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法则

第一步,理解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法则。在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帮助下,人们或许可以找到稳妥的方法来实现企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了让读者理解复利管理与三方共赢的关系,本章将使用一些数据和图表。通过本章内容,我希望读者记住:要想实现三方共赢,所有人都获得财富,就必须坚守“复利”这一底线。

什么是爱因斯坦和巴菲特坚信的“复利的力量”

其实,投资作为一项业务,并非简简单单就能做好。在人类漫长的投资史中,成功人士大有人在,但是这些成功人士更多的只是一时的成功,最终却是惨淡收场。毫不夸张地说,在投资方面,人类一次又一次地犯下了同样的错误。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者也为投资界留下了很多箴言警句。

毋庸置疑,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之一是爱因斯坦。他兴趣广泛,除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在投资领域也留下了这样的至理名言:“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复利。”至于他实际上做了哪些投资,获得了多少投资回报,我们无从得知。但复利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似乎已经表明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大多数人都知道利息有两种计算方式:单利和复利。单利仅对本金产生利息,与此相对,复利则对本金和利息(由本金产生)产生新的利息。在投资方面,单利是指不将本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进行再投资,而复利则是指将本金连同它产生的投资收益一起进行再投资。

假设现在用于投资的本金有100万日元,年利率稳定在4%。那么在单利的情况下,1年后资产可以增长到104万日元,2年后增长到108万日元,3年后增长到112万日元,30年后达到220万日元。但如果以复利进行管理,资产将在1年后增长到104万日元,2年后增长到108.16万日元,3年后增长到112.4864万日元,30年后将增长到约324万日元。将得到的回报用于再投资,或者不用于再投资,30年后本金相差了100万日元以上(呈指数级增长)。

小差距带来的巨大影响

除了爱因斯坦,世界上还有很多聪明的人也在关注复利。据说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的巴菲特就总是把“巴菲特复利表”(见表1-1)装在口袋里。

表1-1 巴菲特复利表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复利表呢?比如,我们现在有100万日元的本金,以4%的利率进行复利投资,那么第30年本金将会增长到324万日元。如果我们用同样的100万日元进行复利投资,利率以8%而不是4%来计算,那么第30年的本金将达到1006万日元,是4%复利投资的3倍。如果利率升至12%,则第30年的本金会增长到2996万日元,约为4%利率的将近10倍。如果利率进一步升至16%,那么第30年的本金会增长到8585万日元,为4%利率的26倍多。

即使本金相同,我们经过长期复利计算后就会发现,微小的收益率差也会被放大很多倍,导致资产出现巨大差异。这就是爱因斯坦和巴菲特所坚信的复利的力量。复利是财富稳定增值机制的根本所在。

如何将复利的力量融入经营管理

严选型投资者最重视复利产生的巨大力量。如果将复利的力量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那么企业财富一定会获得稳定、显著的增长,严选型投资者也将获得理想的回报。换言之,严选型投资者会选择去投资那些以复利方式进行经营的企业。在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之前,我想依次解释一下四类经营模式。

·金额经营——销售额至上

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最熟悉的经营模式莫过于金额经营(见图1-1)。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经营者非常重视自身的金额规模,他们要不断维持和提高商品销售额和利润。自己要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体量,聘用更多的员工。“销售额至上”是日本大荣公司 创始人中内功的至理名言。在我看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稳定增长的年代,这种经营模式非常奏效。而对于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人员来说,企业的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也是他们在进行融资时的重要考量指标。这类经营模式强调的是保持销售额和营业利润规模的不断扩大,努力提高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率。

图1-1 金额经营

·效率经营——如何实现高效赢利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效率经营。虽然企业也重视营业额和资产规模,但往往会更重视创造收益和现金流的效率如何(见图1-2)。

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表现是,企业非常关注与业务规模(例如营业额)相应的收益率以及现金流的形成效率。从银行融资角度来看,那些有一定规模且收益率较高的企业会更为安全;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这类企业的薪资和奖金上调的可能性更大。这类经营模式强调的指标是销售收益率和销售现金比例。

图1-2 效率经营

·收益经营——本金的高效收益

第三类经营模式是收益经营(见图1-3)。

图1-3 收益经营

效率经营把销售额当作利润和现金流的来源,而收益经营却把投入的资本这一本金当作利润和现金流的来源。换言之,收益经营的侧重点是如何让投入的资本更有效地产生利润和现金流。这是管理思路上的一大转变,同时也是损益表思维 的转变。这是一种更注重资金来源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投入资金后(投入环节),投资者就会重视投入资金与收益(产出环节)之间的关系。

收益经营中引入了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等资本投资效益指标,但还没有引入复利和再投资的概念。这类似于一次性的投资,在这个项目中,参与者共同进行集资、投资和分配收益

·复利经营——连年增收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复利经营(见图1-4)。

它同样是基于投入资本这一本金概念而产生的经营模式,但它与收益经营有两大不同点。首先,它引入了再投资的概念。收益经营关注的是单笔投资形成的产出,而复利经营则是将产出叠加到本金后,进行再投资。

另一个不同点是它引入了时间的概念,而且时间轴越长越好。将产生的收益叠加到本金后进行再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投入资本会呈指数级增长(即爱因斯坦和巴菲特的理论)。

图1-4 复利经营

与其像收益经营那样忙于满足投资资本单年的产出规模,还不如将产出转化为再投资的资本,以此来获得额外的回报。企业如果能够长期维持高复利水平,那么投入资本就会出现可喜的增值。这就是复利经营。那些精心选择投资目标并进行长期持续投资的严选型投资者,以及那些通过员工持股制度、董事持股制度入手公司股票的人都是人生赢家,他们可以获得最稳定、最丰厚的回报。

关于这一点,我们来举例说明。假设A公司最初的股东权益为100,净资产收益率为10%,那么它第二年能得到的净利润为10。如果将净利润的一半(也就是5)作为红利派发给股东,并将剩余净利润5重新计入股东权益,那么此时股东权益就变成了105。如果以相同的资本投资效率来运作这个105,那么它第二年的股东权益将增长到115.5,这意味着产生了10.5的新收益。同理,如果将其中的一半(也就是5.25)作为红利派发给股东,并将剩余的110.25重新计入股东权益。以此类推,10年后的股东权益就变成了162.89,即A公司的股东价值增加了约60%。

假设B公司的资本投资效益为15%,那么10年后它的股东权益就变成了206.1,翻了约一番。由此可以看出,15%的投资效益与10%的投资效益之间有着巨大的收益差异。虽然从单个年度来看,两者的差别并不很大,但时间一长,两者的差距就变得非常明显了(因此长线投资者会十分在意净资产收益率上和投入资本回报率上的微小差距)。

企业投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企业来说,长期持续经营是它存在的前提条件。复利经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第一家股份公司了。这是因为该公司单次航行的所得不足以让人们变得富裕起来,于是他们需要进行持续投资,而股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投资需求)。

复利经营体现在长期股价中

当企业经营者看到实时变化的公司股价时,他会发现股价时常会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于是他们可能会发出“股价反复无常,真让人捉摸不透”“即使眼光长远,努力经营,股价仍在随意波动”的感慨。

的确,从短期看,股价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看,股价与企业的经营水平密切相关。日本调研公司伊博森(Ibbotson)的会长山口胜业曾就此发表过学术论文。他首先将股票的总收益分为“基本面收益”和“估值波动收益”两大部分。基本面收益是指股票的实际利润,包括从股东权益增值中所获得的回报和派发的股息红利。其中,“股东权益增长所获得的回报”是指部分净收益(留存收益)增值后的股东权益(复利)。派发的股息也是来自企业经营活动所积累的实际利润。而估值波动收益则是指股票的人气部分,是人们对公司发展预期的波动所带来的收益。因为受人气因素影响,所以股价很容易出现大涨或暴跌现象。

如表1-2所示,山口胜业对日本的长期股票收益进行了分析。该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研究结果显示,从长远来看,无论经营是否顺利,股票收益的基本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

表1-2 东证一部上市企业股价总回报率要素表

我们从表1-2中可以看出,股东权益增值带来的收益率为2.4%。它的标准差(即波动幅度)较小,约为3.1%。另外,股息派发收益率也较低,约为1.2%,波动幅度约为0.6%,比较稳定。这些实际利润的总收益率为3.6%,标准差为3.2%,总体比较稳定。

接下来,我们再看估值波动收益率。它的回报值为-2.3%,标准差为24.5%,达到了两位数,远远高于基本面收益的标准差。换言之,人气因素带来的回报在经过不断涨跌后,最终停留在负值。

有的经营者认为“股价这种东西,很容易背离公司的真正实力,任意涨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确无能为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评论只着眼于人气因素带来的短期股价波动。如果仔细观察股价长期变化的本质,你会发现人气因素已被时间所剥离,只有实际利润才是影响股价的唯一要素。

所以不要被短期人气因素导致的涨跌行情所迷惑,要不断积累收益,使股东权益增值,适当分配部分股东权益后,你会发现股价在稳定上涨。只要经营得当,从长期来看,无论经营者、员工,还是投资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资产都会增加。对于追求三方共赢的经营者来说,这种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本金产生利润,部分利润又重新计入本金。不断重复这一操作,你会发现本金实现了大幅增值。长期投资少数几家企业的严选型投资者最重视利用复利手段来增值本金。这种让投入资本不断增值的经营方式会为长线投资者带来可靠的回报。以三方共赢为目标的经营管理者都应该践行这种经营模式。

企业销售收入、利润与股价

前面我介绍了4类经营模式,分别为金额经营、效率经营、收益经营和复利经营。在这4类模式中,哪种更利于股价的长期表现?我虽然才疏学浅,无法与山口胜业相提并论,但也想尝试着给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金额经营。请看一下销售额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这些都体现了金额的增长情况)与股票累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5和图1-6所示,我们按照销售额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将东证(TOPIX)500指数 的相关公司分为Q1、Q2、Q3和Q4共4个组,然后分析它们10年间股票累计收益率的情况。

图1-5 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的关系

图1-6 营业利润增长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从它们过去10年的长期表现来看,我们发现销售额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最高组别的股票累计收益率要低于其他组别。销售额增长率最高的Q1组,它的累计股票收益率要低于销售额增长率第二高的Q2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营业利润增长率和累计股票收益率图中。营业利润增长率最高的Q1组的股票累计收益率要远低于Q2组。这一结果可能会让那些强调金额(销售额、营业利润)及其增长率的经营者感到意外和不解。财务业绩披露后,业内报刊一定会分析企业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的情况。经营业绩的增长率的确会在短期内明显影响到公司的股价。然而,放到10年这一时间轴上来看,这种短期股价收益会被时间抹消得干干净净。这说明只追求金额与增长率是无法做到三方共赢管理的。

·利润率与长期股价几乎没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效率指标。图1-7和图1-8中显示出销售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各异的组别之间股票累计收益率的情况。

图1-7 销售利润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的关系

我们在追求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的效率经营模式下,仍然可以观察到与金额经营模式相同的分布特征。销售利润率最高的Q1组的股票累计收益率要远低于Q2组。从净利润率和累计股票收益率的图表来看,净利润率的高低与累计股票收益率几乎没有相关性。

对经营者来说,销售利润率和净利润率都是非常重要的经营目标,很多企业将它看作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之一。但是,如果从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例如10年)来看,我们会发现,追求效率的经营模式无法做到三方共赢管理。

图1-8 净利润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的关系

前文中我们通过分析认为金额经营模式并不能实现三方共赢。有了前文的铺垫,相信您对于效率经营模式也同样不能实现三方共赢这一分析结果不会感到意外。

只有复利经营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最后,我们看一下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收益率指标与10年间股票累计收益的关系。如图1-9和图1-10所示,我们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的图表可以看出,长期高收益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图1-9 净资产收益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图1-10 投入资本回报率与股票累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Q1组,它的股票累计收益率要高于Q2组,Q2组的股票累计收益率也要高于Q3组。能够维持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其股票的长期表现也很好,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动关系。

在投入资本回报率方面,这一倾向表现得更加明显。长期投入资本回报率最高的Q1组,它的股票累计收益率与Q2和Q3组也有显著差异。

过去10年间,那些能够长期保持较高净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的企业,无非就是采用了复利经营模式。这说明,只有能够保持长期收益的复利经营模式才能提高公司股价,实现经营者、员工和投资者的共同富裕。而金额经营模式和效率经营模式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然,注重增加金额(例如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和注重提高效率(例如销售利润率和净利润率)的经营模式也自有其重要意义,我也非常赞同这些观点。但是如果想要实现三方共赢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复利经营。

“企业只靠增加营业收入或提高收益率并不能维持长期收益。只有复利经营才会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事实上,以前我从事的企业咨询工作,在帮助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对这一理念还没有清晰的理解。当时为了和客户们一起努力把企业做好,我能够想到的只是金额经营,最多不过是想到效率经营。现在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当时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忽视了投入资本这一经营要素,在经营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营者与投资者的立场乍看有些相似,但在本质上却截然不同。要实现三方共赢,前提是让经营者和员工都持有公司股票。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要化身为长线严选型投资者。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经营方面的努力能产生多少收益,理解到提高复利水平是实现三方共赢的必备条件,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我们从世界上最睿智的人那里学会了实现三方共赢的首要条件,同时它也是大幅提高员工和经营者所持股票价格的方法,这就是要以复利为前提来展开经营活动。

第1章总结

1.本章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是比较烦琐的一章,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因为我们以严选型投资者的选择标准为切入点,设置了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OB 区”。

2.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OB区”指的是那些无法产生复利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大幅提高营业收入和利润等金额体量,还是提高损益表里面的收益率,都无法产生复利。

3.企业用较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大产出的收益经营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持续赢利的能力。将产出追加到投入中,然后产生新的收益,这样就可以使原始投入不断增值,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这种复利经营模式才是实现资产长期稳定增值的最佳方式,严选型投资者深谙此道。长远来看,只有复利经营模式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4.本章设定了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OB区,下一章中我将阐述三方共赢经营模式的“球道区”。 MZb8QeZdHEDSfB6kmvea/pxEvMm2fzhD0NTXVbwq0VSefkLdH391RjsXuv8LiF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