈演员的家中。此人名叫让·塔鲁,他正有滋有味抽着一支香烟,聚精会神地观赏脚下台阶上一只老鼠垂死的抽搐。他抬起平静的目光,灰色的眼睛稍微多看了一下大夫,向他问好,还说老鼠都跑出来可是件怪事。

“对,”里厄答道,“不过,到头来就该让人恼火了。”

“在某种意义上,大夫,只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类似的现象,我们从未见过,仅此而已。而我觉得这挺有意思,对,实在有意思。”

塔鲁伸手往后拢了拢头发,又瞥了一眼现在不再动弹的老鼠,然后冲里厄微微一笑。

“不过,大夫,不管怎么说,这是门房主管的事儿。”

说到门房,大夫正巧碰到米歇尔老头,背靠在楼梯口旁边的墙上,平常充血的脸上又添了不胜其烦的表情。

“不错,这我知道,”他回应向他表示有发现的里厄,“现在一见到就是两三只了。而且,在别的楼房里也是同样的情况。”

他那样子很沮丧,又愁容满面,还下意识地搓着脖颈儿。里厄问他身体可好。门房当然不能说情况不妙,眼下只是感到食欲不振。依他之见,这是精神作用。全是老鼠搅的,等它们死绝了,情况就会大大好转。

可是,又过了一天,四月十八日早晨,大夫去车站接母亲回来,看到米歇尔先生面容更加憔悴了。从地下室到阁楼,十来只老鼠死在楼梯上。邻近楼房的垃圾箱全丢满了死耗子。里厄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没有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

“这种事儿不新鲜。”

老妇人身材矮小,满头银发,一双栗色眼睛十分温柔。

“见到你真高兴,”她说道,“老鼠绝破坏不了见面的喜悦。”

里厄点头称是。千真万确,跟母亲在一起,无论什么事总好像很容易解决了。

里厄还是给本城灭鼠的办公室打了电话,他认识那位主任。他问主任是否听说,大批大批老鼠跑出洞来死去。梅西埃主任早就听说了,而且在他那与码头相距不远的办公室里,有人发现了五十多只老鼠。不过,他心里还在琢磨,事情是不是严重了。里厄也说不准,但是他认为灭鼠办公室应当采取措施。

“是啊,”梅西埃说道,“要有指令。你若是认为绝对有这个必要,那我可以请求指令。”

“怎么说也有这个必要。”里厄说道。

他的清洁女工刚才来告诉他,她丈夫干活的那家工厂里,也收集了好几百只死老鼠。

总而言之,差不多这个时期,我们这些同胞开始担心了。因为,从十八日起,各家工厂和库房,着实清理出来数百只老鼠尸体。有时候,也不得不结果那些残喘时间太长的老鼠。然而,从城边街区一直到市中心,凡是里厄大夫所经过的地方,凡是我们的同胞聚居的地方,等待清理的老鼠都堆在垃圾箱里,或者长串排在阴沟里。正是从这天起,晚报大量报道这件事,质问市政府打不打算行动,准备采取什么紧急措施,以确保市民免遭这场令人憎恶的鼠害的侵扰。市政府毫无打算,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不过,市议会倒是先开会讨论。指令下达给灭鼠办公室,每天清晨集中清理死鼠,清理完了,由办公室的两辆卡车将死鼠拉到垃圾焚化场焚烧。

不过,随后几天,形势越来越严峻了。收到死鼠的数量与日俱增,每天清晨都要清理更多的死鼠。到了第四天,老鼠开始成批出洞,死在外面。它们从储藏室、地下室、地窖和阴沟里爬出来,列成长队蹒跚前进,晃晃悠悠来到光亮的地方,在原地打转儿,然后死在人的面前。夜晚,无论在走廊还是小巷,都能清晰地听见它们垂死的轻微叫声。到了早晨,在城郊街区,只见死鼠堆在阴沟里,尖嘴巴还挂着血丝。有的泡得胀起来,开始腐烂,还有的躯体僵硬,胡须仍然翘着。在市区,走在楼道或者院子里,也能看到三五成堆的老鼠。甚至行政机构的大厅里,学校操场上,咖啡馆的露天座地面,有时也有零星的老鼠跑去死掉。我们的同胞在最热闹的地方发现死鼠,无不大惊失色。阅兵场、林荫大道、滨海林荫路也不时受到玷污。清晨清理了死鼠之后,整个白天又发现死鼠,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夜晚散步者走在人行道上,不止一人感觉踩到了刚死还有弹性的小动物尸体。就好像我们的楼房扎根的大地本身长了疖子,在体内积满了脓血,现在终于排放出来了。我们这座小城,原先多么平静,瞧一瞧就知道,它现在有多么惊愕,几天工夫就闹得天翻地覆,如同一个原本健康的人,黏稠的血液循环突然紊乱起来。

事态严重到了极点,就连朗斯多克情报所(搜集并发布各种题材的情报材料)也在免费的无线电广播节目中宣布,仅在二十五日那天,就清理并焚化了六千两百三十一只老鼠。这个数字赋予全城每天有目共睹的景象一个清晰的概念,遂加剧了居民的恐慌情绪。从前,大家只是抱怨一个颇令人厌恶的偶发事件,现在却发现,这种现象隐含着威胁性,可是其规模还无法确定,其根源也无从探究。唯独那个患哮喘病的西班牙老人依旧搓着双手,一再重复:“它们跑出来了,它们跑出来了……”显示出老年人的一种兴致勃勃。

到了四月二十八日,朗斯多克情报所又宣告,大约清理出八千只老鼠,全城焦虑不安的气氛便达到了顶点。有人要求采取根本措施,有人指责市政当局,而在海边有房子的人,已经说起要在那里躲避一时。幸好第二天,情报所又宣布,死鼠现象突然消失,灭鼠办公室搜集死鼠的数量微不足道。全城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在当天中午,里厄大夫在楼前停了汽车,看到老门房从街道的另一端走过来,只见他耷拉着脑袋,双臂和双腿都叉开,走路特别吃力,活像一个牵线木偶。老人挽着一位神父的胳膊,大夫认识,那正是帕纳卢神父,一位博学而活跃的耶稣会会长。见过几次面,在这座城市享有盛名,甚至在不关心宗教的人中间也受到敬重。里厄等待二人过来。米歇尔老头眼睛发亮,喘息都发出咝咝的声响。他感觉不舒服,原想出去走走,不料他的脖颈儿、腋下和腹股沟突然疼痛难忍,迫不得已回来,请帕纳卢神父搀扶一下。

“生成几个肿块,”米歇尔老头说,“我走路挺费劲儿。”

大夫从车门伸出手,用手指抚摸米歇尔伸过来的脖子根部,里面形成了一个类似木节的肿块。

“您回去躺下,量量体温,下午我去给您看看。”

老门房一走,里厄就问帕纳卢神父对这场鼠患的看法。

“唔!”神父答道,“恐怕是一场瘟疫。”他那双眼睛在圆眼镜后面笑吟吟的。

里厄吃完午饭,拿起疗养院通知他妻子到达的电报,又看了一遍,忽听电话铃响了。是一位老主顾打来的,那人在市政府当职员,长期患有主动脉狭窄症,因家境贫寒,里厄免费为他治疗。

“是我,”那人说道,“你还记得我吧。不过,这次是为别人。您快点来一趟,我邻居家出事了。”

听电话里气喘吁吁的声音,里厄就联想到门房,就决定随后再去看看他。过了几分钟,里厄就到了城边街区菲代尔伯街,走进一幢矮楼,在阴凉而气味难闻的楼梯中间遇到了约瑟夫·格朗,即下楼来接他的那位职员。此人年约五旬,蓄留黄黄的小胡子,身材细高,有点驼背,双肩狭窄,四肢则又瘦又长。

“稍好些了,”他走到里厄跟前说道,“可是那会儿,我还以为他活不了啦。”

他擤了擤鼻涕。上到三楼,即最高一层,里厄看到左边的房门上用粉笔写着:“进来吧,我上吊了。”

他们进了屋。绳子从吊灯垂了下来,正对着下面一张翻倒的椅子,桌子则推到角落里。不过,那根绳子空吊着。

“我及时把他解下来了。”格朗说道,尽管他使用的语言极其简单,却似乎总在斟字酌句,“当时也巧了,我刚好出门,就听见有响动。我一看见房门上写的字,怎么跟您说呢,我还以为是恶作剧呢。不过,他发出的呻吟声听着很怪,甚至可以说挺可怖的。”

他搔着脑袋:“看起来,这样自杀的方式一定很痛苦,我自然就进去了。”

他们推开房门,站在门口,面前是一间非常明亮但家具简陋的屋子。一个圆滚滚的矮个儿男子躺在铜床上,他呼吸很吃力,充血的眼睛注视着来人。大夫停下脚步,从那人喘息的间歇中,似乎听出垂死老鼠的咝咝叫声。然而,屋里各个角落没有一点动静。里厄朝床边走去。此人没有从多高的地方跌落,摔得也不重,脊椎支撑住了。当然,还有点窒息。有必要拍一张X光片。大夫给他注射了一针樟脑油,说是几天之内就能痊愈。

“谢谢了,大夫。”这人以窒息的声音说道。

里厄问格朗是否报告了警察局,这位职员神态未免有点尴尬。

“没有,”他说道,“哦!没有,当时我想,最紧迫的……”

“当然了,”里厄截口说道,“那由我去办吧。”

可是这时,床上的病人躁动起来,抬起身子阻止,说他很好,没必要去报告。

“您冷静些,”里厄说道,“这算不上案件,请相信我,我必须去做个声明。”

“噢!”对方哀叹。

他随即身子往后一仰,开始饮泣。这工夫,格朗一直摩挲着胡子,这时走到床前,劝道:“好了,科塔尔先生。要尽量理解,可以说,大夫有这个责任。譬如说,万一您想不开,又要……”

可是,科塔尔边流泪边说道,他再也不会干这种傻事了,那也是一时糊涂,现在他只求让他清静。里厄开出药方。

“就这样说定了,”里厄说道,“不谈这事儿了。三两天我再过来瞧瞧。不要再干这傻事了。”

来到楼梯平台,里厄对格朗说,他不得不去报警,但是会要求警长过两天再来调查。

“今天夜里还得监视他。他有家人吗?”

“我没见过他的家人。不过,我可以亲自守夜。”

格朗摇着头。

“您应当注意到,我都谈不上认识他。但是总得互助嘛。”

经过走廊的时候,里厄还不由自主地观察各个角落,问格朗在这街区老鼠是否彻底消失了。这名职员对此一无所知。确实有人跟他说过鼠患的事儿,但是,他没大留意这个街区的传闻。

“我操心别的事儿呢。”格朗说道。

里厄便同他握手告别,急着要去瞧瞧门房的病情,然后就给妻子写信。

报贩叫卖晚报,吆喝着老鼠停止侵扰了,然而里厄看到病人情况不妙,只见老门房半个身子探到床外,一只手按住腹部,另一只手搂住脖子,正在呕吐不止,恨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往垃圾桶里一口一口吐出浅红色胆汁。

门房长时间用力呕吐,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重又倒在床上。他的体温还高达三十九度五,颈部淋巴结和四肢都肿起来,肋侧两块浅色黑斑不断扩大。现在他哀怨内脏疼痛了。

“真是火烧火燎的,”他说道,“这个可恶的东西从里边烧我。”

他那煤烟色的嘴唇,说话已经吃力了,他那对转向大夫的金鱼眼,因头痛而漾出了泪水。他妻子惴惴不安地看着一言不发的里厄。

“大夫,”她终于说道,“这是什么病啊?”

“什么病都有可能。但是现在还确诊不了。直到今天晚上,不要吃东西,让他服用清洗肠胃的净化剂,并大量喝水。”

门房恰恰渴得要命。

里厄回到家,便打电话给他的同行里夏尔,本城最有名望的一位医生。

“没有,”里夏尔说道,“我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没有高烧局部组织发炎的?”

“唔!那倒有两例,淋巴结异常肿大。”

“极不正常吗?”

“嗯,”里夏尔答道,“所谓正常,您也知道……”

晚上,无论什么情况,门房都在说胡话,高烧四十度,还在抱怨老鼠。里厄使用固定性肿瘤处理,用松节油烧灼时,门房号叫着:“噢!这些可恶的东西。”

淋巴结越肿越大,摸着跟木头一样坚硬。门房的妻子吓坏了。

“夜里您要守着,”大夫对她说,“情况不好就叫我。”

第二天,四月三十日,天空晴朗,湿度较大,微风习习已有暖意。从最边远的郊区带来鲜花的芳香。早晨街上的喧声似乎比往常更热闹,也更欢快。我们的小城经历了一周的惶恐隐忧,这天总算解脱出来,全城呈现出春回大地的景象。里厄本人接到妻子的回信,也放下心来,便怀着轻松的心情下楼,来到门房家中。到了清晨,病人的体温果然降了下来,只有三十八度了,虽然还很虚弱,但是躺在床上能报以微笑了。

“病好转了,对吧,大夫?”病人的妻子问道。

“还有待观察。”

不过,到了中午,体温一下子蹿升到四十度,时时陷入谵妄状态,重又呕吐起来。脖子的淋巴结一碰就疼,门房的头也仿佛尽可能远离身体。他妻子坐在床脚,两只手放在被子上,轻轻地握着病人的双脚。她注视着里厄。

“听我说,”里厄说道,“必须把他隔离,进行特殊的治疗。我给医院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把他送走。”

两个小时后,上了救护车,大夫和门房的妻子俯身注视病人。病人满嘴生出蕈状赘生物,只能说出片言只语:“老鼠!”他脸色铁青,嘴唇蜡黄,眼皮则呈浅灰色,呼吸急促,气息断断续续。他被淋巴结肿痛折磨得身子散了架,蜷缩成一团的躯体深深陷入担架里,就好像要用担架将自己包裹起来,又好像地下深层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门房在无形的重压下断气了。

他妻子哭道:“就没有希望了吗,大夫?”

“他死了。”里厄说道。 xuulkKOhAowYglsv3YHifU7wfrS5jLYeEhFdh0/p7EFLmBfZ8SYyaXEXwHfy0R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