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论“性”,认为“性”为天地万物所通有,“性”只有一。《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上说: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之孝,遇君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阳明次论人性。人性的本体无善无恶,是中性的,只在其发用上可为善,又可为恶。《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上说:
问:“古人论性,各有异同,何者乃为定论?”
先生曰:“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有自本体上说者,有自发用上说者,有自源头上说者,有自流弊处说者。总而言之,只是一个性,但所见有浅深尔。若执定一边,便不是了。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譬如眼,有喜时的眼,有怒时的眼,直视就是看的眼,微视就是觑的眼。总而言之,只是这个眼,若见得怒时眼,就说未尝有喜的眼,见得看时眼,就说未尝有觑的眼,皆是执定,就知是错。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众人则失了心之本体。”
但阳明虽说性的本体无善无恶,本性是自然的发用,可以善性出现,其以恶出现的,可看为流弊。故《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上说:
性无不善,知无不恶。
惟阳明认为,性的本性的发用,必依气行之,故性善之端必在气上始得见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四端,即不外气,即性与气似乎是二,而实为一。性、气原来是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