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音符宝宝

哇!爸爸妈妈,你们看!有人在水里捕鱼,有人在砍柴,有人在拿着东西舞动,有人在高喊。这是原始人的生活吗?他们是在唱歌跳舞吗?

高音谱号妈妈

宝宝,他们在劳动呢。唱歌跳舞的人是在感谢上天给了他们丰盛的食物。

音符宝宝

妈妈,他们大声呼喊什么呢?

高音谱号妈妈

原始人打猎回来,带了很多好吃的鱼,还有其他食物。他们兴奋得呼喊,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就是最早的歌舞。

远古的歌舞

高音谱号妈妈

鲁迅先生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那时,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低音谱号爸爸

我国古代的神话讲到,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部落主要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他们是当时众多部落里最强大的两支。我们常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这就是来源。

高音谱号妈妈

宝宝,你听,有歌声! MhV5PdeeeqVVilhMvMXZiqA1mAFfTnkXsPud2VfjyxL6Y5yfLQBZADUjWlEF7XOk



第一节
民歌

在远古时期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民歌没有被记载,后人只能靠传说故事了解远古时期的民歌。那时的民歌只有歌词,没有曲调,通过歌词可以了解当时的情况。

一、《弹歌》

《吴越春秋》里记载的《弹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现在普遍认为歌词大意是:把竹子砍断,做成弓,射出泥丸,捕捉可以食用的动物。宍就是肉的意思,说明捕猎的是可供食用的肉。歌词完整地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的画面。

二、《候人歌》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她也给人们带来过深重的灾难。相传,尧在位的时期,黄河曾经发生过滔天洪灾,部落房屋被淹没,人与牲畜都伤亡惨重。

面对这样重大而持久的灾难,该怎么办呢?人们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治理洪水,战胜灾难。首先被推举出来治理洪水的是部落中的鲧(gǔn)。鲧采取了水来土掩的方式,用堤坝将洪水堵住。这种方法短时间内是有效果的,但是一旦洪水冲破堤坝,势头就会越发凶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后来,舜接替了尧的领导地位,在检视了水灾治理情况后,他决定让鲧的儿子禹来接替鲧的治水工作。禹决定用疏通来取代围堵,将洪水引到大海。他带着人们跋山涉水,探明河道,制订疏通引流计划。整整13年,他一直在治水的路上奔波,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家探望。据《吕氏春秋》记载,他的妻子非常想念他,唱了一首《候人歌》,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前两个字“候人”的意思是等候心中思念的人,“兮猗”是为了抒发更多的感情而发出拖长的尾音。

候人兮猗 x+5iLWYsWrEsLav3tcQwYZums/1RahENpo3z7ZJVXowkt1V9Hx6YQtVd6L6spnyr



第二节
乐舞

音乐和舞蹈、歌词(诗)结合在一起,形成“乐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位一体”。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村出土了一件绘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距今约五千年。彩陶盆的内壁绘有三组五人手拉手跳舞的图像,舞姿和谐统一。这是目前发现的最久远的远古时期乐舞图像资料。

彩陶盆

一、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部落是远古时期的一个氏族部落,葛天氏的歌舞是中国歌、乐、舞的始祖。葛天氏之乐是载歌载舞的乐舞,反映当时以农牧生活为主的先民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演时,三人手执牛尾,踏着脚步。一共有八首歌:第一首《载民》是歌颂承载人民生活的土地;第二首《玄鸟》是歌颂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燕子”;第三首《遂草木》是祝愿草木顺利地生长;第四首《奋五谷》是祝愿五种谷物繁盛地生长;第五首《敬天常》是诉说要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第六首《达帝功》是歌颂天帝的功德;第七首《依地德》是感谢土地和地神的赐予和恩惠;第八首《总万物之极》是盼望鸟兽繁殖,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葛天氏之乐

二、阴康氏之乐

阴康氏之乐,传说是远古阴康氏创作的舞蹈。在阴康氏部落生活的地方,洪水泛滥,湿气很重,人们的身体很不舒服。为了能驱散身体的湿气,强壮身体,阴康氏编创了一部用于健身的舞蹈,史称“阴康氏之乐”。这是人们在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健身舞蹈。

三、朱襄氏之乐

在远古氏族朱襄氏时期,那个时候会刮很大的风,天气非常干旱,植物因为缺少雨水而枯萎,无法结出果实。传说氏族中有一位名为士达的人发明创造了一种乐器“五弦瑟”,用它来演奏音乐祈求降雨,驱除干旱。

朱襄氏之乐

四、伊耆(qí)氏之乐

伊耆氏部落也是远古的一个氏族部落。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农业生产,每年十二月,他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万物的祭礼,即“蜡(zhà)祭”。在祭祀中,他们会唱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歌词的意思是:大地啊,你不要震动;流水啊,你注入深谷;害虫啊,你不要蔓延;杂草野树啊,回到滋养你的积水洼地。他们希望不要有地震、水灾、虫害和杂草野树。

五、《云门》

《云门》又名《云门大卷》。相传黄帝做部落首领时,以云为图腾,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倡导天下和平仁爱。

六、《咸池》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尧做部落首领时,以“咸池”为图腾。咸池是天上西宫的星名,尧时期的人们认为它主管五谷。人们在每年播种的季节举行乐舞活动,祈求新年五谷丰登。

七、《箫韶》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韶》,是舜时期的乐舞。相传舜做部落的首领时,以燕子为图腾。乐舞是以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乐舞共有九段,不同的歌唱有九次,又称为“九歌”。在《尚书·益稷》中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意思是演唱到第九段时,连神鸟凤凰也从天上飞来享受。这首乐舞优美抒情,是原始社会时期高水平的乐舞。

八、《大夏》

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形成。从这个时期开始,乐舞有了新的功能和思想内容,由歌颂图腾和大自然转向歌颂领袖和英雄。《大夏》是夏朝的乐舞,是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这是一个场面盛大的群舞,表演者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光着脊梁,边唱边舞。《大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籥。籥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吹奏乐器,外形类似于现在的箫,但是吹法不同。籥无吹口,采用“斜吹”方式演奏。

九、《大濩》

《大濩》又名《濩》,是商朝著名的乐舞。它是为了歌颂商朝的首领商汤而创作的。商汤带领受压迫的人们打败了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 x+5iLWYsWrEsLav3tcQwYZums/1RahENpo3z7ZJVXowkt1V9Hx6YQtVd6L6spn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