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电话恐惧症和文字恐惧症

一次聚会,朋友问了我一个学术问题:是不是存在语言认知和文本认知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群?也就是说,有人要通过说话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而有人要通过文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我回答他,的确如此。

这位朋友追问道:“我感觉我理解别人说话很吃力,经常开会大半天,我还不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往往要等到翻看文字会议记录时,才恍然大悟。我在表达上也有同样的感受,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发邮件吗,为什么非得打电话?电话沟通时,经常讲着讲着,话题就扯远了,原先的主题就被模糊了。”

鹿老师也拼命点头表示赞同:“我工作上的事情也喜欢发邮件或者发微信,列出一、二、三点,逻辑清晰,一目了然,事后盘点起来也有据可循。我最怕正在给客户编辑信息时,领导来一句‘发信息又慢又说不清楚,为什么不打电话?电话沟通才最清楚、最高效’。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怀疑人生——难道只有我觉得微信才说得清楚,电话沟通说不清楚吗?”

她们均表示,经常是挂了电话都没有明白对方的意图,而且电话沟通又没有文字信息可以进行梳理,常常令人崩溃。鹿老师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现在,如果有人给我打电话,我会等对方挂掉电话后,再回一条消息过去,‘刚才在忙,怎么啦,亲?’”

我说:“难怪你俩都是键盘吵架第一名、微信群脱口秀太后、朋友圈单口相声即兴表演艺术家……但面对面吵架就瞠目结舌,要熬到第二天半夜3点才能梳理清楚脉络,懊恼自己没有发挥好。”

这时,另外一位朋友表达了相反的感受:“我和你们相反,我很怕写邮件,更喜欢打电话。我觉得打电话三言两语就能把事儿说清楚,写邮件或者发短信不同,还得反复斟酌用词、组织语言、检查错别字、检查病句、检查标点。有些事电话一分钟就能讲清楚,写邮件10分钟都不一定能理顺逻辑。比如,拟500字的通知我需要花一下午的时间,但口头通知的话,不就是两句话的事儿吗?”

朋友们的这些讨论很有意思,也让我想起读者们经常提出的两类完全不同的诉求:一类是“你的文章能不能拍成视频或者录制音频?想好好学习一下”,另一类是“你的音频课有没有文字版的?想好好学习一下”。

有的人偏好文字信息的接收和表达,有的人偏好语言信息的接收和表达,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不同偏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我可以试着解释一下:虽然都是语言的表达,但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由不同的脑区来负责运行的。

人类大脑的布罗卡区是运动性言语中枢,和口头语言的功能有关。研究发现,布罗卡区严重损伤者,可能出现一种“运动性失语症”现象,即不能将语言以口语方式表达出来,但仍保留听懂别人说话、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而大脑的另一个区域韦尼克区受损的话,患者听觉并不受损,但不能理解话语中的意思,同时患者也能开口讲话,但话语混乱而割裂。这种现象被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而另外一类阅读障碍者,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接收理解能力都没有问题,在阅读和拼写方面却存在困难。相关研究表明,位于顶叶角回位置的BA39被认为是和书写有关的脑区。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书面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认知能力,可能是分离的,即它们分属不同的系统。因此偏爱口头表达的人,可能就是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更发达,而偏爱文字表达的人,则可能是顶叶角回发展得更好。像第一位朋友自述她开会时理解别人的话语有难度,但是阅读邮件、图书毫无障碍,很可能就是她的韦尼克区不如顶叶角回发达。

所以,如果有读者认为自己“怎么邮件写不好”或者“怎么口头表达能力不行”,不必过于焦虑。人本来就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领域,只要工作和生活没有被严重影响,就不必太放在心上,扬长避短就行了。

电话恐惧症其实是一种社交焦虑

听到不同脑区的功能后,鹿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差,只是害怕接打电话而已,面对面讲话我也不害怕。这就不是脑区分工的问题了吧?”

她说得非常正确。鹿老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很强,她的布罗卡区、韦尼克区、顶叶角回应该都很发达,她就是接打电话有困难。每次打电话之前,她都要用纸笔打草稿,反复排练,而且接起电话就容易紧张,一边讲电话还一边做记录。她诉苦有时遇到重要的电话,她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种情况和脑区的分工关系就不大了,这是典型的“电话恐惧症”。所谓电话恐惧症就是明明平时交流没什么问题,只要一拿起电话就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为此非常恐惧接打电话。英国有一项调查,询问了500名受访者的电话恐惧情况,结果发现62%的受访者存在电话恐惧的表现。其中80后、90后可能是最容易有这种表现的群体——超过70%的人表示曾经有过电话恐惧的情况,远高于60后40%的比例。

出现电话恐惧症的原因大致包括:害怕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害怕冷场,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等等。

也有人害怕电话沟通中因缺乏表情和身体语言的传达而导致信息被误解。所以,存在电话恐惧的人,重要的事情宁可等一两个小时,也要跟人当面沟通。

我则不同,我宁可电话沟通,也不想与人当面对话。其实这也是一种焦虑状态——说话恐惧症。

不管是害怕接打电话,还是害怕当面沟通,其实都是社交焦虑的一种形式。

克服电话恐惧症的方法

那么,如果有电话恐惧症或者说话恐惧症该怎么办呢?比如,想给领导或客户发短信说一件事,可是领导和客户都习惯电话沟通,觉得短信沟通太低效。

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打草稿练习,并事后补邮件

鹿老师以前从事媒体行业时需要拨打很多电话,她的方式是把要沟通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对着草稿多练习,做到胸有成竹后再拨通电话。电话沟通中,她习惯把双方交流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挂了电话之后立刻给对方补发邮件:“正如刚才电话中沟通的那样,我们的计划如下……”这样既梳理了电话内容,又防止遗忘,抑或防止对方日后推诿时无据可循。

找一处私密空间打电话

鹿老师以前所在的公司非常人性化,有一个四面封闭的专用小房间。她需要打电话、写稿子时,就搬着电脑去“小黑屋”闭关一整天。那个小房间简直是社交恐惧者的乐园。

我行我素:不爱打就不打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这样一个铁头派:“我就不爱接电话,有事请发邮件或留言。”当然,也可以请助理专门接打电话。

当铁头派有一定风险——必须有足够硬核的业务能力,让老板忽略你的这点小“毛病”,毕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或者你要有不在乎老板眼光的气魄。否则,这个办法不是很适用。

调整自己的认知

很多患有电话恐惧症、说话恐惧症或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比如,有的人在办公室没法打的电话,回到家关上卧室门后竟能畅快沟通。其实这还是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当众出丑,在私密空间里则没有这个顾虑。

我的建议是,不要夸大自己的问题,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也更在意自己的表现,并不会太介意你的表现。 0UfbG15B71M9ttrbrPGLfqtE3KvZZnv3oDRqYCqFpCmoG5c0FRa+zyg+hMY4Z2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