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前20年,日本国内和国外发生了数次危机。例如,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日本“3·11”大地震,还有新冠病毒疫情等。每当危机发生时,各国政府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做出应对。其中被各国政府屡试不爽的一大举措就是利用中央银行来发行大量货币,让货币充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以此来拯救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经营主体。将来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或许可以将这段时期称为“货币超发时期”。
大量的增发货币会对未来产生各种影响。身在投资界,我切身感受到了激进型投资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疯狂。充斥在全球各个角落里的资金必定要寻找高回报的项目,而寻求高回报的那部分资金将流向激进型投资者,这些人正在成为股权投资的重要势力。不久之后,这些实力雄厚的激进型投资者会对日本企业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他们的投资行为将会陆续见诸报端,引发社会的关注。
如今,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理念上正处于岔路口。企业是采取措施来回报长期以来为企业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员工和经营者,还是屈服于激进型投资者的淫威并受其摆布?各家企业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经营者们现在处境艰难,他们既要坚定地执行进攻型管理方针,以期达到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要执行防御型管理方针,以对抗激进型投资者,保护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换句话说,他们必须要采取攻防兼备的管理战略。
围绕这一课题,本书建议将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和技巧融入企业管理中,打出攻守兼备的妙招。我将利用本章内容对这一观点做出具体说明。
说到投资者时,人们往往会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事实上,投资者的类型千差万别,甚至可以说多样性才是投资者的本质,各种不同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不断展开交锋。正因为这种多样性,才有了市场上的各种股票交易。
在投资者中,既有一整天盯着电脑屏幕不停交易的“日交易者”,也有仔细研究每家企业情况的“长线投资者”。本书的重点自然放在长线投资者身上,尤其会关注长线投资者中的严选型投资者,因为他们的思维与技巧可帮助企业形成攻守兼备的妙手绝招。
长线投资者也分很多种。有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以组合投资的方式持有一两百家企业股票的主动投资者;也有以分散风险为终极形态,即瞄准整个股票市场(准确地说,其目标是获得一种类似指数级的回报)的被动投资者。
尽管这些投资人也能被称作长线投资者,但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经营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因为这些人压根不在乎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不会为此思考对策,他们只会将资金放入不同的公司以规避风险。本书将这种长线投资者称为“长线分散型投资者”。
与此相对,严选型投资者则会精挑细选出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进行长期投资,他们的运作逻辑与长线分散型投资者完全不同。顾名思义,严选型投资者会严选出优质企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彻底调查和评估。他们只会选择少数几家公司进行投资,并且在此之前会调查它们的经营情况,判断该企业能否带来长期回报,并找出判断依据(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书中出现的“长线投资者”均指代“严选型投资者”)。
严选型投资者会按照统计学“2σ ”(相当于标准差70左右)标准来严选出为数不多的优秀企业,他们相信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为企业投资,长期与企业一起在股市里披荆斩棘。一般来说,能达到“1σ”(相当于标准差60左右)的企业就已经非常优秀了,但严选型投资者对这样的企业并不感兴趣,他们要精益求精,只选择那些最优秀的企业。
日本股市中大约有4000家上市公司。因为严选型投资者只会选择前2.275%的企业,所以大约只有90家企业能进入他们的投资名单。如此出色的90家公司出现股价下挫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严选型投资者可投资的企业数量极为有限(以Misaki投资公司为例,我们只投资了约10家企业)。
那么,这些严选型投资者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呢?尽管他们从未参与过企业管理,但严选型投资者却可以甄选出前2σ的企业,这说明他们对企业的选择标准肯定有独到之处。要想通过管理来实现经营者、员工和股东的三方共赢,我们就必须要借鉴严选型投资者的选择标准。
我们要向严选型投资者学习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抵御激进型投资者的攻击。激进型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看法与严选型投资者截然相反,他们常常将目标企业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其业绩和股价暴跌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改善空间(他们称为“可操作空间”),并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逼迫企业做出让步。
在被激进型投资者攻破城池之前,企业可以将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与技巧融入管理当中,抢先一步改善经营体质,加固防御,防止激进型投资者乘虚而入,这也不失为一种妙策。
在日本,迄今为止在企业社会和企业管理领域中,投资者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原因无非是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与技巧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层面。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巨大潜力。
详细介绍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和技巧,利用这一技巧来大幅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所有人的收入和企业的资产价值,这就是我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
基于此,我在本书中提出了以下构想。
第一,经营者与员工共同持有公司的大量股份。创建一个有效机制,保证每一个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都能分享到公司发展带来的长期成果。
第二,理解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与技巧,包括“复利”“超额利润”“业务经济性”“壁垒”等,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第三,鼓励持有公司大量股份的员工参与企业经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经营方面群策群力,提升管理水平。结合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与技巧,逐步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价值。
第四,企业经营者、员工和严选型投资者三方共享经营管理带来的长期收益,每个人都能得到回报。
迄今为止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主要模式仍是经营者与员工共同协作,犹如“两人三足”那样结成命运共同体,一起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设想并实践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日式管理模式中融入严选型投资者的思维和技巧。于是我搜集了一些经营者、员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真实案例,加工整理之后提炼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可以被复制推广的经营理论,这就是“三位一体经营”模式。
现在,我们已经给出了“三方共赢”“三位一体”等词语来形容这种管理模式,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书的整体结构(见图0-1)。
我将以“当前的经营模式”为起点来展开讨论。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和员工团结一致,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不过在日本,经营者和员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要低得多,所以在这种模式下,经营者和员工很难享受到企业长期增值所带来的收益。
这种“两人三足”式的经营模式并不能经营好企业。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文中详述。企业的业绩不会有显著改善,只能通过降低劳动分配率来勉强保持总资产收益率。在通货紧缩的状态下,日本的物价虽然没有上涨,但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工资也没有上涨,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实际工资的增长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总而言之,日本人的富裕程度在逐年降低。如果公司业绩持续低迷,就很可能会成为疯狂的激进型投资者的攻击目标。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企业经营将会陷入混乱和灾难中。
图0-1 “三方共赢经营模式”路线图
但是,我们也可以描绘出三方共赢的美好愿景。只不过这一愿景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它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前2σ水平的“壁垒经营”(它与“复利经营”的关系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我在后文中会做详细解释)。如果企业的经营水平达到2σ级,激进型投资者就无法乘虚而入。当然,我并不是说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万事大吉了。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往往会面临两个“胜利者魔咒”的考验。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这些考验,坚定地克服它们,自然就会实现三方共赢管理,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终极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秘诀就是本书中提出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这一过程可能有些复杂,但我希望经营者能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努力去实现目标。
通过管理来实现三方共赢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下面为您介绍各阶段的要点。具体来说,这个过程一共分为10个阶段,这10个阶段又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方共赢的形成机制”。要想实现三方共赢,那么经营者、员工、投资者中的每个人都要成为公司股东,而且还要努力保持公司股票价值的长期稳定增长。此处我希望读者能够理解股票价值长期上涨的机制。通过利用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人之一——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稳妥方法。
第二部分是“使业务具备压倒性优势”。要想实现三方共赢,作为股票价值源泉的业务自身就必须要具备压倒性优势。业务强大并不仅仅意味着高利润水平、高市场占有率、优秀的产品等,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会探讨什么样的业务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第三部分是“统管整个公司”。业务强大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变得富有。在这一部分中,我将阐述经营者必须要审慎应对的每个细节。
最后是“以最快速度实现三方共赢——三位一体经营”,这一章将为读者介绍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案例,总结出以最短时间完成所有步骤的方法。
在本书的最前面是当代日本最优秀的管理学学者、一桥商学院的楠木建教授对拙作做出的解说。解说行文轻快洒脱,直击精髓本质,与楠木教授为我的另一本拙作《被长期投资的企业和被短期买卖的企业》所撰写的解说一样,可读性非常强,请大家务必不吝时间仔细阅读。在正式阅读本书之前,读者不妨先从楠木教授的解说入手,这样或许会更容易理解本书想要表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