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你一定要知道的肥胖征兆

这些信号说明你在悄悄变胖

肥胖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出现以下情况,可要小心警惕,提示着肥胖正在悄悄找上门。

情况一:过度劳累

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都会引起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如皮质醇让机体在保持警觉和高速运转的同时,又悄悄地把脂肪囤积于腰腹部和内脏周围。饥饿素让人们进餐后拥有短暂的快乐。过于忙碌时,精心地料理饮食成为奢望,加工食品和外卖成了最省事省力的选择,长期摄入高能量的食物也是造成体重增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过劳时一定要合理地调节状态,避免“过劳肥”带来的危害。

情况二:熬夜

不论是压力导致的失眠,还是休息不足,都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增高。相较于睡眠充足的人,睡眠不足的人食欲更加旺盛,而且特别偏好重口味、高糖高脂的食物,每天会不自觉地多摄入400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减肥期女士的一顿正餐。

情况三:突然的休假

据报道,近两年,全球有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增重现象。很多来门诊就诊的患者表示,身上有几十斤重量都是近两年积累出来的。长时间线上工作或学习、久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暂别户外运动、空闲时间大量增加等因素,无疑减少了体力活动的消耗。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健康指南指出,所有成年人每周要运动至少150分钟。因此,无论是突然变懒,还是运动减少,都要小心因为能量消耗的减少而悄悄变胖的现象。

情况四:零食不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零食的种类层出不穷,花样多,还越来越美味,并非所有人都能拒绝零食的诱惑。减肥门诊中不少人都会抱怨自己“吃得很少,还长肉”。实际上,这种情况几经剖析,普遍都是正餐吃很少,零食和饮料一点都不少。很多人小看了零食、饮料的能量威力。一杯奶茶、几块糕点或饼干、几把坚果的小加餐,看似优雅,热量低,却与一顿正餐的热卡相差无几,更会让你挥汗如雨的辛苦运动付之东流。

情况五:口味加重

吃得咸也长胖?答案是肯定的。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高钠饮食与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存在相关性。虽然盐不含脂肪、碳水,并不提供能量,但是高盐意味着重口味,滋味浓郁的食物自然会激发人们的食欲。试想,市场上的“下饭菜”“下饭酱”哪一种不是通过重口味来让食物变得更香。而高盐分也会造成水在身体内的潴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肿。

情况六:排便不畅

影响大便最主要的饮食原因是膳食纤维和水分。成年人每天需要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如果摄入不足,食物残渣减少,大便自然很难形成。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也是低能量密度的代表,换句话说,就是蔬菜即便吃得很多,其能量也是相对较低的,再加上其充沛的水分和丰富的膳食纤维,都可以填充肠胃,增加饱腹感,延长消化时间,从而控制食欲。因此当蔬菜吃得少,不少人可能无意识地摄入了其他高能量食物,因此造成体重增加是必然的。

外形瘦,是真的瘦吗

作为减肥中心的医生,我在门诊时经常会见到两类人:一类体重正常,围度适宜,却一门心思要减肥;另一类则是体重超标却不自知。

我真的胖吗?这个直击灵魂的考问难倒了不少人。对于胖与瘦的界限,坊间也有不少“标准”,对明显的肥胖我们比较容易判断,越是接近正常,越难明确胖与瘦的界限。

对体重的合理认知,是体重管理的重要一环,是首先要明确的。只有合理地设定体重目标,才能科学地将体重管理好。衡量是否肥胖,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体质指数(BMI)

BMI判断法简单易行,自己就可以判断,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然后将数值套进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 2

比如:小美体重66千克,身高1.63米,BMI=66÷1.63 2 =24.8(千克/平方米)。

WHO将成人BMI主要分成正常、超重、肥胖三个等级。当BMI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均会相应增加。当然BMI指数也不是越低越好,当低于18.5的正常下限时,会有骨密度降低、女性闭经及不孕等风险。

亚洲人群体脂含量相对较高,在体重较轻时就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因此我国的BMI指数标准会比WHO的标准更为严格(表1-1)。

表1-1 成人BMI标准

按照上表,前文提到的小美BMI=24.8,按WHO的体质指数标准,体重属于正常范围,但按我国标准则需要减肥。

虽然BMI测量方法便利、安全,但是不够全面,容易低估肥胖的状况,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方法二:腰围及腰臀比

脂肪位置的分布和健康关系密切,在预判肥胖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风险时,体内脂肪的位置是一个更为敏感的预测因子,脂肪长的位置对身体的影响大不大,我们自己用一卷皮尺就可以粗略估算。

腰围: 腰围与腹部脂肪以及内脏脂肪密切相关。测量腰围时,双脚自然站立,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的点,两点间中点水平一周就是腰围最标准的测量方法。为了方便找到适宜的位置,也可以选择肚脐上1厘米的水平周长。测量时使用没有弹性的卷尺在呼气末进行时测量,可重复2~3次,以保持准确。

如果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说明已进入腹型肥胖行列。

腰臀比: 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衡量内脏脂肪指标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衡量是否属于中心性肥胖。

臀围为股骨大转子水平的最大周长,测量时受试者需双脚并拢。

当男性的腰臀比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也被形象地称为“苹果形身材”。此种身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脂肪更容易分布于腹部,苹果形身材更为常见,年轻的女性则多为“梨形身材”,也就是脂肪分布于臀部及大腿。

临床上,我们还会借助人体体成分分析来指导医学减肥。总之,体重并非判断是否肥胖的唯一指标!

肥胖的原因众多,遗传很可能是罪魁祸首

全世界超重和肥胖的人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加。如果按照目前趋势继续增长,到2030年,绝对数字可能会上升到21.6亿超重者和11.2亿肥胖者,分别占世界成年人口的38%和20%。

从国内外现有的各项研究看,肥胖具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和代际传递性。一项纳入各国父母体重与子代体重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强烈的肥胖关联,父母之间的基因合并后,孩子的肥胖风险是父母的2倍。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从母亲怀孕前到16年后随访,父母均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在16岁时超重的风险增加4~13倍。

密歇根大学的马修(Matthew)教授在《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祖父母体重与后代体重的研究。研究表明,当父母体重正常时,如果祖父母肥胖,那么儿童超重的患病率为17.4%,高于父母及祖父母体重均正常的儿童超重率(7.9%)。相比较父亲,母亲的BMI遗传力估计值更高,这表明母体子宫内的环境可能对后代肥胖的遗传易感性产生影响。怀孕期间,母亲体重增加可能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使后代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肥胖症。此外,肥胖的遗传力也会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最近,美国弗明汉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份报告,阐述了BMI的遗传力如何受到历史时期、生命历程和体力活动的影响。报告显示:与1980年、1990年、2000年相比,1985年到1989年,BMI的遗传力估计值要大得多;对整个历史时期的育龄期进行观察,发现这段时期遗传的影响最大,但在整个生命周期,BMI的遗传影响似乎在减少;BMI的遗传力在21~50岁的个体中要小得多。

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过去的20年,研究者已经采用了许多策略识别肥胖的遗传决定因素。自2005年以来,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方法在我们对常见肥胖的遗传决定因素的理解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50个位点已被确定,并在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目录中集体报告。在GWAS研究结果中,第一个发现的肥胖易感位点是FTO基因,它对肥胖风险的影响是迄今为止最大的。FTO每个等位基因额外的风险,被证明与体重增加1~1.5千克和肥胖风险增加20%~30%相关。

尽管如此,所有肥胖相关变异的综合效应非常温和,并且解释了不到2%的BMI遗传力。其中环境的因素非常重要。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的两个常见因素,但其他因素,如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睡眠不足、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温度变化减少等,已成为肥胖患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如果肥胖是一种需要环境影响才能表现出来的多因素疾病,那么在容易发生肥胖的环境中,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增加体重,而在个体水平上,谁变得肥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会影响肥胖易感性的程度。据报道,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在希腊,60%~100%的MC4R基因杂合突变在肥胖的外显率表现方面异常低(6.3%)。这种“希腊悖论”的一个解释是与地中海饮食有关。对高加索人和拉丁美洲人的研究表明,高能量、高脂肪或高饱和脂肪摄入可以放大FTO基因型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肥胖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祁禄(Lu Qi)教授及其团队在2014年3月19日的电子版《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探讨遗传易感性与油炸食品摄入之间相关作用对BMI和肥胖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相关性可随着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而加强,油炸食品摄入可与肥胖相关遗传背景相互作用,在肥胖遗传易感性个体中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尤为重要。

所以,对于有肥胖家族史的人群来说,既要重视它,又不必过分恐惧它,因为生活方式会影响肥胖易感基因的变异。如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概率不会变得肥胖。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一定毅力,如果有肥胖家族史,则更要坚持,这样体重才能由自己做主!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瘦吗

性别不同,形成肥胖的具体因素会有差异,而在减肥的过程中,减肥效果和速度也有差异。有关人员从减肥术后50周之内的数据统计中发现,男性整体减肥成绩优于女性,其中与身体成分、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惯都有相关性。

肥胖的形成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正负平衡有关。能量消耗高于摄入时可以减肥。而能量消耗与人体的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有关。

最首要的是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5%~70%,其中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肌肉量,都是主要因素。男性在基础代谢方面高于女性,女性肌肉量少,脂肪量多,身高和体表面积整体上低于男性,基础代谢相对低,能量消耗也就低于男性。

食物热效应是人体在进食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转化需要消耗的额外能量,占到总能量消耗的10%,其中蛋白质类热效应最高,为30%。一项对北京市城区肥胖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研究者中,男性肥胖者喜欢肉类食物比例高,达90.5%;女性肥胖者喜欢素菜的比例达89.5%。所以在食物热效应方面,男性能量消耗整体上也会大于女性。在专业的减肥指导中,会要求减肥者选择低脂瘦肉作为蛋白质的部分来源。

体力活动占到总能量消耗的15%~30%。相对女性来说,男性整体活动量更大,并且更关注肌肉耐力运动,在此方面较女性也更显优势。

女性形成肥胖除与生活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经历过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如果没有做合理的体重管理,大多会有产后体重滞留,甚至会延续到中老年的情况。另外,进入绝经期,雌激素的变化也会增加女性的肥胖风险,同样也会影响减肥的进程。女性在经期也会有减肥停滞或反弹波动的情况。

男性大多属于中心性肥胖,带给身体的危害更大,除了关注体重变化,更要多关注内脏脂肪、腰围和腰臀比的变化,这些指标的改善对健康更有意义。

虽然在减肥进程中男女略有差异,但只要遵循科学减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食物结构合理化,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运动足量达标,并且能有氧运动结合肌肉抗阻运动,尽量保留和增加瘦体重,保证基础代谢不降或有所提高,就会实现安全健康的减肥。

测试:你能瘦下来吗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早餐你会怎么选择?

A.基本不吃早餐,或偶尔吃

B.每天都吃早餐,油条、肉包子、炒肝、汉堡换着来

C.每天都吃早餐,鸡蛋、牛奶、主食、蔬菜,至少吃够3类

问题2:每天能喝多少水?

A.不渴不喝,没有定量

B.不爱喝水,饮料来凑

C.定量饮用白水或淡茶,每天8杯水

问题3:自己做饭吗?

A.几乎全部在外就餐

B.每天有1~2餐在外就餐

C.饮食都是自家制作

问题:三餐定时吗?

A.不规律,错过就不吃了

B.不规律,错过用零食代替

C.三餐定时

问题5:吃肉会让人长胖吗?

A.是的,所以减肥期间尽量素食

B.猪、牛、羊肉等红肉会让人长胖,减肥要尽量避免

C.肥肉才会让人长胖,瘦肉需要适量吃

问题6:下午饿了会吃些什么?

A.奶茶、咖啡等甜饮料

B.蛋糕、巧克力等甜食

C.坚果、水果、酸奶

问题7:减肥期间晚餐应该怎么吃?

A.能省则省、过午不食

B.水果、煮菜代替晚餐

C.蔬菜、瘦肉、粗杂粮一个都不少

问题8:减肥期间吃到几成饱?

A.能少吃就少吃,这样减得快

B.吃饱才有力气减肥

C.吃到八成饱

正确答案:C选项都是最佳答案 OaFt79vHRNrCek/kG8OuBBebwYrDjcL5GLLyjr5HiB9YFuu++hZQ3yuu5UUAg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