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由我们2017—2022年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文章整理而成,主题是“自我疗愈”和“个人成长”。

本书输出的心理学观点大多来自我的专业所学,为了大家有良好的阅读体验,我是以“心理学教授”的视角来叙述的。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和我的妻子白鹿一起交流讨论后写出的,也是经由她提出选题、策划、执笔、润色,我才能将这些观点更好地表达出来。有的读者会好奇,哪个部分是我写的,哪个部分是她写的。其实经常是我写一段她修改,她写一段我再修改,我们各自的文字交叠融合到彼此的文字里,很难明确地分割出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文采远不及她,如果你看到“写得真好”的部分,那一定是她写的。

还记得发布第一篇文章的起因。当时,我和白鹿对科普知识应该怎样传播的观点不同,就打赌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想看看文章到底怎么写才能更为大家所接受。没想到这一篇发出去后就停不下来了,也没想到真的开始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给我们加油、鼓励,认真地给我们反馈,与我们讨论,并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也从一开始的试着玩,到后来变成了一种责任、一种默契、一个自然而然的约定。

这几年里,攻击谩骂有,讽刺挖苦有,猜忌怀疑有,但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包容和喜爱。

有人说,我的某篇文章、某句话,在某个时刻突然令他豁然开朗,使他想通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于是他决定放过自己,好好生活;有人说,因为读了我的某些观点,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一些做法,生活便出现了某些积极的转变;还有一些学生朋友,因为我的文章而树立了学习的目标,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纠正了伪心理学给自己带来的认知误区;还有读者认真地将我每篇文章里的知识点总结在小本子上,像做课堂笔记一样密密麻麻地摘抄记录,甚至还画了思维导图……

这些点滴真的让我无比感动,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人生的烦恼这么多,如果在这一秒你因为这本书而豁然开朗,那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了。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看过的一则广告。一对情侣被棒打鸳鸯,男子找到算命先生问:“我和她来世还有缘再见吗?”算命先生说:“你们来世的缘分很奇怪,你们从未见面,却是终生挚友。”然后,镜头就显示出他们在来世成为通过文字交流的网友的画面。

有时候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真的很美妙,带给我们某种神奇的缘分。我们素未谋面,却通过文字相聚在这里,进行最真诚的思想交流。

再说一说,我为什么想做心理学科普。

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知都来自“江湖心理学”,例如星座学、读心术、情感测试等。它们和真正的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和性格、情绪等搭上一点边,就被打上“心理学”的标签,再进行一番包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泛泛之语,让人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

这样很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心理学是一门会用到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神经学、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的、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进行研究的实证科学。在不少人心中,心理学成了一种玄乎又不靠谱的存在,甚至成了变戏法的代名词。我原本觉得,测试之类的消遣仅供娱乐也无伤大雅,但后来,看到一部分人打着心理学的旗号传播一些伪科学的内容,甚至造成他人的经济损失或引发了他人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站出来说点什么。

要知道,成功的误导不是说谎,而是将几句真话混合着几句假话,或者是将几句真话断章取义地捏在一起导向错误的结论,然后包装营销,贩卖焦虑。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计划着将我输出的文章整理成书的一个初衷:一方面是对过去几年的科普工作和自省进行总结和梳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更多的朋友系统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

总之,记住一点:拼命向你贩卖焦虑的人,不是真正学心理学的。

因为真正学心理学的人,毕生所求所学就是为了减轻人们的焦虑,让你知道,大多数的“不正常”,其实都挺“正常”的。 iuHCnC66USdzOcpo4C19q3TPEfS/5cZ3CTCtWSxH70ffa0Veb/GG5F/1UXHVo3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