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处世之学,反映了人的格局。

中国古代史上有大量有趣、有料、有胆的故事,展现了古人的话术、见识、谋略,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故事从表面上看是“术”,但实质上是“道”。如《孟子·公孙丑上》中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对形势的分析与把握,远比盲目的行动更加重要。这就好比一个农夫,尽管身强力健,拥有充足的农具,但由于不懂得把握时令物候,所以无论怎样辛勤劳作,所获都会十分有限。孟子所说的“乘势”与“待时”,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借势与等待合适的机会,广义上则包含了更丰富的内容。“势”可以是知识储备、社交魅力、口碑影响、人力资源、自身建设,“时”则是机遇、关键点、客观条件,等等。

我们与古人的生活环境虽然迥异,但就人性而言并无多少不同。处世之学,总的来看有三种关系:其一,如何自我管理;其二,如何与他人交往,建立有清晰边界的人际关系;其三,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以自我管理为例:一个人犯了错之后,他有没有纠错能力、纠错周期是多久,决定了一个人的路可以走多远。本书中讲的曹操宽宥了反叛两次的张绣,其实就是为张绣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机会,让他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决定了人的事业边界。古代著名的创业家,如汉高祖刘邦、蜀昭烈帝刘备、晋宣帝司马懿(追封),都是著名的交际大师。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结交了大量的优秀人物,并将合适的人才引入自己的团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事业版图。另一些有生存智慧的人,则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依靠对人性的洞见和对社交圈子的布设,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生命突围。《黄帝内经》中所述“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说的就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人的行为虽不能脱离于世俗,但是在行动上要有自己的认知,不落窠臼,不陷俗套——这就是高手。成事者,通常能做到和光同尘,但又有独立的见识,打破常规思维。

当然,作为在复杂社会中生存的普通人,我们往往要用半生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参透和领悟种种处世之道。不过说到底,我们仍旧要在俗世中提升自己的修为。《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个人的才与德,是他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根本,是拥有交际、成就事业、解决问题、吸引他人和领导他人的核心力量。

某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说的何尝不是处世安身、问鼎人生的大旨微言?

是为序。

二〇二三年四月四日于北京 pKyCVisBckpn0hHKNZ75S9vlQyREy5Fx0lc5ew8iHGFEsi+KphIoaU5BF4yx4ms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