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语三”:翻译标准面面观

翻译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衡量译文的优劣。现代人已经把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通顺”。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译者必须 准确而又完整 地把原文的 思想及内容 表达出来,不可擅自增删或变意,要绝对尊重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及个人感情,绝不可凭个人好恶去肆意歪曲,要“保存原作的丰姿”。通顺指的是 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译者应该使用 大众化的现代语言 ,力求 译文朴实、通畅、清新、生动

关于翻译的标准,两百年前英国的泰特勒曾提出过翻译的三项原则:其一是“应把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其二是“译文必须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其三是“译文应当与原作同样地流畅自如”。

美国奈达(Eugene A Nida)主张 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 ,即把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作一比较。他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 再现信息 。”他主张,“ 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还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的“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奈达认为, 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寻求“对等语”(equivalence),而不是“同一语”(identity) 。他还要求译者去寻找“最贴近的对等语”。

翻译大师朱光潜先生后来也说:“大部分文学作品虽然可翻译,译文也只能是原文的近似。 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 ,事实上很难做到。”

林语堂先生也曾认为 翻译的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忠实之谓,非绝对忠实之谓……一百分的忠实只是一种梦想。翻译能达到七八成或八九成忠实,已为人事上之极端。”

通过对比“论语一”、“论语二”和“论语三”,我们大概可以悟出翻译的些许“门道”:

1. 忠实不仅仅在于内容忠实(翻译匠),还有审美忠实(翻译家)。

2. 翻译是“美化之艺术”,最高境界是传达三美( 意美、音美、形美 ),具体操作要遵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

3. 从理解和表达上努力做到“得意忘形”,“求同存异”。

4. 准确而完整地再现思想和内容,同时译文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5. 译文读者的反应是重点;译者应当寻求对等语而不是同一语。

6. 翻译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时,必须时时牢记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大致标准,不断摸索具体、实用的翻译技巧,从知识面和语言驾驭、转换能力两个层面打下扎实的基础,不断向翻译的“珠峰”一步步靠近! Ox5avzfSklFUwqJni3rg1F2P1bG19gz3S2mGGXL/YkPEpTz8lLwuykr+2RMUNB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