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母亲忌日当天,纪慕云和父亲、弟弟去了一趟寺庙给母亲祈福,又去墓地祭拜。
杜茹秀去世之后,纪长林独自带着妻子骨灰返乡,埋入自家祖坟,自此没有续弦。一晃十五年过去,猫儿般啼哭的婴儿已经到他肩膀,女儿亭亭玉立,到了出门子的时候,坟头青草随着春风摇摇摆摆。
纪长林弯着腰,把纸包着的点心、糖果放到墓碑前,忍不住老泪纵横。
母亲,愿你在地下平平安安,保佑弟弟学业有成,保佑爹爹身体康健,纪慕云双手合十,对着“纪门杜氏”墓碑祈祷。
她对母亲的印象不深,长大之后渐渐知道,母亲喜欢蓝色衣裳,羊脂玉首饰,乌梅糖和甜咸口的点心,擅长画画与针线、灶上的事,对音律没有天赋;父亲每每提起母亲,脸上都会出现追忆和惆怅,和母亲相守的数年时光,显然是幸福甜蜜的。
姨母说,母亲是家族不受宠爱的庶女,却勤奋聪慧,心地纯良,学什么会什么,比嫡女还出色。“你这孩子,随了你娘亲。”
想到这里,纪慕云非常羞愧,非常痛苦,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母亲若是知道自己如今的情形,不定多难过呢。
三月二十八日是纪慕云二十岁生辰,既是整日子,又是在家里最后一个生辰了。
纪长林带她去城里数得上的绸缎铺子“瑞福祥”。换到平时,她一定不忘给父亲弟弟买料子,今日一想,自己不知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出门、逛铺子,便有一种病入膏肓之人的绝望与疯狂,一口气挑了湖蓝、草绿、葡萄紫和海棠红四匹素面绸缎,两方帕子,两方汗巾子,一大包蜀中来的丝线并碎珠翠缕,花了父亲一个月薪水。
到了家里,她像往年一样,煎了三个荷包蛋,用白菜、蘑菇和买回来的半只鸡煮了一锅香喷喷的汤面,切了火腿配了蒜汁,蒸了馒头,把鸡腿合着豆腐炖了。
气氛却不像往年欢乐,三人闷头吃饭,谁也没多说。
收拾完回到房间,纪慕岚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地把一个小小的纸包递到她手心。
打开一瞧,是一对耳环,细线下面挂着七、八颗石榴籽似的石头,琥珀色,并不贵重,长长一串透着别致。
她摘下原来的银丁香,戴上新耳环,摇摇头,冰凉的石头拍打在脸颊凉凉的。
“等我考中了,就把你接回来。”纪慕岚不敢看她,粗声粗气地说。
“姐姐要给曹家七老爷做妾”这件事情,纪慕云父女谁也不说,纪慕岚是从另外的途径知晓的:前两日,曹氏族学有人来家里,告诉他“下月到学里报道,这几日间不妨到院里,认认人,认认路。”
纪慕岚大喜过望,求之不得,转而迷惑“是不是搞错了?家里没有门路,也没有钱啊?”后来他才知道,天下没有掉馅饼,自己的附学资格是姐姐“争取”来的。
可怜的少年第一反应便是“我不去,我就在现在的学堂,我哪里也不去,姐姐也别去”。被父亲姐姐狠狠责骂一顿之后,他一夜之间沉默了,整日话也不说,瘦了一大圈,脸上只剩一双眼睛,肩膀耸立,像游手好闲、终日吃不上饭的乞丐。
纪慕云依稀记得,二表哥看闲书被姨母抓到了,曾对姨母哼哼唧唧“行行行,我背还不行吗?早晚给你挣个诰命”之类的话,姨母瞪他一眼,说“读书不是给别人,是给你自己,你若不想读,就管着家里的庶务,我和你爹爹不指望你,横竖还有你哥哥。”
按理来说,她也应该对弟弟说一些“读书是给你自己”之类的大道理,可今非昔比,纪慕云热泪盈眶,用力点头“那,你快些。”
我等着你。
四月初一,吕妈妈又来了一趟:
“我带着强哥儿巧妞儿,穿的破破烂烂,在曹府西府后门等了又等,见一位面善的婆子,就过去求说,家里吃不上饭,想把强哥儿蓉妞儿卖到府里。”吕妈妈是经过事的,见无可挽回,就想打听打听西府的事,多打听一句,纪慕云日后就好过一些。“婆子姓刁,人却厚道得很,见我们可怜,从后门拿了茶和点心给我们,说,曹府从不私买奴婢,只从城里最大的人牙子买人,且家生子足够使唤,不缺人。”
一个门房都能同情孤寡,主子多半是厚道的。
纪慕云摸摸强哥儿的小脑袋:两个孩子在一起闹腾得很,吕妈妈每次出门,都得带着一个,另一个留在家里。
吕妈妈又说,“我借着机会,哭着说,最不济,就把家里侄女送到府里,给老爷们当使唤丫头,当姨娘。那婆子劝我,别费心思,府里老爷是有规矩的,我侄女再水灵也不管用,再说,府里又不是没有人。”
说起来,打听高门大户内宅之事并不容易,大多是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女眷互相走动,时间长了,彼此知根知底。这也是大多数人家娶媳嫁女的范围大多在相熟人家的原因。
就拿曹家西府来说,纪慕云只知道七老爷是举人,是曹家嫡子,是厚道的东主,有几房妾、几个儿女就一无所知了。
“我和那婆子攀谈起来,那婆子说,七老爷除了当家太太,还有两房妾室,两位小姐一位公子。一位小姐是姨娘生的,另一位小姐和公子是太太生的,公子和强哥儿差不多年纪。我不敢多问,待了待便回来了。”
她低声说,“您辛苦了。”
强哥儿是个坐不住的,吃完了糖果在院子里乱跑,一会儿学大马“驾驾”,一会儿顺着枣树往上爬。吕妈妈一边呵斥不省心的孙子,一边压低声音:“我想了又想,七太太身子骨怕是真的弱。又是亲眼挑中的你,没有你也有别人,想来不会刻意为难你。”
纪慕云苦笑。
吕妈妈望着她海棠花般的面孔,心里不忍,却明白她不是小孩子了,多点心理准备,总比糊里糊涂进曹府强,“说不定,那两个妾室里面有不省心的,七太太压不住,索性釜底抽薪,纳了你去。”
“再要不然,七老爷在外面有了中意的人,身份低了些,七太太不肯,府里也有规矩,七老爷没办法把那人接回府里。”吕妈妈是经过事的,想得很多:“七太太才纳了你。”
有什么比纳一房年轻貌美的妾室,更能挽回丈夫的心,更能把丈夫拉回身边?
纪慕云不知道哪一种更糟糕。
吕妈妈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姨太太那边,你,你打算怎么办?”
永乾二十一年,顾重晖父子三人发配西宁卫,杜茹英和长媳米氏回了顾氏在湖南邵阳的老家。纪慕云按照姨母叮嘱“莫回头”,等风头过去给湖南写信,隔几个月才艰难地联系上了。
此后数年,两家半年通一封信,说些彼此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写信的从姨母换成大表嫂,纪慕云知道,姨母的眼睛怕是坏了。
还能怎么办。她黯然神伤,不停摇头,眼泪汪汪地倚在奶娘肩膀。
第二天,纪慕云像往常一样,等父亲弟弟出门去了,伏在案上细细写满三张纸,告诉姨母,自己一家三口“一切都好”,“弟弟读书认真,夫子夸了又夸”“爹爹每天吃药,不咳嗽,痰也不多”,“铺子里的掌柜太太带我相看,没有合适的,不想嫁人了。爹爹说好,慕岚也说好。”
之后她把信纸卷成一束,用丝线系住,和两张二十两银票放进一个泛黄的细竹筒,两面封死,用一张牛皮纸写上姨母在湖南的地址,裹在竹筒外面。
下午她戴上帷帽,去了位于金陵城南的大福商行,交了二十枚铜钱,看着商行伙计记在一本厚厚的账簿,用油布把竹筒一包,扔进写着“湖南”的柜子。
如果顺利(平民百姓的信件不比官家驿站,时常会丢失,纪慕云就遇到过,最可靠的是找专人去送,可那样就太贵了),最多两个月,姨母就能收到她的信了。
史太太没有违背诺言,一入四月,便张罗着给纪慕云“添嫁妆”。
说起来,纳妾和娶妻不同,女方是没有嫁妆的。
不过花花轿子人抬人,男方又是自家东主,城西铺子掌柜、伙计自然凑热闹:史掌柜出了五两银子,史太太买了四匹大红大绿的料子,二掌柜出三两,账房管事、采购管事,普通伙计,或出一两,或出半吊钱,或让浑家买两方帕子,两盒香粉,一股脑儿堆到纪长林面前。
纪长林郁郁寡欢,知道别人是好意,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只得一一道谢,心想“女儿若是好好嫁个丈夫,做正头夫妻就好了。”
金林阁在金陵城的总掌柜于掌柜出手更是阔气,上来就是十八两雪花银,这么一来,城东、城南、城北三家分号的掌柜不甘落后,纷纷随礼,到最后算一算,足足六十多两银子。
对于普通人家,嫁姑娘很体面了。
事已至此,再想什么都没用了,纪慕云把银子加上曹家早早送来的两百两聘金,一共两百六十两。
除去给了姨母的四十两,她拿出一百两让父亲不要动,做养老钱;拿出五十两,给弟弟留着娶媳妇,剩下给弟弟添置东西,文房四宝、衣裳鞋帽以及日常开销:曹家族学在城东,是要住在里面的,一旬回家一日,逢年过节有假,往来的有贫家子弟,已有官宦人家子弟,钱是省不得的。
她细细叮嘱:“待到隔壁租约期满,把房子收回来,不要再租了,找人粉一粉,过两年,弟弟若是考中秀才,就该说亲了,就住在您旁边;若考不中,就再等一等吧。”
纪长林嘴上答应,背着她和吕妈妈商量,拿出一百两银子,去银楼打了一套实心的纯银海棠花头面,买了两朵酒盅大的珍珠珠花,一朵海棠花式样,一朵月季花式样,剩下的换成一两一个的银锞子,遇到事情往外花,实惠又不打眼。
拿到首饰那天,已是四月十五号,纪慕云只好收了,抱着一个珐琅嵌海棠花匣子给父亲:“女儿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情形,这三样东西太打眼,不如不带。”
打开来,摆着一根赤金镶宝石海棠花簪,簪尾雕琢成海棠花式样,上面镶着拇指大的明珠和宝石,流光溢彩的十分贵重;一根缀着长长流苏和红、蓝宝石宝结的珍珠步摇;一个打着翡翠吊坠的葡萄花鸟纹镂空纯银熏球,在阳光下下闪发光。
钗子是她十五岁及笄,姨母给她插笄的,京城最有名的银楼翠羽楼打的,步摇是大表哥送的,熏球是二表哥的礼物。
当年姨夫落难,她匆匆离开,只带了个首饰盒子,六年间卖的卖当的当,只剩最心爱的三件。
纪长林托着匣子,“你放心,我在一日,给你留一日,我若是不在,便留给你弟弟。”
第二日,吕妈妈带着孙女来家里,她眼看就要离开家门,多聚一日是一日。
正唏嘘间,大门传来响动,纪慕云在门里问“谁啊?”,外面人说“曹家西府来的。”
开门一瞧,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含笑立在青石台阶:只见那妇人一件墨绿色团花杭绸褙子,姜黄色长裙,黑发挽成一个油光水滑的圆髻,插两根赤金填青玉簪子,戴一朵玫瑰紫绢花,身旁侍立一个官绿比甲的丫鬟,背后停着一辆挂着宝蓝车帐和“曹”字标记的马车。
七太太身边的程妈妈!
纪慕云忙行个福礼,退后两步,把大门让出来“妈妈好,妈妈请进。”
程妈妈见她神色恭敬,满意地嗯一声,施施然踏进门槛。
不多时,程妈妈坐在正屋,端起纪慕云端来的热茶,边和吕妈妈寒暄边不动声色地打量:面前女郎穿着家常青布衣裳,发髻插一根简简单单的银簪,纤细白净的手腕戴一根彩线编的络子,整个人素净大方;被介绍为“奶娘”的吕妈妈鬓边有了白发,粗布衣裳浆洗得干干净净,神色恭谨,举止并不粗鄙。
再看屋里,家具擦洗得纤尘不染,墙上挂着一副不知谁画的花鸟图;把粉白墙壁妆点的鲜艳起来,案几摆着一件绣着累累葡萄的绣屏,颜色生动针脚细密,像是自己缝的帕子送出去装个边;普普通通的白瓷瓶插着一高一矮两枝盛开的海棠,待客的茶盅是白瓷杯,配着盛在小红碗里的瓜子倒也不寒酸。
程妈妈暗暗点头,心想“不愧是读书人家的姑娘,还是七太太眼光好”,端着茶盅笑道“姨娘像是清减了。”
纪慕云柔顺地笑,“这几天天热,胃口差了些。妈妈可好?七太太可好?”
“好,都好。七太太惦记着,不知道姨娘家里准备的怎么样了,派我过来瞧瞧。”程妈妈笑道,扳着手指:“十八号那天,府里申时发轿,到这边接了你,绕城转一圈,回到府里大概是酉时。”
纪慕云默默计算,程家距离自家不算远,绕城一周,赶上正经八百娶妻、显摆嫁妆了。
只是纳妾,要这么招摇吗?她略微不安,却没吭声。
程妈妈瞧着,心里暗自点头,觉得她沉得住气,“纪掌柜是心疼人的,又是自己人,我们七太太索性成全,给你们家体面。你啊,放宽心,到时候踏踏实实上轿子便是。”
说着,她朝丫鬟招招手,后者把捧着的一大一小两个红漆雕花鸟匣子放到纪慕云面前,打开匣盖:
小的匣子铺着枣红漳绒,上摆一根茶杯大、衔珍珠宝结的赤金凤钗,一朵颜色鲜艳的珊瑚蜜蜡珠花,一对水滴大的翡翠耳环;大的匣子却是叠好的桃红衣裳,掀起一角,下面一件是清雅的藕荷色。
“妈妈,这,这太贵重了。”纪慕云不安地站起身,双手交握,“这这,我不能....”
程妈妈右手往下压一压,“七太太的心意,给你壮壮门面,也给我们七爷长脸。既给你,就收着吧,以后啊,日子长着呢。”
纪慕云用力摇头,等程妈妈再三安慰,作势拉下脸“七太太可要生气了”,才讷讷不安地不敢推辞了。
旁边的吕妈妈察言观色,起身行礼:“七太太真是厚道人儿,我今天真是开了眼界。既说到这,我壮着胆子,多问妈妈一句:云姐儿年纪不小了,家里这些年积积攒攒,备了些东西,不外是些衣裳。按理说,云姐儿是做妾,不该带东西,今日妈妈来了,请妈妈示下:进府那日,能不能带几件衣服?”
她恭敬的态度取悦了程妈妈,矜持地开口,“今天就是为了这事来的,七太太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纪掌柜的心意,给姨娘带上就是了。四月十八日那天,轿子过来的时候,冬梅跟车,把东西给冬梅就是了,我也会过来。冬梅,过来见过姨娘,以后你就在姨娘身边伺候了。”
丫鬟便过来行礼,纪慕云看对方一眼,在心底记牢。
程妈妈又叮嘱半日,方才告辞,临走时留话“这几日若有事,打发人到西府,找七太太便是,再不然,找我传话也是方便的。”
纪慕云恭敬地应下。
目送马车逐渐远去,吕妈妈收起方才的讨好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忧心忡忡:“这么抬举你,不一定是好事,依我看,七太太怕是,要拿你当枪使。”
要不然,拿她和别人打擂台;要不然,用她收拢七老爷的心。
纪慕云并没体验过妻妾之间的波澜暗涌,明争暗斗,事实上,她的姨丈姨母非常恩爱,家中虽有两房妾室,姨丈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陪在姨母身边,姨母在内宅说一不二,两房妾室不敢高声;大表哥新婚燕尔,和表嫂恩恩爱爱,很少去通房丫头房里,二表哥还没成亲呢。
她的闺中密友就不一样了。
纪慕云记得,姨夫在浙江任知州的时候,她跟着名师学画花鸟,结识一个通判家的姑娘,叫石燕燕。石燕燕是嫡出,母亲软弱无能,被家中得宠妾室欺负得不成样子,还得石燕燕替母亲出头。
石燕燕每次对她提起,都苦恼不已,念叨“嫁人有什么意思?我做老姑娘好了。”
现在想起来,仿佛遥远的梦境。
吕妈妈有些后悔,不该吓到她,忙抚着纪慕云肩膀:“这几日我接着打听,西府七老爷是个明理、厚道的人,从不苛刻,人也大方。你,记着,小心谨慎莫出头,凡事学两个姨娘,不掐尖,别留把柄,凭你的容貌,怎么也能有两年好日子。七太太已经有了嫡子,以后日子长了,你把七太太哄好了,不愁过不下去。”
她茫然地望着案几上的白茶杯,已经没有热气从杯口冒起来了。
以色侍人,奉承主母,她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