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宗的抉择

由于唐朝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宫廷政变,所以很多人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了,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还有一向以软弱的面貌出现在大唐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与其父太宗相提并论,但这位看似文弱的帝王,却也有强势的一面。在即位后不久,他便发给了百济国王一份诏书,书中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姿态,他要求百济国王立即停止对新罗的军事行动,并把占领的新罗国土归还给新罗,如百济国王决意对新罗继续采取军事攻势,大唐就将派遣包括契丹籍士兵在内的联合部队,经由辽地深入百济。对于事件后果百济王可先行自酌,以免后悔!

这封诏书很古怪,百济王看得挺纳闷。

因为李治并没有发给和大唐梁子结的最深的高句丽,而是发给了百济。这是大唐要去征伐高句丽前的离间,还是真的要对百济动兵?思绪良久,百济王突然冷笑了一声:“大唐,你能奈我何?”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证明,百济王廷上下对大唐的国家实力和战略意志评估发生了严重差错,他们认为高宗时代的唐朝虽然已基本完成王朝初级阶段建设,处于国力上升阶段,但仍没有摆脱被动处境,认定这个庞大帝国在可以看到的将来仍会继续韬光养晦隐忍下去。并且百济继续用传统眼光衡量本国处境,因为从地理上来看,百济与唐朝陆路不通,两者之间隔着唐朝一直没有平定的高句丽割据政权,于海路而言,两国隔海相望,今天的黄海对于公元7世纪的人类来说是一道难以从容逾越的天然军事屏障,所以百济王廷才敢对这份警告置若罔闻。

大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百济与高句丽再次达成战略默契,从西、北两个方向夹攻新罗。新罗局势再次紧张,立即向大唐中央政权告急。

这是典型的拿村长不当干部!

请所有的读者记住,唐高宗绝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从来只会说对某些事件表示遗憾之类的话软柿子,要论说干就干这点上,他比起唐太宗还要坚决。他干脆放弃单纯的口头警告,立即做出实质性应对。高宗派出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试图从陆上减轻新罗的军事压力。

这苏定方是何许人也?

如果各位爱听评书的话,应该听过这个名字,在《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中都有此人的身影。

他本名苏烈,字定方,冀州武翼人。他曾是窦建德的部将,归顺李唐后,又随李靖突袭东突厥,他当时只带着二百骑兵,竟然直接闯进了颉利可汗的帅帐,使得他仓皇逃走。后来他又随程咬金征讨西突厥,他又只率领了五百多骑兵,就斩杀了千余人,但是由于程咬金的犹豫不决,丧失了彻底消灭突厥的机会,但这场战争还是体现出了苏定方良好的战争素养。

太宗一朝将星闪耀,苏定方的才能就被埋没了,但是是金子就会闪光,唐高宗把东征高句丽的重任交到了苏定方的手上,就是认可了他的才能。

苏定方手中的兵马并不多,高句丽对唐军以往的作战经历,让他们低估唐朝战争决心。结果一场遭遇战下来,轻敌的高句丽军队被唐军被斩杀千余人。

但对于唐朝来说,由于所派兵力不足,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意图,新罗危机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但谁也不会知道,这次攻击同样也是唐军的一次布局。因为李治想让百济狭隘地认为,打它,唐军只会从陆地上来。

高句丽军队对唐军的轻视,基于它认识到唐朝战略重点还在西北方向。大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朝在西北的军事压力缓和下来。这年正月初二,苏定方平定西突厥都曼的叛乱凯旋,唐高宗在乾阳殿召见。

3月,百济继续以高句丽为屏障,多次发动对新罗的压倒性战事。新罗国王金春秋无计可施,只得通过多种渠道再次向唐朝中央政府派来求救信使。

3月12日,唐高宗下定决心,集结重兵要一举改变长年不稳的东北局势,这次远征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贵、左骁卫将军庞孝公,这次唐朝出兵十三万,可谓浩浩荡荡。

新罗王金春秋收到唐军出兵的消息,泪涕横流,由于在此前数十年,唐朝的战略重心一直未能转移至东北亚地区,而新罗凭一国之力,应对高句丽、百济以及日本三国压力,苦撑局面,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大片国土已沦丧,新罗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金春秋遣将军金庾信,领精兵五万在半岛南部策应唐军的行动,这五万人是新罗最后的有生力量。而就在百济人还在犬牙交错的战场上与新罗对战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唐军这次改变以往的战略。

这次唐朝来真的了!再也不是警告,也不是小股兵力的试探,而是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开来,这是天兵,连凶悍的突厥人都惧怕的肝胆暴烈的天兵。而且更让高句丽和百济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唐军根本没有搭理高句丽,而是从海路直奔百济而来。在唐太宗一朝就已经构想的海军,终于在高宗的时代出现在了百济国的海岸边。

在高句丽与百济混战时代,由于高句丽对百济形成巨大军事压力,百济首都步步南迁,先从慰城迁都熊津城,后继续南迁至泗沘城。泗沘城依山而建,下临白江天险,地势险峻。但百济可守的地方,却只有这一座孤城而已。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6月,战机已经成熟,苏定方从海路率部在仁川附近登陆,新罗王金春秋亲自率兵出京城(今韩国庆州),到达今天的仁川以东数十公里的地方。双方于7月10日在百济南部会合,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百济王都城泗沘城的城下。面对十八万唐罗联兵突然出现,慌乱之中的百济王廷立即组织力量在白江口处和沉岘(今韩国大田市西南)以步兵阻击,但很显然已经晚了。

百济的步兵,欺负新罗兵还凑合,但遇到跟突厥、高句丽都不含糊的唐军,劣势尽显无疑。

苏定方兵分两路,击溃了前来阻击的百济先头部队,直扑泗沘,随后在距离泗沘城数十里的地方与百济国主力部队展开角逐,结果唐军大获全胜。泗沘陷入了十八万唐罗联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城被围的第二天,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带着太子弃都而逃。留在泗沘城中的王子扶余泰趁机自封为王,太子隆之子扶余文思害怕扶余泰对自己下毒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率先向唐军投降。扶余泰见大势已去,也率官请降,泗沘城陷落。

7月18日,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率太子扶余隆及熊津方面部队自熊津城请降,之后百济各地纷纷向唐朝臣服。

百济大局已定,被欺负久了的新罗人终于到了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时候了。

而搞笑的一幕发生了,不久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新罗人终于挺起了腰板,把二十多年的一口怨气,狠狠地吐了出来。其中最活跃的就是新罗的太子,他责令百济太子扶余隆跪于自己的战马之前,并且厉声唾骂:“你老爹当年枉杀我妹妹,二十年了,你知道会有报应吗?你可曾想到现在会落到我的手中!”作为亡国太子的扶余隆伏地无言,只有全身哆嗦的份了。

要按新罗太子的意思,就该把百济王剁了,但苏定方可不答应,骂两句出出气就完了,这些百济王族必须押送到长安去由皇帝处置才行。

自3月10日高宗皇帝下发远征百济诏书,至8月12日平定捷报抵大唐京城,前后共计五个月时间,割据海东近五百年的朝鲜古国百济在须弥间灰飞烟灭。

一代将星,在朝鲜半岛闪闪发亮,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战争远远没有结束。

百济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济一位王子扶余丰竟然从唐罗联军的重重监视下跑了出来,而他的路线并不是北上投靠高句丽,而是向南跨海投奔了一直暗中帮助百济的日本。

日本,这股新势力终于撕下了他们的面纱,正式走到了这场战争的前沿,高句丽,百济,新罗,还有大唐,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 BQajd0HFIm/8MmCoSaGYxkIWbp1SrRkBI/Vxo6pSWx3puO3oy+sUjnaHmeylo5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