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常年担任高三年级教学工作,多年备战高考的经历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迷茫。我们在感知高考时,一方面会体悟到这个指挥棒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工作又不得不带有一些应试的功利性色彩。在疲于应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时,我开始反思应该怎样实现自己教育生涯的转型,怎样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一代人?恰逢此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面向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对未来“完整的人”和公民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结合自己对基础教育的亲身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2015年完成博士论文——《清末民初国民意识生成与嬗变的历史考察》。

我所工作的学校——吉林毓文中学是吉林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也是吉林省宣传近代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里曾经活跃着泽乡济世、挽救危亡的爱国师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文化史和革命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曾说过,毓文中学的历史对于吉林近代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书写,资料散佚较快,非常可惜。作为毓文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史料留存的重要性,便自筹经费进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向毓文中学申请整理编写毓文校史。2016年,时值毓文中学百年校庆筹备,毓文中学校领导考虑到编写校史既是对学校百年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吉林近代历史的重新发掘,所以很快部署了校史研究工作,并开放了学校档案资料;加之吉林省和吉林市档案馆也收藏了一些关于毓文中学的史料,在历经近一年半的夜以继日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后,2017年5月,集校史沿革发展和近代吉林基础教育研究于一身的《毓文校史》终于付梓。

校史编纂过程中,我收集到很多《毓文周刊》。《毓文周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示吉林省近代教育、社会、文化和民众的思想状况。于是,我想尝试做一些基础性的资料挖掘和研究工作,通过《毓文周刊》来认识20世纪初吉林省的教育发展水平、国民素养的构建状况和近代以来国民觉醒的程度,以管窥豹,希望以此能够进一步发掘和保存即将散佚的珍贵史料。同时希望对基础教育阶段国民素养培育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最后,也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掌握全面、客观、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感谢孩子们和我一起感悟历史、塑造自己。

林红玲
2020年8月25日 N1XtqI0FYtNsJkra0bSXiJtWUSP/lTWp/b+QxQ/boZgBX4iE7LvretwEYPXTF8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