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探索和开发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单个或多个群体的海洋权益(简称海权)与经济利益。美国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言道,虽然海洋的主要航道能带来大量的商业利益,但必须要有强大的舰队来确保制海权,有足够多的商船与港口来得到该利益。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尊严。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明代航海家郑和也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海洋作为巨大的天然通道在全球化中起着各国经济联系的纽带和运输大动脉的作用,对现代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政治、经济、安全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在政治方面,全球100多个临海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是以海洋、海权为代表的,掌握重要深水良港、核心海上航线、关键海峡通道的实际控制权至关重要。在经济方面,世界上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物资,都是通过海上通道运输的。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是临海国家甚至非临海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经济要想长期、稳定、高速地发展,必须确保对海权的掌握。在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前提,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保障,陆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是多么重要。可以说,制海权的保障水平是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油气资源不足,需要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国际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石油和92%的煤炭进口均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其中,途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的石油运输占据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何防范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风险,如何应对海上能源通道的突发事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欧洲及非洲连接起来。其中,北线经日韩穿越白令海峡,沿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北方航道、东北航道,经北冰洋到达北欧,即冰上丝绸之路;南线经南海,穿越大巽他群岛到达澳大利亚,形成中国-西太平洋-南太平洋的蓝色经济通道;西线覆盖传统古海上丝绸之路,由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波斯湾到达中东地区,经阿拉伯海到达索马里及东非沿岸国家,经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到达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串联起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形成蓝色经济通道。

综上所述,海上能源通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命线之一。2021年3月23日,巴拿马籍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该船长约400米,宽近60米,排水量达22万吨。“长赐号”搁浅导致欧亚之间最重要的航道之一——苏伊士运河中断。3月29日,“长赐号”上浮脱困,苏伊士运河通道恢复正常航行,“货轮搁浅危机”被解除。据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研究显示,“长赐号”搁浅6天所导致的全球贸易损失每天达60亿~100亿美元。“长赐号”搁浅事件显示了海上能源通道安全不堪一击的脆弱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能源通道之一,也是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的关键节点。近年来,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有近60%来往于我国,且大部分是油轮,大量石油靠这条通道运输。

保障能源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是海洋安全与国防安全的重要课题,其核心环节和重要前提是,厘清海上能源通道及沿线国家的海洋环境特征和地缘安全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风险分析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对策研究。鉴于种种原因,我国对海上能源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的认知、了解有限,围绕海上能源通道、重要海峡、水道的风险分析与应急响应研究不足,主要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和策略论述。针对海上能源通道的环境状况(如地形、地貌、海峡、通道、岛屿、气象、水文等)和地缘人文因素(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宗教等),开展海上能源通道管控争端、灾害防御和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客观、定量的风险分析及应急响应研究,是当前海洋战略研究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多种风险威胁,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风险分析与评估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战略层面上,风险评估是国家安全政策制定和应对突发事件响应措施的重要依据。针对重大灾害和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灾害评估体系、风险分析体系、应急救助体系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并重点资助、开展了对致险机理不确定、险情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灾害预警、灾害评估、风险识别、减灾对策等联动机制,组建了应急机构,国民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好,突发事件防范设施较为完善。

我国的风险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及成果也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研究主要涉及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财政、金融、股市等社会领域,以及火灾、瓦斯爆炸、矿难等安全生产方面,对国家海洋权益和能源安全等的风险分析和应急响应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关注国家能源安全、防范能源风险刻不容缓,必须未雨绸缪、超前布局、精准应对,遏制能源安全危机。

近年来,笔者在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科研专项及“双重建设”等课题的资助下,围绕海上能源通道的风险分析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开展研究,构建了海上能源通道风险分析的概念模型与评估体系,探索了海上突发事件情景分析、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等技术途径,特别是通过引入贝叶斯网络、云模型、模糊推理和决策场理论等开展了量化分析和评估实验。本书即是对上述工作的总结。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领导、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参考引用了许多国内外相关论著、资料等文献,在此向相关人员及文献作者表示感谢。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为本书作序和深入点评,以及对作者予以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相关领域专家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帮助。

鉴于笔者知识水平有限,写作经验尚不丰富,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出版任务,确感压力颇大,书中定有不当和谬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第1章由张韧、王爱娟、周华、洪梅撰写,第2章由黎鑫、葛珊珊、郝志男撰写,第3章由葛珊珊、刘科峰、洪梅撰写,第4章由葛珊珊、汪杨骏、张韧撰写,第5章由张韧、王辉赞、刘科峰撰写,第6章由钱龙霞、张韧、郝志男撰写,第7章由张韧、杨理智、郝志男撰写,第8章由郝志男、张韧撰写。全书由张韧统一校对和定稿。

张韧
2023年2月 Dpyp41iREbWKnL3SrD1NfUT0Co7BE8hnN5nruvmPVnxGLucs1lOCbK2qPZKFn5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