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任何文明的发展最后都必须集中和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当然,这里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即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由于人类社会仍然处于资产阶级社会当中,被剥夺生产资料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以及劳动人民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始终主张通过阶级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从价值取向上来看,过去的运动是由少数人进行的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则是由多数人进行的为了多数人利益的运动。从价值理想来看,在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人民群众即由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等构成的社会主体是一切文明要素的创造者,是文明演进的推动者。这样,文明创造和文明演进必然会造就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这就是具有全面的属性、全面的才能、全面的联系、全面的创造和全面的享受的人,即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中实现和谐发展的人。

在西方社会中,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人日益成为“单面的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是真实写照。晚期资本主义试图通过调节社会矛盾来缓解这种情况。例如,通过广告文化刺激高消费,似乎解决了问题。其实,这只是用人们消费上的量的平等掩盖了消费上的质的不平等。这样,不仅使人陷入到了新的异化状态当中,而且瓦解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最终要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既定战略,按照共享发展的科学理念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我国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一过程就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过程,就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由于一系列复杂原因,我们离人的全面发展仍然存在历史距离。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更上一层楼。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明确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条件。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明构成上坚持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文明演进上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价值目标上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昭示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性质、内容、走向和目标。

脱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生态文明,不可能独立存在;脱离生态文明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难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在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当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脱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生态文明,只能是一种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复辟;没有生态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难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在统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文明方位。 UZZzdVRFIDFQsdV65pRQC76wCQVI6GoOy/LRwbFXJ4LTggSfdZ5ilVUV3JM9V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