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1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从父母自身做起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天,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中看到有关教养悲剧的报道。在激烈争论对与错的同时,父母们常常感到困惑:这些不幸的背后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父母为人并不差,教育孩子也很严格,怎么就会出现问题呢?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认为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动力。然而每一对父母也非常需要反思,需要想一想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究竟什么样的爱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情商教育,从了解教养风格开始

长期以来,我们把孩子过于简单化了,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比如,不许哭、不许问、不许辩解,也不许消极。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把孩子的许多情绪问题掩藏或转移了,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成了垃圾,成了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诚如人际关系大师约翰 · 戈特曼博士所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绪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情商的养成。

按照约翰 · 戈特曼博士的研究,父母们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忽视型、压抑型、放任型和情绪管理训练型。

忽视型父母:只问成绩,不问情绪

忽视型父母常常为孩子的消极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

这些年流行的所谓“虎妈”“狼爸”之类的教育经验,实则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忽视了孩子的情绪,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再看看6000多万留守儿童,多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偶尔与远在城市打工的父母通话时,父母往往只关心其学习成绩和饮食情况,很少听孩子诉说生活上的难题和心中的烦恼。

压抑型父母: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压抑型父母与忽视型父母有类似之处,但他们常常压抑孩子的情绪。他们的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而被斥责、管教或惩罚。压抑型父母会以培养坚强男人的名义,对表达恐惧或悲伤之情的儿子进行惩罚;以养育心地善良的女人的名义,要求女儿把愤怒情绪往肚子里咽,强颜欢笑。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孩子错失了体会自己情绪的经历,不懂得如何有效应对情绪,所以长大后面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将不知所措。如果心中的消极情绪不能得到及时释放和疏导,其危险不亚于一枚炸弹。

放任型父母:无原则地接受和认同

什么是放任型父母呢?他们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论孩子表达何种情绪,他们都会急切地表示无条件认同。但问题是,放任型父母通常缺乏指导孩子应对消极情绪的技巧。面对孩子的感受,这类父母采取的是不干涉的理念,似乎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使命就算圆满完成了。

近些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崇尚所谓的自由教育,给孩子无边无际的自由,却没有基本的规则和要求,将自由与放纵混淆。

显然,问题孩子往往出自忽视型、压抑型或放任型的家庭。我们可以把这3个类型的家庭教育作为三面镜子,请父母们经常自觉地照一照,真正做到引以为戒。

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是父母的教育素质

无论是家庭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不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也不是经济能力,而是父母的教育素质,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本书作者约翰 · 戈特曼博士所推崇的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就是教育综合素质较高的父母。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两类父母看起来都会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的感受,都不会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感受,更不会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忽视或嘲弄他们。然而,这两类父母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扮演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角色。他们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更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关于家庭教育,我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可以说,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何为好的关系呢?首先就要共情,即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有成为孩子知己的能力,即所谓“好父母永远跟孩子是一头的”。或许有很多人会质疑:与孩子共情的父母的教育原则哪里去了?戈特曼也给出了划定行为界限的原则: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而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可能指导孩子的行为。

父亲的影响力不可替代

毫无疑问,父母离婚和父教缺失均可能造成孩子极大的情绪困扰。因此,戈特曼在本书中专门设立章节,深入分析了这些复杂的问题。我非常赞同哈佛大学教授罗斯 · 帕克(Ross Parke)的观点: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发展亲密性和独立性都与情商密切相关,情商低就无法发展出真正的亲密性和独立性。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几乎可以说就是一本情绪管理训练的手册,其最大的魅力在于论证的严密性、案例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作者还把情绪管理训练和孩子的成长合二为一,分别列出针对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不同的训练要点,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正是基于以上的所感所悟,我愿意推荐《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是值得天下父母和教师用心读的好书。 qrW3dR3IoSK00tBjG+7Lj3tJ56uhIbZNrGkblF6azqA0mS71W+qe4AGnKo87F0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