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中国伦理学是中华五千年伦理文明的继承与新造

中华文明以注重伦理道德而著称于世,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伦理文明发展史。中华伦理文化渊源于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和“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的价值肇造,并在炎黄和尧舜时期得到一定的推扩。“在我国唐虞三代间,实践之道德,渐归纳为理想。虽未成学理之体制,而后世种种学说,滥觞于是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形成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状况,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仁礼结合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主张“绝去礼学,兼弃仁义”,建立了一个以贵柔、知足、不争和道法自然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思想体系;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提出了以“兼相爱,交相利”以及义利合一、志功合一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思想体系;以商鞅、申不害、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儒墨的伦理思想,提出了“去无用,不道仁义”以及“务法不务德”的伦理思想。儒、道、墨、法诸家的伦理思想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得到汉武帝的认同,使儒家伦理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魏晋时期产生的玄学针对汉末名教产生的危机,援道入儒,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为名教寻求新的理论形式,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伦理思想。魏晋时期,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和中国本土形成的道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至隋唐,形成了儒家、佛教和道教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宋明时期产生了融合儒释道以儒为本的理学伦理思想,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以张载、王廷相为代表的气学等派别,并就天理人欲、义利本末、王霸志功等展开辩论,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从明朝衰败、覆亡的历史教训和清朝统治者利用程朱理学实行思想文化专治的严酷现实中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尤其是阳明心学伦理思想展开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些颇具启蒙意义与经世致用特色的伦理命题和观点,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产生和“道德革命”

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伦理思想进入近代发展阶段。出于救亡图存和变革现实的需要,形成了早期启蒙伦理思想、改良主义伦理思想、民主主义伦理思想、自由主义西化派伦理思想、现代新儒家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等伦理思想派别或类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获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并成为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面旗帜。

新中国伦理学是近代以来伦理文化发展史上最具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伦理学研究类型,亦是中华五千年伦理文明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价值辉耀。新中国伦理学是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的伦理学。就其取得的成就而言,完全可以载入中华民族伦理思想史的辉煌篇章,与春秋战国、两汉、两宋、明清之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样光耀史册。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形成时期,两汉是传统主流伦理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两宋是传统伦理思想的体系化和成熟时期,明清之际是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总结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批判旧伦理、提倡新伦理的启蒙时期,那么新中国伦理学则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重大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得到系统阐发和全面确立的时期,是伦理学学科全面恢复、发展,走向世界、走向繁荣,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时期。

五千年悠久而深厚的伦理文明只是到近代才产生了真正学科化、体系化的伦理之学,只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建构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学科。整体上看,对伦理文明的总结、整理和弘扬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整理、删修和编定了六经,荀子、庄子则对此前和当时的伦理思想做出了自己的总结,司马谈著有《论六家之要指》,对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六个重要学派的思想要旨、特点和学术上的优缺点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与论述。此后,学术史的总结与传承一直在进行。但是,近代以前的中国学术史总结整体上是按照经史子集的传统路径开展的,现代意义上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严重缺失。这不仅妨碍了悠久伦理文明史的开掘,也使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面临着许多特别的困难。直到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一书的问世,这种情况才得到好转。蔡元培意识到,一方面中华伦理文明“悉以伦理为范围”,“则伦理学宜若为我国惟一发达之学术矣”,另一方面又由于“范围太广,而我国伦理学者之著述,多杂糅他科学说”,“欲得一纯粹伦理学之著作,殆不可得”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学课之隙”做着“不自量”的工作,从散见而繁杂的史料典籍中收集资料,理出头绪,撰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而系统的伦理学史著作,使中华五千年伦理文明的内在机理和发展线索第一次展现于国人面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伦理学学科的恢复,伦理学人开始意识到不加分析的批判无助于伦理文明的建设,创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要求廓清疑古主义、西化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开掘五千年伦理文明的源头活水,以与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相衔接。

面对历史上伦理思想与其他思想杂糅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的伦理学人开始试图建构“纯粹伦理学”,开始对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进行系统的总结、发掘、整理,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大伦理学工作者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五千年伦理文明史予以系统的总结,相继推出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中国德育思想史》,正在撰写或即将出版的有《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通史》《中国生态伦理思想通史》,并推出了数百部伦理思想断代史、人物史、专门史、范畴史著作,使过去一度被忽视、被遮蔽、被误判、被冷漠的伦理思想及其史料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五千年伦理文明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有鉴别地对待,被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使其精神基因与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文明相协调,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设若没有新中国伦理学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研究的掘井汲泉和“为往圣继绝学”的努力,又怎么能够使五千年伦理文明的活水流到当代,又怎么能够全方位地呈现一个古老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愿景呢?!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热爱和平、勤劳勇敢、团结统一、勤俭自强等民族精神在中华传统美德谱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华五千年伦理文明经由新中国70多年伦理学的传承、发展,获得了新的青春与活力,彰显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断日新、不断发展的风采。

5000多年的伦理文明、180多年的近现代伦理文明与新中国伦理学研究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脉相承和承前启后,谱写成大国文明崛起的伦理史诗,铸就了一个古老而伟大民族的精神成长史和品质传承史。由此,我们不能不深刻感受到新中国伦理学研究应有的盛世华章及独特贡献,这种历史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更加彰显并毫无争议地光耀史册。 YGo2gdxK4ocv7Z+xPVh7eRkRfkSsR9muHUXXqNnP0jjwlKoLY98Ol+l7tcMEaML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