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美国西南部有4种非常古老的文化:霍霍卡姆文化、阿那萨吉文化、莫戈永文化和帕塔扬文化。 1

大约从公元元年开始,霍霍卡姆人就定居在希拉河及其支流圣克鲁斯河、圣佩德罗河、弗德河、索尔特河的河谷地带。其中,索尔特河河谷是霍霍卡姆人最重要的定居点。他们从墨西哥引进了农业技术,在严酷干旱的索诺拉沙漠种植玉米、豆类、南瓜,甚至棉花。

在沙漠中生活并不轻松。因为这里每年大约只有8英寸 的降雨量,而且经常会连续几个月一滴雨都不下,冬季滴水成冰,夏天又有超过48摄氏度的高温。但这里是霍霍卡姆人的家园。大约在公元50年,霍霍卡姆人开始启动他们的第一条小型灌溉渠的建造工程。

大约400年后,霍霍卡姆人大幅拓宽这条灌溉渠,同时用巨人柱仙人掌的枝杈建起了第一批房屋。这个定居点后来被称为普韦布洛-格兰德(简称“普韦布洛”),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巨大的村镇”。到公元750年,普韦布洛已经发展成一个颇为完善的村庄,甚至建了球场,而且与外界有贸易往来。到公元875年,普韦布洛已能生产出色的陶器,周围开凿了10条水渠,它正处水渠网络的中心。到1150年,原本的村庄已被愈发繁华拥挤的城镇所取代,周围环绕着城墙。14世纪伊始,霍霍卡姆人开始建造“大房子”,普韦布洛有一座用土坯建成的多层建筑,其中至少有一层专为天文观测而设。此时的普韦布洛已经宽逾一英里,成为一座传奇之城,周围有135英里的水渠,灌溉着数千英亩的土地。 农业获得极大发展,索尔特河上甚至出现了水产养殖业。

紧接着,短短不过几代人的时间,一切繁华都湮没在风沙中。大约在1450年,最后一个霍霍卡姆人离开了先辈耕耘了上千年的普韦布洛。城市的建筑继续矗立在沙漠中,但居民却早已背井离乡。

霍霍卡姆人到底为什么背井离乡,考古学家们至今还众说纷纭。显然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无法解释这一切,毕竟哥伦布在几十年后才抵达新大陆;也许从时间上判断,霍霍卡姆人与阿帕奇人和纳瓦霍人的战争更说得通一些,但是在霍霍卡姆文明土崩瓦解时,这两支部落其实还没有迁徙到普韦布洛的地盘;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某种瘟疫或者水媒疾病迅速袭击了当地人口。

最让人信服的解释是,普韦布洛因自身的过度膨胀而灭亡。沙漠可以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一场干旱就可能迫使周边的人口全部迁移到普韦布洛城中。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普韦布洛的水渠和土地不堪重负。从15世纪霍霍卡姆人的遗骸来看,他们有营养不良的迹象。而1358年和14世纪80年代的两场洪水或许摧毁了很多灌溉设施,影响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皮马人可能是霍霍卡姆人的后裔,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暗示,他们的祖先经历过政治动荡,推翻过当时的领导人。

“霍-霍-卡-姆”是后人取的名字,意思是“消失的民族”。斯人已逝,但后人对他们的记忆仍存。1867年,霍霍卡姆文明的消失才刚刚过去400多年,大名鼎鼎的杰克·斯威林搬到了索尔特河河谷,着手新建引水渠,种植和千年前大同小异的农作物。后来这个地区有了“斯威林磨坊”之称,斯威林本人却想纪念南方邦联将军斯通沃尔·杰克逊,要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斯通沃尔。

斯威林的朋友菲利普·杜帕对这个想法兴趣索然。杜帕是一位真正的拓荒先驱,他是英国人,从南美洲登陆后一路北上,直到抵达这里。他认为区区一个将军配不上这份敬意,在这片土地上大规模耕作了上千年的第一代拓荒者才应该得到这份荣誉——留下他们的名字。

杜帕设想的是一种重生,他希望有一座城市,一座比普韦布洛更庞大、更无畏的城市从遗迹中拔地而起。杜帕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掌握5种语言,非常熟悉文明史上最久远的传说,这样的传说甚至比霍霍卡姆文明还要古老上千年。古埃及人称之为贝努(Bennu),波斯人称之为呼玛(Huma),古印度人称之为迦楼罗(Garuda),中国人称之为凤凰(Feng-huang),犹太人称之为Chol 。它们象征着重生,象征着复兴,象征着结束永远代表新的开始。霍霍卡姆人已经消亡,但他们的精神将与这座建立在普韦布洛废墟上的城市一起长存于世。

如今160万人在此安居乐业。

Phoenix,菲尼克斯,也称凤凰城。 D3+9Q0fQdm6IQwA3BIEhgYYe9iOWglGlPuPlbBl/e8SJGLWrEDpTPmLrUE88tE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