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大事件前的焦虑紧张

重大事件前紧张不一定是坏事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他的发挥,甚至是结果的好坏。但是总有一些人平时心态稳定,表现良好,一遇到重大事件就会非常焦虑紧张。比如,每年高考前都会有人问我“考前紧张怎么办”这类问题。

我一直强调,遇到重大事件一点都不紧张的人,可能并不会比紧张过度的人表现更好,适度的紧张反而会让人有更好的表现。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帮助我们更好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适度的紧张焦虑能够激发脏器的潜能,提高思考力、反应力和警觉性,帮助我们趋利避害,提高我们在应激状态下的表现。

就焦虑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个体的动机水平和绩效之间呈现出钟形曲线的关系。也就是说,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做出更好的绩效,完全没有压力和压力过大都会降低绩效。压力太大了会把担子崩断,但毫无压力同样无法取得成果。

所以大事之前紧张未必是坏事,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会“接纳自己的紧张”就可以了。

好心态不等于不愁、不想

要想保持好的心态,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好心态。好心态并不等于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愁。假设有人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压根就不紧张——那只是无知者无畏。他们的内心多半是:“担心做不好?这还用担心吗?不用担心!肯定做不好啊!”

我的观点是:保持警觉而不紧绷。

“保持警觉”是指让机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唤醒的状态,让神经递质保持在较高的分泌水平,但是这种高度唤醒的状态是用来保持健康活力和冷静思考力的,不是用来胡思乱想的。

“不紧绷”就是不要把自己变成惊弓之鸟,保持平时的节奏,吃喝睡觉都不必区别对待。比如有人在高考前夕不能接受周围发出的任何一点声音,有的家长甚至会去跟邻居打招呼,请周围的人不要发出任何正常生活可能发出的声音。虽然这个做法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这反过来会给考生制造紧张。

适度紧张有助于发挥,过度紧张可适当调整

我们知道,压力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分泌增加,这些激素、神经递质原始的作用并不是为了伤害人体,而是为提高我们的表现准备的。比如,“急中生智”就是在紧急压力的刺激下增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一个人的表现水平。

但长期过度的压力,会导致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过度激活,对海马造成毒性反应,从而影响表现。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重大事件前过度紧张了,无法保持活力和警醒,变得更加颓废,建议你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着眼当下,不想未来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的?始于我们对“未来”这个概念有了认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我们开始为未来做计划、做设想的时候,焦虑的情绪便产生了。

如果我们对未来过度担心,将未来的风险以及愿望落空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合理的夸大,就会导致焦虑发作甚至引发焦虑症。

很多人说我特别淡定,好奇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总结了一下就是:不念过去,不想将来。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将来的事情,只要做好现在该做的,其他的交给运气。

这并不是教大家不要谋划未来,而是想说美好的未来是脚踏实地做好当下,一步步铺垫形成的,不是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就能自然实现的。

假设你发现自己陷入了对未来无意义的恐慌中,一定要将自己抽离出来。比如,明天要向客户汇报工作,现在就好好排练演讲;明天要考试,现在就好好复习;哪怕休息一会儿,看会儿闲书,浇浇花草也是不错的选择。着眼当下、聚焦当下,不去想“万一明天发生什么会怎样”。不管是休息还是着手准备,都好过莫名担忧。

进行冥想与正念训练

“正念”一词源自佛教,被心理学概念应用之后,去掉了其宗教意义的部分,留下了放松训练的功能。

正念训练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个注意对象,可以是窗外的雨声,或是自己的呼吸乃至身体感觉;再选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配合指导语,闭上眼睛,腹式呼吸放松一分钟后,调整至自然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雨声或呼吸声上。正念训练过程中,注意力转移和思绪飘散都很正常,不要害怕和着急,也不要评判自己,将思绪拉回来继续观察即可。通常,放松练习时间是10~15分钟,不会耽误正事。

正念其实就是训练个体“关注当下”“不念过去,不想将来”的一种方法。除了正念训练,瑜伽、冥想等轻柔运动也有类似的放松作用。

全然自我接纳

鹿老师曾经在某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神经内科医生,他专门治疗焦虑、精神紧张等问题。我们挺欣赏这位医生的风格,那是真正的通透。

这里引用他说过的几句话:

· 面对焦虑、紧张、恐惧时,告诉自己:疯了就疯了,死了就死了,多大点事儿啊!

· 躯体症状怎么消除?不消除、不解决、不抵抗。“烂命”一条,由它去吧!

· 失眠怎么办?失眠就失眠,很多人失眠很多年,都活得好好的。

这位医生的话,看起来很“消极”,很不“正能量”,但是他的患者都表示“太治愈了”。这是为什么呢?假设揪着他的话反驳,有些字眼可能经不起推敲——疯了怎么行?死了怎么行?命运怎么能不抗争?失眠怎么能放任自流?但这番话的字面意思并不是他的实际意图,他也不是说给一般人听的,而是专门针对那些严重焦虑的人。

因为这些严重焦虑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不会接纳”——不能接纳不完美,不能接纳未知,不能接纳1%的不确定性。他们会把1%的担忧放大成100%的恐惧,甚至会因为那1%的不确定毁掉自己99%的美好人生。

所以这位医生的话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如果100%的坏结果都能全然接纳,那1%的不确定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还是担心突发状况怎么办?

如果你还是有诸多担心,比如,“万一有突发情况,我准备了三个月的活动取消了怎么办?”“考试当天突然发烧怎么办?”那么仍是我上面所说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无法控制且未必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上,属于瞎担心。不妨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比如去阅读,让思维保持清醒,或者去休息,以保持充沛精力。

万一真遇上突发状况,最坏的情况就是白忙活了,这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时我告诉自己,“老天爷”不会一直跟我过不去,这次白费功夫,下次一定能成功。 8cCXoPhn7jR9hdiXap4AmPlaF+IIqsYEI98EcZLA6n3coQiDxMfsvyy3gqXDzJ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