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乱战

就在扶余丰逃亡至日本前,日本海军名将阿倍比罗夫率舰船一百八十余艘向今秋田、能代一带进攻,后又推进到渡岛附近(日本北海道东南端),打败了当地虾夷势力,这场战争使得大和政权拥有了北海道的大部分地区。

在北海道建立了军事基地,就意味着日本可以毫无顾忌地向朝鲜进兵。此时,日本大化革新已进行了十五年,大和朝廷完成了日本岛的统一,国家开始出现强盛趋势,国力处于上升期。适当此时,百济王子忽来寻求政治避难,日本人占据半岛的野心一下子被点燃了。

天智天皇在日本长津宫册立流亡日本的百济王子扶余丰为“百济王”,并将一名日本贵族女子许配与他,同时下诏命日本贵族朴市田来津护送扶余丰回到百济旧地,并且对他信誓旦旦地说:“日本将会让百济复国。”

海上的天空比陆地上要碧蓝的多,除了战船的颠簸产生的眩晕外,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百济王子扶余丰正在日本的战船上构想着他的复国大计,而给他这种底气的是日军出动了士兵五千余人、战船一百七十余艘。

在岸边焦急等待日本战船到来的百济将领叫鬼室福信,听这名字像是日本人,但大家不要误会,他是地地道道的百济人,原来就是个山贼,但扶余丰能顺利到达日本,多亏了他的帮助。而就在百济全国投降后,只有他和少数几股武装势力坚决不降,他们组成了游击队对唐军做着零星骚扰。

鬼室福信和扶余丰有了日方的支持,对彻底击垮唐王朝的东部战线有了信心,他们梦想的百济复国计划似乎就要得以实现。当然如果百济复国,日本将会是这个计划的最终受益者,他们可以通过扶余丰和鬼室福信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朝鲜半岛控制权。

这次日方并不是草率行事,因为据可靠情报,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10月,大漠南北的铁勒发生叛乱,这场叛变的规模很大,唐王朝已经把在朝鲜半岛上的主力部队西调。

在东线上,百济境内的唐朝军队试图从南向北对高句丽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没有北线的支援,敢于这样的进攻,是因为唐军错误地认为,在朝鲜半岛上只剩下高句丽一个敌人了。

悲剧的是高句丽依旧显示出了它的韧性,北线不容易突破,南线也没有什么破绽。唐军虽然凭借兵力优势,将兵锋推进了到了平壤,但由于劳师远征,唐军已是强弩之末,连最后的一点锐气也即将耗尽了。再加上缺乏粮草,前锋部队的左骁卫将军庞孝泰只能采取战略收缩的防守姿态。

战争的格局瞬息万变,此时天上突然飘起了雪花,朝鲜半岛上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的高句丽的军队见到这场瑞雪,像是突然找回了出窍的灵魂,迅速恢复了战斗力。而这场大雪却成了庞孝泰所率领的岭南兵坟墓上的封土,饥寒交迫的士兵再无斗志,唐朝的东线战场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唐龙朔二年(公园662年)2月6日,在高句丽大军的疯狂反扑下,庞孝泰所占领的阵地相继失守。但是这个在中原立下赫赫功勋的老臣不愿退却,因为退却是军人的耻辱。

他身边站着他十三个勇武的儿子,他用深邃的眼神看了看站在眼前的孩子们,儿子们也用坚定地眼神告诉父亲,他们会和老父战斗到最后一刻。

小说《杨家将》中金沙滩一战,杨家除了杨老令公外,只有三个儿子战死,其余的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出家的出家,但是即使是那样,他们还是被称为一门忠烈,被人们传诵了千年。

庞孝泰和他的十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离开属于他们的战场,全部战死在平壤城下,可是却很少有人记住他们,这可能就是历史,人们记住的永远只是传说,而不是真实!

高句丽声势巨大的反扑让扶余丰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庞孝泰的战死,也深深刺痛了唐高宗的心,李治的信念开始动摇了,这就是这位皇帝不如他父亲的地方,他敢于冒险,却难以承受压力和挫折。

高宗皇帝先命令全部唐军撤出平壤,然后给镇守百济熊津的刘仁愿下发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圣旨:为不发生无谓的牺牲,放弃孤城,撤军至新罗境内,如果新罗王金法敏挽留,则在新罗待命,如果新罗王背信弃义,不欢迎咱们,那就麻溜的坐船回国。

谁都知道,这种命令下达的结果就是,唐军根本不会征求新罗王的意见,几经生死的唐军想家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想回去,远离这个朝不保夕的战场。

鬼室福信正是基于这些情报,引导着朴市田来津带来的日军舰队大摇大摆的在朝鲜半岛登陆了。在他看来,唐军没有理由不撤军!不仅如此,他还故意派使者到唐营去给唐军捎了句话:“您们啥时西归,我好送送您!”当时刘仁愿的脸跟苦瓜似的,使者暗笑大唐已经被逼入了绝境。

可是,战争的发展往往只是一个人,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它的胜利。只可惜鬼室福信此时还没有这种战争素养,他没能预料到失败会来的这么快。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7月他刚刚率领日军和百济残部在熊津江东岸登陆,还没等他站稳脚跟。百日联军就遭到了一支军队的袭击,攻击态势之猛,是鬼室福信不曾经历过的。联军抱头鼠窜,迅速退入了滩头的堡垒真岘城中。

鬼室福信的脑子一片空白,当他退到城中时,才敢回头看一眼,攻击的军队的军旗是个斗大的“唐”字。唐军不是撤退了吗?鬼室福信想破了脑袋也无法想到个中的缘由。唐军就这样取得了对日战争的第一场完胜。

朴市田来津大骂:“八嘎!”,然后痛斥鬼室福信无能,白白损失了日本战士。但他同时也跟鬼室福信一样的疑问,为什么士气低落的唐军,会突然出现在联军的面前呢?

我们只能按下回放键,看看刘仁愿接到高宗诏书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刘仁愿接到了唐高宗的诏书,马上就要下令全军撤退。而一个人按住了他,刘仁愿一看原来是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刘仁轨。别看这两个人的名字相似,他们并不是兄弟。

刘仁轨,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的职务名字比较长,奉诏任检校(代理)带方州刺史兼熊津道行军长史。此人自幼家境贫寒,但是他从小好学,虽然买不起纸笔,就在地上书写。《旧唐书》说他读书涉猎广泛,遍及文史古今。

这样的人如果在汉朝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的,而隋唐以来,政府用科举制度给了这些贫苦又好读书的孩子一个翻身的机会。

在唐太宗时,刘仁轨作为地方的小官,由于其不畏强权为百姓主持正义而深得李世民的赏识。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东征高句丽时,他督办海运,负责唐朝水军的后勤补给。

由于风向转变,不利于航行,刘仁轨坚持认为不宜出海,而其上司权臣李义府因为素与刘仁轨不和,明知危险却坚持要刘仁轨赶紧出发。强行出航的船队遭遇海上风浪,很多船倾覆,损失巨大。

唐高宗知道正在用人之际,所以只是免去刘仁轨官职,命其以待罪之身随军效命。

结果,刘仁轨率部上了高句丽的前线,此时他结识了同样率部上前线的刘仁愿,两人同为儒将,所以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对彼此都信任有加。

刘仁轨见刘仁愿要下达撤军的命令,十分着急,这才敢来阻止。刘仁轨认为,如果这样撤退,军心一散,日军必然掩杀过来,到那时唐军腹背受敌,恐怕主力部队要全军覆没了。

刘仁愿一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是不退就要战,可现在根本不是出击的时机,战根本没有胜算。刘仁轨看出了刘仁愿的心思,知道他心存顾虑,他一边安抚刘仁愿,一边跟刘仁愿提起了鬼室福信派来的那个使者。

刘仁愿恍然大悟,原来可以从那里下手,刘仁轨点了点头……

刘仁愿的苦瓜脸战术,让使者相信,唐军将会撤退,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了鬼室福信。

但当使者走后,他马上召集所有将领开会,让他们听从刘仁轨指挥,随时准备对登陆的日军和百济残部发起攻击。

于是,就发生了鬼室福信和朴市田来津率领的联军被唐军发动的奇袭赶进了真岘城的一幕。刚刚还气焰嚣张的联军此时变成了瓮中之鳖。

虽然朴市田来津暴跳如雷,但鬼室福信仍旧很自信,唐军只是趁自己不注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已,他们的粮草不多,只要自己据守真岘城几天,唐军自然会散去的。

真岘城一面临海,唐军根本不可能从海上进攻,这就缩小了联军的防御面积,他们只要把防守重点放在不临海的三座城墙上即可,再加上真岘城的城墙又高又厚,唐军几次冲锋都败下阵来,这又让鬼室福信暗喜不已,并放松了警惕。

鬼室福信和朴市田来津的战争经验确实只是初级水平,他们在唐军中估计只配当个火头兵。刘仁轨当初攻城只是佯攻,为的就是给鬼室福信造成假象。

而在当天的后半夜,刘仁轨派出自己暗中培养的一支特种部队,这些士兵善于攀爬峭壁,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爬上了城墙,由于白天激战一整日,再加上已经到了后半夜,联军又困又乏,守城士兵见唐军一天没有动静,也打起了瞌睡。很多唐军士兵,就这样混进了真岘城。

黎明时分,城头的联军被唐军响亮的战鼓惊醒了,联军马上组织抵抗,可是双方刚刚开始攻防。没想到联军的后院起了火,有人朝着守城联军展开了攻击。

这个变故,让战争经验匮乏的联军十分被动,几千联军登时乱作一团,混进城内的唐军杀掉了城门旁守卫薄弱的士兵,打开了大门,战争很快结束了,唐军破城而入。鬼室福信、百济伪王子扶余丰和朴市田来津落荒而逃。

刘仁轨一鼓作气,连续攻取支罗城(今属韩国全罗南道)、尹城、大山(今属韩国忠清南道)、沙井等城外设下的联军军营。

刘仁轨因为此战被载入了中国战史的英雄谱中,“抗日第一名领”的名号,实至名归。

半岛上的捷报传到了洛阳城中,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谁都没有想到唐军在这样的颓势下,还能表现出这样的战斗力。一群虎被一只羊带领能捉住两只野兔就不错了!但即便是一群羊如果被一只虎带领也照样能战胜一群狼!

唐高宗李显很像是一个在股市中混迹多年的股民,跌了他想抛,涨了他还要加仓!听到捷报后,高宗马上告知刘仁愿你不用回来了,我再派人去支援你。

高宗下诏征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余人开始集结,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大总管,乘船到百济,以援助刘仁愿部。

同时,高宗授扶余隆为百济郡公,派熊津都督、马韩道安抚大使,随军前往。意思是告诉你,大唐没有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百济郡公”扶余隆和伪“百济王”扶余丰像是两个拳击手一样,终于站在了一个舞台上开始了正式较量,而大唐和日本像是站在角落的教练。

孙仁师也是个著名的战场老狐狸了,由于唐高宗虽然决定加仓,但是给他的兵力并不多,所以他不会选择硬拼的方式,而是把部队集结在德物岛(今韩国京畿道西海中德积岛),一边休整,一边伺机而动。

经过多日的观察和分析,孙仁师终于把突击的地点定在了熊津江口,因为这是联军布防最为薄弱之处,而且如果这里被突破,眼前就是联军据点的腹地,唐军就可以像冲入羊群的狮子一样,肆意撕咬联军的后方阵地。

一切都很顺利,熊津江口很容易被突破了,唐军随后顺江而下,又势如破竹的敲开了古沙夫里城,唐军初战告捷。

唐高宗下旨将古沙夫里改名为古泗州,其首府县易名为“平倭”县,并树碑立传,以纪念这场成功的登陆破袭战。

时间又推移到了唐龙朔二年十二月,这一天天上又飘起了雪花,这是让人难忘的雪花。

不到一年前,庞孝泰和他十三个儿子因为一场雪,丢掉了性命,而这时又下了一场雪,这又预示着什么呢?庞氏父子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半岛是不是会变成唐军的坟墓?

这一切的阴霾都笼罩在唐军将士的脸上,但唐军的将士们坚定地说不!

眼前的扶余丰显然也没有之前的高句丽人的那种战争气质,他看到大雪纷飞,却龟缩在临时首都周留城,而更为要命的是扶余丰想要迁都,把都城迁到避城(今属韩国全罗北道)去,理由是周留城周围没有良田,不便农商!

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避城与“百济郡公”扶余隆的新罗领地之间实在是太近,如果发生战争,首都就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羽箭范围之下,况且周留城山高溪隘,易守难攻,是最好的防守之地。

战时不同于和平年代,战略位置的考量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为条件艰苦就放弃有利地形,这也是百济王扶余丰目光短浅的一个写照。

扶余丰并没有听从日方智囊团的建议,执意迁都。

但仅过了两个月,也就是高宗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2月,扶余丰就灰溜溜的逃回了周留城。

原来还没等唐军动手,站在拳台一边的扶余隆就向扶余丰挥出了一记重拳,新罗军突然出兵,连续攻占了与避城相接的四座要塞,新都避城岌岌可危。在新罗军的军事压制之下,扶余丰被迫再次迁回周留城。

至此,第一阶段战役基本结束,唐军大获全胜,日军终于领教到了唐军的实力。

虽然初战告捷,但唐军的兵力匮乏,再加上补给跟不上,在短暂的攻势之后,唐军的进攻也趋于平缓了。而此时日方来劲了,日本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复国为名,又派出了第二批日军支援朝鲜半岛,带兵的将领有两位,一位叫上毛野君稚子、另一位叫阿倍比罗夫,这二位日军大将率领二万七千多日军,浩浩荡荡从半岛登陆。

前边提过这位阿倍比罗夫,他是日本著名的水军大将,阿倍家族已经有七十年经略日本北部边境的历史,阿倍比罗夫作为家族中的佼佼者,极富有战争经验。

日军来意很明显,消灭新罗势力,伺机与唐军决战,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这时的唐军表现出了异常的愤怒,因为不久前唐高宗已经下诏在新罗属地设立鸡林州大都督府,以文武王金法敏为鸡林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正式将新罗纳入唐朝羁縻统治体系。这是在告诉日本,新罗是大唐的小弟,日本想欺负新罗,要先问问这位大哥答应不答应。

唐营内顿时群情激奋,众多将领都要求刘仁轨主动出击,将日军彻底击败。但刘仁轨却无动于衷,他的表现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淡定!一样要淡定!

众将都不明白刘仁轨的用意,难道看到了大批日军开到,刘仁轨想打退堂鼓?刘仁轨当然不是退缩,要退缩他在几个月前他就撤出朝鲜半岛了。

之所以会按兵不动,是因为刘仁轨之前获得了一份绝密的情报,百济阵营即将发生一场内讧。原来鬼室福信和扶余丰之间的矛盾正在激化,矛盾激化的原因是这支百济残军,到底谁是总司令?

鬼室福信or扶余丰?

从能力上讲,这两个人半斤八两,从人脉上来说,扶余丰有日本的支持,而鬼室福信只是个山贼出身的百济“将军”而已。

在这点上,刘仁轨确信,日本女婿扶余丰一定会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干掉鬼室福信的,如果唐军逼得太紧的话,很可能鬼室福信和扶余丰就会重新的抱在一起共同对抗唐军。

这就是为什么刘仁轨要按兵不动的原因。只要鬼室福信一死,百济残军必定更加不堪一击,而后挥师南下,日军主力部队面对强悍唐军必将独木难支。

一切都在刘仁轨的计算之内,与此同时日本派遣使者犬上君来到高句丽,希望达成军事互助。5月1日,犬上君回到百济,晋见扶余丰。扶余丰见到了“亲人”向他提起了自己的计划,对好女婿的要求,日本表示支持,迅速与扶余丰达成了共同除掉鬼室福信的共识。

朴市田来津也早看这个鬼室福信不顺眼了,打仗不行,还像个刺头一样见谁扎谁。在朴市田来津的帮助下,扶余丰将鬼室福信诱杀,这位整天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土匪头子,到死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死在自己人手里。至此,扶余丰终于做成了真正的百济王。但问题也由此而来,百济残军大部是鬼室福信的人马,杀掉他后,他手下的人马并不服气。所以朴市田来津带着他的人马也顺带清理了鬼室福信的嫡系部队,那是一场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屠杀。朴市田来津的头脑比较简单,他没有想到,这样一来,虽然扶余丰掌握了百济兵权,但手中却没有多少可用的兵马了,扶余丰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光杆司令。

从此,与唐罗联军作战的主力就由联军变成了日军。虽然有阿倍比罗夫的援军助阵,人数上并未有何损失,但是日军缺少了百济人的帮忙,他们将会面对并不熟悉的地形,并缺少当地土著居民的支持,这无疑使日本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不过阿倍比罗夫这位海军名将还是有两下子的,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并攻陷新罗两座要塞,战绩相当可观。经过此战后,战场局势再次发生变化,新罗残军方面,本有五万多参战部队,但经历数年苦战,又被日军如此重创,他们已经不可能再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了,真正的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了。

这样算来,经过多次的乱战后,新罗军的主力部队实际也退出了战场,在朝鲜半岛南部就只剩下日军和唐军这两股势力了。

而此时,孙仁师部与刘仁愿部会合在了泗沘城,唐军集结完毕,但是由于唐朝国内叛乱抽调了大部兵力,再加上与高句丽的北方战役损失惨重,此时现在留在朝鲜半岛上的唐军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万人。剩下的几乎都是新招募的新罗本地的新兵,这些人在一旁喊喊号子还凑和,打仗就歇菜吧。

日军方面可谓是气势汹汹,他们先后出动了战船千余艘,士兵六万人,分四批赶到了朝鲜半岛。这些士兵都是经过多年战争历练的老兵,日本几乎亮出了他们全部的家底,因为他们知道在自己面前的不是虾夷部落的乌合之众、更不是羸弱的新罗,而是巨人一般的大唐帝国,曾是自己的恩师,如果将其击败,那入侵大陆的梦想也不是不可实现的。

日本人抱着这样的梦想集结完毕,大唐VS日本,决战一触即发! nBLfkYWNsa+Uq9W71aJ2pykMQY8xxe0vR1P+j1qeY2yQz1WNdt9ZkmG611sJ8T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