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多想痛哭一场。

安德烈·纪德
1869—1951

1896年,纪德在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

1869年11月22日,纪德出生于巴黎美第奇街19号(今埃德蒙·罗斯唐广场2号)。1877年入小学,在达阿萨斯街的阿尔萨斯学校读书,数月后因“不良习惯”被除名。此后,他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中断。

安德烈自小接受了两种矛盾的教育:母亲认为“孩子应该顺从,而不需要明白为什么”;“父亲则始终倾向于无论什么事,都要向我解释清楚”。

1880年10月28日,父亲保尔·纪德去世。

1882年年末,得知舅母玛蒂尔德·隆多生活放浪,与人私奔,他表姐玛德莱娜为此痛苦不堪,他便萌生了对表姐的爱。

1887年10月,重入阿尔萨斯中学,进修辞班,开始与同学皮埃尔·路易(后来署名皮埃尔·路伊)交往。次年,入亨利四世中学哲学班,结交了后来成为著名政治家的莱翁·布鲁姆。

1890年3月1日,舅父埃米尔·隆多去世,安德烈陪表姐玛德莱娜守灵,他觉得那便是他们的订婚仪式。夏季,独自在安西湖畔写《安德烈·瓦尔特笔记》。12月,去南方蒙彼利埃看望叔父、经济学家夏尔·纪德,在那里结识青年诗人保尔·瓦莱里。

1891年1月8日,玛德莱娜拒绝了纪德的求婚。纪德的母亲也始终反对这门婚事。2月2日,由作家巴雷斯引荐给诗人马拉美,此后他便成为罗马街“星期二聚会”的常客。11月,同造访巴黎的奥斯卡·王尔德多次会面。自费出版了《安德烈·瓦尔特笔记》《论那喀索斯》。

1893年10月,同他的朋友,年轻画家阿尔贝·洛朗在马赛港登船去北非,游历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出版《爱的尝试》和《乌连之旅》。次年2月,和洛朗取道意大利返回法国。10月至12月,去瑞士拉布雷维纳,在孤寂中写出了《帕吕德》,并于次年出版。

1895年5月31日丧母。6月17日,他与表姐订婚。10月在库沃维尔结婚,结婚旅行,一路游览瑞士、意大利、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直至次年5月才回国。

1897年结识亨利·旺贡(文学活动中称亨利·盖翁)。《人间食粮》出版(法兰西水星出版社)。

1898到1900年出国旅行,先后去了意大利、阿尔及利亚(两度)。1901到1903年先后出版剧本《康多尔王》《扫罗》和小说《背德者》。1906年出版《阿曼塔斯》。1907年出版《浪子归来》。1908年,同停刊的《隐居》杂志原班人马马赛尔·德鲁安、雅克·科波、亨利·盖翁、安德烈·鲁伊特、让·施伦贝格创建《新法兰西评论》杂志。从1896年开始同文学杂志《隐居》合作,直到1906年停刊为止。

1909出版小说《窄门》。1912年同亨利·盖翁一道去游历意大利,1914年又一道去游历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一年半期间,全力投入“法国—比利时之家”的工作,救助被占领地区的难民。于1916年和马克·阿莱格雷有了同性恋关系,他同马克去瑞士逗留(1917),又去英国共度四个月(1918)。妻子玛德莱娜因气愤而焚毁纪德给她写的全部信件。

1922年2月至3月,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题,在老鸽棚剧院做了6场讲座。次年4月,他与伊丽莎白·冯·赖塞尔贝格的私生女出生,取名卡特琳,直到1938年妻子去世后,他才正式认自己的女儿。1925年7月,同马克·阿莱格雷登船去非洲,到刚果和乍得旅行考察,历时将近一年,回国后撰文猛烈抨击殖民制度和特许大公司的掠夺,引起议会辩论,媒体论战,政府被迫派员去调查。之后的几年出版一系列重要作品:《科里东》《伪币制造者》(1925)、《你也是……》《如果种子不死》(1926)、《刚果之行》(1927)、《乍得归来》(1928)、《妇人学校》(1929)。

1930年去德国和突尼斯旅行。1932年开始关心苏联政治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同情和接近共产主义。1934年1月4日,与马尔罗前往柏林,要求戈培尔释放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同年2月,加入了“反法西斯作家警惕委员会”。1935年1月26日,在巴黎的“争取真理联盟”,以“安德烈·纪德和我们的时代”为题,展开公开大辩论。3月至4月,同荷兰共产党作家丁·拉斯特去西班牙和摩洛哥旅行。出版小说《罗贝尔》(1930)、剧本《俄狄浦斯》(1931)、《日记(1929—1932)》(1934)、《新食粮》(1935)。《纪德全集》从1932年开始出版,至1939年出到第15卷时因战争而中断。

1936年6月,应苏联政府(通过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同几位青年作家一道去访问,历时两个月有余,回国著文批评苏联当权者的政策。1938年,再次去法属西非旅行,又先后到希腊和埃及,以及塞内加尔旅行(1939)。出版《热纳维埃芙》《日记(1932—1935)》《访苏联归来》(1936)。《日记(1889—1939)》纳入经典的“七星文库”,开在世作家的先例。

1941年,同《新法兰西评论》断绝关系。1942年5月,登船去突尼斯逗留一年,再去阿尔及尔逗留数月,然后去摩洛哥,均住在朋友家中,共历时两年有余。1946年4月,在贝鲁特做了《文学回忆与现实问题》的重要讲座。出版《戏剧集》(1942)、《日记(1939—1942)》(1944)、《忒修斯》(1946)。

1947年6月,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1月获诺贝尔文学奖。出版《戏剧全集》(1947)、《与弗朗西斯·雅姆通信集》(1948)、《与保尔·克洛岱尔通信集》(1949)、《秋叶集》(1949)、《日记(1942—1950)》(1950)。

1951年1月,计划去摩洛哥旅行。2月19日,因肺炎在巴黎病逝,享年82岁。次年,由于作品中宗教和性的主题,法国天主教会将其作品列为禁书。

纪德和女儿一家人,1951年 5uNsCUTIdz6OO/jxRTqFJY4W9ITyMWzp2qU1QpYXZL9ZZ/AeFWIoINo9ybmPuH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