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从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2003年12月开考以来,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证书认知度也不断提升。但是,大家在踊跃报考之余,也不免心生遗憾:市面上的翻译参考书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无从选起;针对CATTI考试的指定教材、辅导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如何能从海量的信息源中选取最有价值、最具针对性的备考材料,能够尽快掌握翻译技巧,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担任一线口、笔译教学十年来,本人深知翻译教学之难,更能体会学员备考时的手足无措,毕竟翻译涉及范围极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含,而CATTI考试又偏向于外宣类题材,与大家平时了解到的文学翻译有较大差别,这些都令广大考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着手。同时,市面上的翻译书绝大多数是教授英汉翻译的,汉英翻译书少之又少,考生在备考CATTI汉英翻译时往往不得要领!

有鉴于此,在广大学员和网友的殷切期盼下,本人将十年一线教学精华浓缩于此,同时将2006—2014年网络上所能搜集到的考试真题整理并提供本人独家参考译文,帮助大家更有针对性地备考,希望能够为大家指明翻译之道,让大家在应考和工作中均能从容应对!特此声明:鉴于官方尚未公布历年真题,所以本书随附的真题有些年份存在题目部分缺失的现象,实属难免,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谅解。

本书五大亮点

一、内容新颖:以翻译鉴赏与真题演练为主线,难点和重点全面剖析,帮助考生做到有备而战!

二、经验丰富:十余年一线笔译授课经验,应试技能灵活渗透,轻理论重实操,讲解真正深入浅出!

三、方法独到:独家笔译学习法倾情传授,精彩译文详尽剖析,帮助考生真正呈现“信、达、雅”兼备的地道译文!

四、技巧实用:“三步走”等汉英翻译技巧和“轻重有别”等英汉翻译技巧,为考生切实提高翻译能力指明方向!

五、选材得当:选材体现时效性与代表性,帮助考生提高翻译鉴赏力,学会妙笔生花!

本书布局新颖

本书与本人编著的《韩刚B2A“译点通”:90天攻克CATTI三级笔译》可谓一脉相承,毕竟三级笔译和二级笔译只是难度有别,技巧完全相通。此外,二级笔译相对三级笔译在图书的编排体例上也做了较大调整,因此,强烈建议大家将三级笔译和二级笔译的备考书搭配起来进行精读精练,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在历年的CATTI笔译考试真题中大家可能也会发现,有些年份的二级笔译真题难度并没有比三级高出多少。但是,鉴于大家对于二级笔译持证者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包括译文的精准度、译文的地道性等,所以,在正式深入讲解技巧前特意编排了两大基本功训练,即冠词和介词/连词的实际应用练习。基本功训练环节摒弃大家公认的“枯燥晦涩”的语法讲授,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帮助大家树立起“谨小慎微”的正确翻译观。

有很多学员刚刚接触翻译学习就想一试身手,直接动笔练习,这其实是一种学习上的误区。这样一来,学员往往闭门造车,译文“我行我素”,错误重复千百遍,自以为译文完美无憾,其实译文毫无章法可言,细究起来不堪卒读。十余年的笔译教学实践证明,必须让学员在提高翻译鉴赏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预测题,将相应实用技巧与应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有鉴于此,本书编排严格遵循在技巧指导下“鉴赏→真题→模拟”的科学备考思路。

本书侧重汉译英

近年来,中国翻译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译外翻译量开始超越外译中翻译量,呈现出逐年快速增加的良好势头,但是,现在中国的中译外人才奇缺早已是业内共识。其实,通过CATTI实务考试的分数分布改革也可看出国家对汉译英越来越重视:考试实务部分最初为英译汉占60%,汉译英占40%,现在则是平分秋色,各占50%,本人倒是觉得将来有必要建议将汉译英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0%。

就翻译能力要求而言,英译汉归根结底其实是测试考生的英文理解能力,在理解准确的前提下大家的译文不会存在太大差距,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但凡大学毕业的学生英文阅读能力基本上都算过关,一般用人单位也都要求员工具备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所以,英汉翻译的紧迫性不再如改革开放初期那般迫切。相比之下,汉译英翻译不仅涉及对母语汉语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选取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语言准确、完整地呈现中文的内涵,挑战性更强,是对一个人整体语言应用能力更高层次的考查。

国家现在提出对外展示文化等各方面的软实力,毫无疑问,中译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在英译汉部分只是侧重技巧的点拨,不会长篇大论讲解文章内容,大部分笔墨将会放在汉译英部分,从词、词组到句式的选择甚至谋篇布局帮助大家全方位提高对汉译英翻译的认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译英翻译人才,为国家提出的“东学西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书适用群体

欲高分通过CATTI/NATTI考试的学员

欲报考MTI专业翻译硕士的学员

欲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的在职笔译人员

欲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翻译爱好者

欲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企业白领

本书使用指南

建议大家严格按照单元排序参阅本书,一定要先学会翻译鉴赏然后再进行实操训练。在模拟练习部分,务必先动笔翻译,然后再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和差距,自行总结相关表达和翻译技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韩刚老师个人微信让老师为你答疑解惑(韩老师个人微信号:1546369803)。

本书贴心配套

随书赠送2006—2014年通过网络搜集到的历年CATTI二级笔译真题(含独家提供的内部参考译文),帮助大家轻松复习备考!

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浩瀚无边,本书仅就CATTI常考题材择要讲述,势必挂一漏万,还望广大读者和翻译界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完稿于北京
2014年11月
hjFHnLW4a3Py+wR/ufrlaWUCCtVIN2YDIYH0bGRujtmZy58vm+LBHFodToxwQCC6



第一单元
翻译实践“论语”

笔译的标准不仅仅是信、达,而是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终极标准是文字能否产生画面感和立体感!

The benchmark for good, functional translation is more than being faithful and correct. Ultimate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is supposed to be concisely structured, clearly decoded and vividly delivered.

虽然实用翻译与文学翻译从文体到措辞等都有较大差别,但是究其根源,翻译的技巧和原则还是大致相通的,通过认真阅读翻译大家的翻译实践理念和指导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合理的翻译观,不至于出现“死译”、“硬译”、“错译”、“误译”、“漏译”等各种翻译“疑难杂症”,从本源上建立起对翻译的宏观认识。 JvY14tOFT4S+FgY1g5RLQ6Zpk1qsJTukh9XTQooLeLkexwK4hp4q1yU57ZvtycA9



“论语一”:由莫言获奖谈翻译

以前中国作家始终无缘诺奖,的确,翻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作家是用汉语写作的,要进入诺奖的评审体系,其作品就必须被翻译成英、法等语言,虽然诺贝尔文学院里也有一位懂汉语的老先生马悦然,但毕竟只有他一个人。翻译的重要性可以想见:它既可以成全一个作家,也可以毁掉一个作家。如果翻译得精确传神,原汁原味地再现作品,就能让对象国读者感知到小说的迷人所在。反之,如果少了那种韵味,即便语义再准确,也让人味同嚼蜡。

关键在哪里? 审美忠实。忠实于原作,也要忠实于审美 。文学这东西,和绘画一样,是讲悟性的,艺术悟性。

翻译可以分为三种:工匠型、学者型、才子型。工匠型亦步亦趋;学者型中规中矩;才子型惟妙惟肖。 翻译匠和翻译家的区别在于,前者传达语法、意思,后者再现审美愉悦。

比如说《挪威的森林》第二页,有这么一句:“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我看过有一种翻译,直译的:“我嗅着草的气味,听着鸟的叫声,皮肤上感受着风。”语意没问题,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少了什么?美感。

翻译家的素质, 三分外语,六分母语,一分天赋。翻译如果缺乏艺术悟性,缺乏意境的传达,再怎么精确都让人觉得意兴索然。

一个文学作品,要翻译到七八十分水平,经过训练也许谁都能达到,但要到90分、95分以上,就要看造化了,这是不可传授的,所谓“知者自知,拈花微笑”。听起来有点儿玄乎,但真是那么回事。

莫言的幸运之处在于,他小说的英译本、法译本包括瑞典语译本,都很精确到位,让瑞典文学院的五位老先生读来觉得很有味道。 JvY14tOFT4S+FgY1g5RLQ6Zpk1qsJTukh9XTQooLeLkexwK4hp4q1yU57ZvtycA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