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传说时期医学

依据古文献中的传说,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中国古人已经有了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自觉行为。其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据陆贾《新语·道基篇》:

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这说的主要是农业。稍后的《淮南鸿烈·修务训》载: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一日而遇七十毒”,就与医药相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

至于唐代司马贞著《补史记·三皇本纪》就说,神农尝百草,乃是医药的开始:

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无论是“求可食之物”,还是为了医药,都是自觉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行为,因而是农业科学或医学的开始。至于“一日而遇七十毒”,未必就是一天之内就中毒七十次。因为在中国古代,和可食的百草相比,用于医药的百草,往往被统称为“毒药”。因此,“一日而遇七十毒”,更正确的理解,就是一天之内尝过,甚至发现了数十种草药。而神农氏,则被尊为中国医药的鼻祖。

而中医汤剂的发明者,被认为是商朝的宰相伊尹。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大约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的《山海经》,追忆的是上古时代的地理和风物状况,不仅记载了山海的走向,还记载了其中的物产。《山海经》对这些物产的记载,主要是关心这些物产的用途。

就在这些对用途的记载中,发展了医药和食物的许多知识。《山海经·南山经》云:

祝余,食之不饥……

迷谷,佩之不迷……

育沛,佩之无瘕疾……

鹿蜀,佩之宜子孙……

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

这种亦食亦药的情况,正是早期医药学的状况。所以神农既是农业的鼻祖,又是医药的鼻祖。在今天,许多名称由于时代久远已经难以知晓所指何物。

图1-1 汉武梁祠神农像(《金石萃编》卷二〇)

图1-2 神农像(《历代古人像赞》,明成化十一年[1475]刊本)

图1-3 伊尹像(《历代古人像赞》,明成化十一年刊本)

《山海经》中提到的药物,都是每一山的具体产物。所提到的病名,则有瘕疾,有肿疾、疫疾,有聋,有蛊、疥、心痛、疠、虫、胕(浮肿)、瘿、瘅、疣、疽、忧、风、嗌痛、痸(痴)、暍(中热)、腹痛、狂、呕、疟、白癣、癙(瘘)、痔等。这些病名,由于不是指某人之病,而是众人都可能患有的疾病,因而就是一种对疾病的初步分类。这些分类,是后世医学进一步对疾病分类的基础。

此外,还有一些精神症状,比如迷、惑、妒、畏等,也被《山海经》作为疾病,并且找到了治疗的药物。

治病的方法,主要是食之、佩之,也有用洗浴的方法治疗:“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山海经·西山经》)这种方法,对于皮肤病,是有效的。

除此以外,还有可以护肤防止皴裂的“羬羊脂”,可以毒鼠的礜,可以毒死人的据说就是河豚的鱼。这些记载,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知识水平,也了解了当时的生活状况。比如由我们特别注意到的羊脂可知,当时的人们,无论贵贱,都因室外活动较多而导致皮肤容易皴裂。

这么多病症以及治疗药物,有些是生产和生活中的副产品。然而如此众多,就难以简单地认为是不自觉的发现。尝百草的故事,也就不会是无根的浮谈。 GYuY0Lr0RYhfbEREGhdcO21opDxmZuzG5ZX7gK3Q14ezcKaD7z7mnJx3PpIMrZ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