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蚕桑歌谣与台本

关于民间歌谣的分类,朱自清先生早就有过论述,他认为是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法的。而倘若以“职业”分,则樵歌、渔歌、船歌、牧歌、采茶歌等,皆可成立。以此类推,也就有了蚕歌一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蚕桑丝绸的生产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域的民俗文化传统和精神范畴的卓越创造。前不久,“中国蚕桑丝织”这个项目已经由我国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要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中国蚕桑丝织”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甚广,包括了蚕桑丝织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受蚕桑丝织生产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民俗事象,这中间,也就必然涉及作为民间文学的蚕歌。

桐乡是蚕桑丝织生产的重要产地,历史悠远,这里的民众世代养蚕织绸,也就世代传唱着蚕歌。诚然,在杭嘉湖一带,乃至在全国其他许多蚕桑丝织生产区域,也会有蚕歌的流播。但是就桐乡而言,这里的蚕歌相对较为密集,蚕歌的发展较为充分,蚕歌的艺术特征较为鲜明,蚕歌的传承绵延不绝,蚕歌的采集卓有成效,蚕歌的保护也已开始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于是,“桐乡蚕歌”作为一个专用名词的提出,也就同样是顺理成章了。

旧时,流传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的蚕花歌谣版本颇多,又各具特色,其中不乏富有生活气息且风趣幽默的作品,它们是当地蚕农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带着他们的美好祈愿。民间艺人还根据当地习俗,整理完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台本。 9/GgnfrQ4MJkPyGP++0BgsUQ1fswYjtVKPqEq9NpGTd8FD1pIaY8fOm4hYvkzg9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