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安定的朝鲜半岛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朝鲜半岛注定要成为中日冲突的重要战场。所以,就不能不提朝鲜半岛在隋唐时的局势!

朝鲜民族是中国商周之交的中原移民与半岛上的原住民融合而成,据《史记》记载,殷商王族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箕子朝鲜”在中国秦汉时期为燕人卫满所灭,卫氏取代箕子,史称“卫氏朝鲜”。

西汉武帝在公元108年发兵灭亡卫氏朝鲜,将朝鲜半岛北部收归西汉政府郡县体系之内直接管辖。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各军阀混战,朝鲜半岛陷入了无政府主义,半岛南部百济与新罗的崛起也加速这个地区脱离了中国大陆的统治。

百济以泗沘城(今韩国扶余郡)为都城,领土大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罗首都为金城(今韩国庆州),最初领有朝鲜半岛东南部,后统一朝鲜半岛。更要命的是,在朝鲜半岛上竟然还有第三股势力,这就是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政权。

发源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地方政权,它是一支彻头彻尾的中国本土势力,而并非朝鲜土著。当高句丽部逐步统一了散落各处的部族政权,他们向西发展以图生存,但不巧的是这个时代,中国大陆虽然分崩离析,却有一位牛人牢牢控制着北方的政权,这个人就是曹操。曹操攻占辽东的时候,不但粉碎了高句丽的扩张计划,还一路东奔,一举打到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下。

高句丽国王想做钉子户,但是曹操可不答应,他手下的“拆迁队”一哄而上便把丸都古城夷为了平地。

被打得灰头土脸的高句丽迫于形势,只好转向朝鲜半岛发展,没有想到这却成为了一个崭新的政权起点。

正是由于高句丽进入朝鲜半岛,才最终上演了半岛版的“三国演义”,高句丽、新罗、百济,三方政权,在这座与中国大陆息息相关的半岛上相互攻伐,彼此互不相让。

公元594年,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几乎同时向隋朝朝贡,试图从大陆政权那里获得合法地位,以期对对方形成政治优势。

但高句丽之后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竟然在公元598年,攻打辽西,公然对抗隋政权。隋文帝大怒,随即兴兵问罪,高句丽王立即上表谢罪,这才让隋朝罢兵。高句丽的这次冒险绝不是他们脑子坏掉了,其实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试探,他们是在试探隋朝的底限和实力。

这一次试探后,高句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突厥人牵制了隋军的主力,隋朝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高句丽的战争中。所以高句丽表面对隋朝表示臣服,暗中却在勾结突厥的力量反隋,并且屡屡对大隋政权挑衅。

不适合双线作战的隋政府,最终被高句丽这只狡猾的狐狸激怒了,从隋文帝开始,隋朝共发动了四次针对高句丽的战争,其中有三次是在隋炀帝杨广时代发动的。但即便是隋朝倾尽了全力,高句丽就像一块滚刀肉,你来打,他就跪地求饶,你走了,他站起来就挑衅你,什么难听说什么。

抱着被戏耍心态的隋军一次次在攻打高句丽的征途中无功而返,强大的国力也被消耗殆尽。隋朝的最终覆灭就和隋炀帝不顾后果三征高丽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这样,朝鲜半岛的乱局,被一直搁置到了唐太宗时期。

到了唐朝,朝鲜半岛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在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半岛三国互有征伐,但大多数时候,是南方的百济和新罗联合起来攻打高句丽。但与高句丽对抗的同时,百济与新罗也在进行着领土的争夺。

渐渐地,百济高句丽越走越近,他们开始穿一条裤子,共同攻击弱小的新罗。而此时,日本方面也有了动作。善于观察的日本人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朝鲜半岛与大唐王朝的敌对,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好处,如果朝鲜半岛落入了大唐的版图,那么中国在东亚的力量将是决定性的,到时候日本也只有给大唐当孙子的份了。所以,让朝鲜半岛保持对大唐的敌对,对自己才有好处。而趁机在朝鲜半岛上建立自己的势力,一直是日本人的梦想,扩张领土的野心在此昭然若揭。

基于这样的想法,日本做出了一个令人咂舌的决定,那就是暗中帮助高句丽和百济,打击新罗。

唐太宗执政初期,中央政府立足未稳,“攘外必先安内”是太宗不同于隋朝统治者的战略思想,所以他不愿对高句丽用兵,形成双线作战的局面。当然,起初他也并没有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也没有注意到自己那个“好学生”日本的动态,只是觉得朝鲜半岛上的那几个小兄弟又打起来了,还是先去劝劝架吧!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借三国使者赴唐朝朝贡之机,分赠三国国王以玺书,并从中斡旋。谁敢不给天可汗面子?

对于太宗皇帝的调解,百济与高句丽佯称顺从。但实际上他们是笑着答应,扭过脸就又去找新罗的麻烦。而此时,日本势力也在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加入这场争端,力图分上一杯羹。朝鲜局势一时盘宗错节,变得极其敏感起来。

在此期间,虽然李世民也曾经派薛仁贵痛击过高句丽,但是薛仁贵兵力毕竟有限,所以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事情就这么一直拖到了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联合高句丽再次进攻新罗,夺其城四十余座。后来又夺取了新罗战略要地棠项城,从此阻绝了新罗向唐朝进贡的陆上通道。

新罗再次向大唐朝廷告急。但此时的唐太宗正进行西北战事,面对新罗的求救,唐太宗只是派大臣带着劝和诏书前往百济进行严厉警告。但是,在没有红牌的情况下,一张软绵无力的黄牌,往往不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野心家们,高句丽和百济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

天可汗面对高句丽和百济这种明晃晃不拿自己当回事的行为,真的愤怒了!但是他的愤怒却有着诸多的无可奈何,因为国内的事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朝鲜半岛的局势再怎么恶化,百济、高句丽包括日本,再怎么能折腾,也都是芥蒂之害,不疼不痒!在这位伟大的君王面前,尚有无数比这还重要的土地要去收复,总不能为了只蚊子,去放弃捕捉大象的机会。

好在,天下四方很顺利地被李世民搞定了,放眼望去,天可汗的眼皮里只有高句丽这一粒沙子了。唐太宗终于腾出手来准备收拾盘踞东北多年的高句丽政权,而且这次他选择了御驾亲征。李世勣(就是评书里的徐茂公)、李道宗、长孙无忌还有我们熟知的薛仁贵等名将,外加十万雄兵跟随李世民开赴前线,这完全可以看出李世民消灭高句丽,统一中国的决心。

公元645年,唐军势如破竹,冲破高句丽几道防线,但由于时入冬季,再加上薛延陀叛乱入侵唐朝,唐军只好被迫撤军,李世民一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但李世民并未由此气馁,消灭薛延陀之后,太宗皇帝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公元649年再一次征讨高句丽,目标直指它的都城平壤,但这一次唐军在安市(今辽宁鞍山)就遇到了高句丽顽强的抵抗,这让战事再一次陷入了胶着。经过连番的拉锯,唐军虽然收复了一些失地,但高句丽依然横在那里,不咬人但恶心人!

面对辽东的将士的巨大损失,已经步入晚年的李世民,只能长叹一声,做了本章前的那首诗后,便宣布撤军,天可汗终其一生也为彻底征服高句丽,这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他甚至在晚年已经有了要组建强大的海军,从海路大举讨伐高句丽的想法,但还没来得及实现,就病倒在卧榻上。

李世民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他真正平定高丽的叛乱了,在他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太子李治叫到了身边,这个看似软弱的太子,却读懂了父皇的用意,原来恨意也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但谁也不会想到,大唐对高句丽的仇恨却演变成了一场大东亚的局域之战,在朝鲜半岛的战场上,我们第一次领教了日本的军事实力,也第一次和这个陌生的对手交了手。 3npmtUD7sudogCk5eJ5ovb2CT8EOeFaUedtTddfkFkqAccuhEKpx2xwq2w3tDw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