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例言

一、《文心雕龙》以黄叔琳校本为最善,今即依据黄本,再参以孙仲容先生手录顾 千里 荛圃 合校本、谭复堂先生校本、铃木虎雄先生校勘记,及友人赵君万里校唐人残写本。畏友孙君蜀丞尤助我宏多 (孙君所校有唐人残写本、明抄本《太平御览》及《太平御览》三种) ,书此识感。

二、黄注流传已久,惜颇有纰缪,未餍人心。聂松岩谓此注及评,出先生客某甲之手,晚年悔之已不可及。今此重注,非敢妄冀夺席,聊以补苴昔贤遗漏云尔。

三、刘氏之书,体大思精,取材浩博,绝非浅陋如予所能窥测。敬就耳目所及,有关正文者,逐条列举,庶备参阅。切望明师益友,毋吝馀论,匡其不逮,以启柴塞。

四、王悬河《三洞珠囊》每卷称某书某卷,李匡乂《资暇录》引《通典》多注出某卷,此例极善,兹依其成法,凡有征引,必详记著书人姓氏及书名、卷数。

五、昔人颇讥李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文心》为论文之书,更贵探求作意,究极微旨。古来贤哲,至多善言,随宜录入,可资发明。其驾空腾说,无当雅义者,概不敢取,藉省辞费。

六、刘氏所引篇章,亡佚者自不可复得。若其文见存,无论习见罕遇,悉为抄入,便省览也。惟京都大赋、《楚辞》众篇及马融《广成颂》、陆机《辨亡论》之类,或卷帙累积,或冗繁已甚,为刊烦计,但记出处,不复迻录。

七、古人文章,每多训诂深茂,不附注释,颇艰读解。兹为酌取旧注,附见文内,以省翻检。又如郑玄《戒子书》“不为父母昆弟所容”,据陈仲鱼跋,知“不”字衍文;《晋书》潘尼传载其《乘舆箴》,序中所称“高祖”,据《颜氏家训·风操篇》知是“家祖”之误。如此之类,亦随时校正,虽无关本书,而有便循览。

八、古来传疑之文,如李陵《答苏武书》、诸葛亮《后出师表》等篇,本书虽未议及,而昔人雅论,颇可解惑,删要采录,力求简约。至时贤辨疑,亦多卓见,因未论定,暂捐勿载。

九、愚陋之质,幸为师友不弃,教诱殷勤。注中所称“黄先生”,即蕲春季刚师;“陈先生”,即象山伯弢师。其馀友人则称某君,前辈则称某先生,著其姓字,以识不忘。

十、凡例之末,类附乞言,而真能虚心承教者或尟。彼以善意来,我以护前拒,此学者之大蔽也。吾虽不肖,实怀延伫之诚,苟蒙箴其瑕疵,攻其悖谬,无不再拜书绅,敬俟重镌,备录简端。昔郭象盗窃向书,千古不齿;李善四注《文选》,迄今流传。明例具悬,敢不自鉴。 O+ukrcJix3w21ri1Ym6IQp8dPLSn5xA6c09ETxoHoIbcJaK4W7e0XUdBV2gKdR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