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2014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进口、库存连年增长,但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持续走高,过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生产补贴政策的发力引发价格倒挂,进一步诱导了进口增加,导致大量库存堆积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带来的风险,“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具体来说:一是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二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综合产能稳步提升,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农业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多重制约与挑战。一是农业生产布局有待优化,目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呈紧平衡 。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供给端的调整慢于需求端的变化,主粮生产数量基本能够自给,但部分优质、专用品种需要进口调剂。未来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矛盾将日益凸显。二是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等问题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三是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四是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基层监管能力相对偏弱。五是示范区建设积极性不足,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金融用地支持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引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也是在高起点上的主动作为、主动调优。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首要问题是总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为了解决农产品品种品质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需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治理农膜污染,提升农膜回收利用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为了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延长农业产业链,需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对接活动,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流通能力。 kaUppWMXa66aASSCqwA/2VDB7b5yRLojDJSpND/tEsMWd/jexbQBcRF2mswA8D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