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平:职场弯道超车实用技术

高手破局,讲求的是阶梯和路径。在真正的利害面前,面子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拿来主义才是实用主义。

西汉宰相陈平出身低微,是典型的穷小子。他的一生,堪称逆袭的典范。

秦末天下大乱,这样的境况为陈平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舞台。不过要登上这个舞台需要资本,资本从何而来呢?

陈平出生于战国末年的魏国,经历了秦国扫六合的时代,父母早亡,由哥哥抚养长大。他家有30亩地,哥哥整日劳作,陈平却不喜干农活,只愿意抱着书本读,或到处交朋友。《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陈平的哥哥虽然是个农夫,但却心胸宽广。弟弟不愿意耕田,喜欢读书交友,他不但不责怪,而且全力支持。陈平虽然出身穷苦人家,但却长得一副富贵相,身材高大而皮肤白皙。乡里人经常嘲笑他,有个邻居在村子里遇到陈平的嫂子,就故意问道:“你家陈平吃了什么,长得那么白?”平常就厌恶小叔子的嫂子一听,立刻揭短地说:“他一个穷酸相,吃的还不是糠!”陈平的哥哥得知此事后,立即就将妻子赶回了娘家。

陈平到了结婚的年龄,乡里的上层人都嫌他穷,不肯嫁女给他。他又不甘心娶社会地位低的女子,就这样成了大龄剩男。乡里有个巨富名叫张负,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都是刚过门丈夫就死了,因此被视为“克夫命”,再没有媒婆肯上门了。陈平却不怕,一心想娶张家女子,但他太穷了,根本沾不上人家的门边儿。

好在陈平脑子灵活,他得知张负好交游,经常出现在社会贤达的筵席上,于是找到一个机会,为一家办丧事的人帮忙,并为张负提供方便。张负看到这个人高大英俊,鹤立鸡群,十分欣赏。散场后,他要求和陈平同行,并去陈平家拜访。陈平也不扭捏,带张负去了他位于陋巷里的家。陈家虽家徒四壁,破席为门,细心的张负却发现,陈家门前的泥地上有很多车辙痕迹。这一番往来,虽然彼此没有摊牌,但都了解了对方的目的。

张负回到家后告诉儿子张仲,要将寡居的孙女嫁给陈平。张仲当时就笑了,陈平可是全县的笑柄。《史记》中只记录了一句张负的回应:“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见过像陈平那么帅,但能长久贫穷的吗?

谁说长得帅不能当卡刷?这桩婚事还真就成了!张家不但倒贴钱给陈平,而且出酒肉宴请宾客,为他们风风光光地办了婚礼。张负在送亲前一再告诫孙女,千万不能因陈家贫穷而怠慢,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陈平的兄嫂。张负将孙女嫁给陈平,眼光自是不凡,这番话更体现了他能成为巨富的教养、胸襟和格局。

陈平借妻家之力提高了身份,又因是读书人而常被邀请主持社祭。社祭是一项公众性的祭祀活动,主持人一般是社会贤达,其中一项工作是将祭祀后的酒食分给参加活动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酒和肉都属于奢侈品,因此分酒食这项工作往往要由有威望的人来做。陈平挥刀分肉,每个得到肉的人都很高兴,认为他很公平,并不由自主地赞扬他。事实上,分肉要善于把握人心,参加社祭的既有头面人物,也有穷苦百姓。面对一整头猪,有的人喜欢瘦的,有的人喜欢肥的,有的人喜欢带骨头的。陈平不是分得均匀,而是抓住了人的心理,其对人性的洞察能力可见一斑。故而,当人们赞扬他“善为宰”时,他也禁不住飘了起来,说了一句大话:“让我宰持天下,也如同分祭肉啊!”

有了妻家的支持,陈平交朋友的层级立刻就不同了。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陈平也被朋友拉着一起投奔复国的魏王咎,担任太仆。陈平积极地为魏王咎出谋划策,但遭到魏王咎身边人的诋毁,谋划也就无法实施。陈平是个聪明人,他不会把才智浪费在一个愚蠢的人身上,因此立刻就逃跑了。他追随的第二个东家是项羽。在项家军中,他很快就崭露头角,被封为“信武君”,和大将项悍一起领军。是时,刘邦出汉中与项羽争天下,项羽所封的殷王很快被击败,投降了刘邦。陈平在此事中无所作为,遭到了项羽的迁怒。于是,陈平封金挂印,再一次逃跑了。

陈平两次换东家,相当于进行了两次风险投资。很显然,陈平是一个理性的投资人,他不会堵上全部的身家性命,一旦风险评估达到警戒线,就会立刻抽身。这也是他能够在风起云涌的秦末乱局中生存的智慧。相较之下,张耳、陈余、郦食其等人不能不说是豪杰,但都在第一波浪涛中就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陈平的逃亡路上还有一段插曲。他离开项羽后,走到一条河边,上了一条渡船。船到河心时,他看到从船舱里又走出来一个人,极不面善。陈平明白了,这俩人恐怕是劫道的,见自己长得俊美,以为是携带钱财的有钱人。他立刻装作要帮忙的样子,将衣服脱下来扔到舱板上,光着膀子帮忙划船。见其衣服掉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身无长物一目了然,两个水寇也就作罢了。要知道,水寇害命,无非为财,既然无财,也就不必杀人。陈平非常了解这类江湖人物的心理,故而一见二人,便摸清了他们的路数,使出了保命手段。

陈平的第三个东家是刘邦。不过此时刘邦已是一方诸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见到的。这时陈平善交朋友的好处就显现了,在刘邦处任职的往昔友人魏无知向刘邦引荐了他。在史书中,魏无知就是个打酱油的,连附录在别人传记后的资格都没有,而太史公却用了整整一个篇章来写陈平。但要是没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朋友,陈平的命运很有可能会被改写。所以,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鸡鸣狗盗之徒,用对了地方,依旧不失有用武之地。

刘邦与陈平谈得很投机,问他在项羽手下担任什么职务,陈平回答是都尉。刘邦于是任命他同样的职务,并让他担任自己的参乘,负责监督诸将。古代乘车,车上除了有驭手外,还有一个陪坐人员,即“参乘”,一方面充当主人的保镖,另一方面有参谋的性质,其被信任度自不可言。与刘邦一同起家的铁哥们儿见陈平这个新来的菜鸟受到刘邦如此重视,都愤愤不平。尤其是让他监督诸将,这等于是骑在了老伙计们的头上!大将周勃、灌婴率先发难,向刘邦告了一状。周勃说:“陈平虽然长得好看,但就像帽子上的玉饰,好看不中用,先是在魏王麾下,后来又跑到项王麾下,现在又到了大王您的帐下。他收取将领们的好处,谁给的好处多,他就把谁安排在好的地方。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您怎么能重用呢?”

毫无疑问,周勃的话在刘邦的心中撬开了一条缝。对于刘邦而言,与能力相比,忠诚更加重要,何况陈平的能力尚未得到验证呢!不过,刘邦不是那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要责难陈平,首先得从推荐人身上下手。于是,他召见了魏无知。魏无知并不否认陈平身上的缺点,但却向刘邦提出另一个问题:“方今天下大乱,我向您推荐的首先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假如推荐像孝己、尾生那样道德高尚但无助于胜利的人,您有机会重用他们吗?现今争胜负,只要有助于胜利,一些品德上的小瑕疵算得了什么呢?”很显然,魏无知避开了陈平的品德问题,而是自己荐人得当与否。在这一点上,他就很好地抓住了刘邦的心理。 大乱之世,没有行动力,一切都是空谈。

刘邦没有怪罪魏无知,而是召见了陈平。刘邦的问题直指忠诚度,而陈平的回应也很简单:“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肯用我的筹划,所以我离去了;我侍奉项王,项王信任和重用的都是他的亲眷故旧,所以我离去了;听说大王重视人才,我光着身子来投奔您,不接受众将的钱财就没有资用。我的计谋大王能用就用,不能用钱财都还在,一分都没有动,请让我离开吧。”

陈平的这一席话,有三层含义:其一,魏王、项王都不是成大事的人,前者不听进言,后者只信任小圈子里的人;其二,大王您重视人才,我才来投奔您;其三,我确实接受了众将领的钱财,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得花钱,况且我并没有私用,而是准备做大事。他先是指出魏王、项王的短处,而后戳中刘邦小圈子诋毁自己的事实。但是,他没有撇清自己,而是十分务实地指出了钱财的作用。

刘邦对陈平的话很满意,让他继续监督诸将。此后,再没有人来刘邦耳边聒噪了,连立下战功最多的周勃都撼不动的人物,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何况陈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此后,他连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大功。

汉高祖、高后驾崩之后,面对吕氏夺权、刘氏不稳的局面,陈平又成为稳住大局、迎立汉文帝的人。他是高祖大臣中的智囊,也是创业团队中成员相继陨落后少见的几个平稳走向人生落幕的人。回过头来说,汉高祖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陈平被封为户牖侯,后又改为封户更多的曲逆侯。他向刘邦提起了此时已被边缘化、当年推荐他的人魏无知,刘邦根本不记得还有这号人物。经陈平提醒,他才封魏无知为高良侯(或作高梁侯),使其位居列侯。 3D+bIueHqK9ZYmMV7PcQBUzyIMuAEFPbCx6/doqAxB5Bpj64g/94NKYDhH4RdA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